徘徊於聖潔與黑暗之間——《天堂與地獄的李斯特》
8月
19
2022
天堂與地獄的李斯特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85次瀏覽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若以單一作曲家為專題策劃一系列的音樂節,李斯特的確是一個理想的選項。大家對李斯特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但打開作曲家的作品列表,卻有一大片人們不熟悉的境地等待我們發掘。因此以李斯特的作品來說,不僅可以讓演出者充分表現,主題也可以多元排列組合。

新象主辦的「李斯特鋼琴藝術節」,由國內知名的鋼琴家魏樂富與葉綠娜策劃。藉上述幾項特點,將鋼琴新生代一字排開,帶來五場、共計26位鋼琴家聯合呈現的李斯特主題音樂會。其第二場音樂會「天堂與地獄的李斯特」由六位鋼琴家合力演出,上半場呈現作曲家透過聖樂元素譜寫成的作品,下半場則呈現作曲家音樂中的陰暗面。


用聖樂呈現戲劇張力

鋼琴家程致彤首先以《在西斯汀教堂的喚醒》登場。陰沈的低音開頭雖然效果十足,但尚未帶領所有的觀眾進入狀況。開頭藉著阿雷葛里「求主垂憐」如素歌般的旋律展開,鋼琴家隨作品愈發複雜,樂聲也逐漸進入狀況。音樂幾番的翻攪,都約略顯此作品並非最合適台上鋼琴家雙手的選擇——無論速度與力度所的呈現,都為台上的音樂劃下許多限制。相對而言,藉莫札特「聖體頌」而出的弱音慢板,能適時地將音樂送往觀眾席;精小而美的呈現或許可以更多一點忍耐,再疊加更多音樂會更加理想。

隨後,鋼琴家何家歡以一聲響亮開啟《哭泣、怨嘆、憂愁、戰慄》變奏曲。鋼琴家無論是完整性、加減速、力度疊加都較為成熟,筆者唯獨對於鋼琴家於寧靜後再進入的時間點,有再多零點一秒的渴望;鋼琴家以非常自然率真的方式唱出聖詠,作為作品的結尾。第三部分由鋼琴家顧青雲呈現兩首傳奇曲,首先的〈亞西西的聖法蘭西斯對鳥兒佈道〉呈現出鋼琴家對細節的精確掌握,但也因為諸多細碎的元素,使得音樂的大格局相對難以被呈現。中段作曲家以少少的和弦給予音樂的顏色,猶如華格納的《羅恩格林》序曲,由一縷細絲流出滾滾洪流。而〈保拉的聖法蘭西斯在波濤上行走〉,鋼琴家綿長不止的樂句,令人喘息困難,呈現的音樂也具備很好的張力。


聖潔與黑暗:李斯特一生的掙扎

下半場鋼琴家汪奕聞演奏《詩意與宗教的和諧》兩首選曲,鋼琴家有相當好的控制力,老練的演奏也能相當完整地表現音樂。汪奕聞的演奏讓筆者感受相當沈穩,其音樂詮釋並非用音樂來展現強烈的個人風格,而是精確且恰到好處地演奏出作品的樣貌。然而緊接在後的李其叡則截然不同,其演奏的《第二號魔鬼圓舞曲》從曲目的最開頭,就展現了滿滿的靈氣,且有具象的個人特質,好似在琴鍵上飛簷走壁的金庸俠女,但在需要沈澱醞釀的樂段,李其叡也可以瞬間入定,實屬不易。最後由鋼琴家鍾明仁呈現的《但丁讀後感—奏鳴曲式幻想曲》也展現出鋼琴家無論技巧與精力的卓越,不管是細節或是須展現大器之處,鋼琴家都做足了效果。

以「天堂與地獄」精選李斯特作品的聖潔與黑暗兩面,實為一個有趣的發想。製作人所選擇的作品也非簡單的二元對立,反而在聖潔作品中可以清晰聽見作曲家的人性掙扎,在黑暗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李斯特的獨自省思。一場音樂會以六段作品拼湊而成,不但契合主軸,內容引人入勝,並且還要設法段段等重,令觀眾欣賞起來不但能體會高潮迭起,也能感受音樂使聽者欲罷不能的快感。對聽者而言,這或許藏於無形之中,但要醞釀出本場音樂會的成果,其實需要知識、經驗、專業、熱情等元素缺一不可,而這場音樂會也順利地,將這些表露無遺。

《天堂與地獄的李斯特》

演出|程致彤、何家歡、顧青雲、汪奕聞、李其叡、鍾明仁
時間|2022/08/12 19: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是一個經過公部門資源培力多年的素人戲劇團隊,首次自主自發地展開了西方經典的讀劇行動旅程,從文本改編到排練、技術設計、現場執行等環節,自力完成,確屬不易
2月
17
2025
此場音樂會的每首曲目,皆猶如時間印記,串連起疫情期間共同經歷的情感與記憶,反映著人生中的高低潮片段,並揭露著陰霾與悵惘終會過去,同時,演奏家亦欲在在後疫情時代背景下,透過薩克斯風的溫暖樂音,引領著聽眾在音樂陪伴下,勇敢邁向更加明亮、堅韌的未來
2月
12
2025
《琴.情》全曲採用類意識流與音色旋律的手法創作,藉由將閔老師多首代表作品的旋律鑲嵌,和趙劍華傳承自閔老師的厚實技藝,勾起聽者懷想閔老師當年的演奏風采與動人的音樂詮釋。
2月
12
2025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