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父權的亡魂,重新面對「家」的另一種可能——《家族排列》
8月
23
2023
家族排列(娩娩工作室提供/攝影羅慕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7次瀏覽

文 白斐嵐(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即使處在二十一世紀性別平權已有十足長進的台灣,「葬禮」大概是最常讓人遭逢父權衝擊的場合。於法而言,直至幾個月前,憲法法庭依然在處理祭祀公會排除女性參與的人權違憲議題,由此可見;至於個人層面,相信大多數我輩女子都有同樣的經驗:拿著至親的訃聞在手中,壓抑著情感的波動,腦中浮現的問題卻是「我的名字為什麼這麼後面?」(已然內建這套「家族排列」者另當別論)。這正是李屏瑤《家族排列》劇本最直白的出發點。沒有海寧格(Bert Hellinger)「家族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s)的心理探討,單單就是一張訃聞、兩個家庭、四名子女的排列。

要說和心理分析的「家族排列」完全無關,卻也不盡然。這部2020年臺北文學獎優等獎作品,同年翻譯為台語由阮劇團在臺北藝穗節首次演出,此次則是由向來關注女性生命經驗的娩娩工作室搬演華語版。正如近年通俗文本(如《勸世三姊妹》、《父後七日》)常見的「契機」(因家族長輩後事召回「離家在外」的女兒,藉由與父親關係重新理解自身位置),故事中屬於二房的三姊弟/妹(又是三姊弟/妹!),再次呈現了台灣家庭某種「原型」──因為重男輕女,生了女胎後堅持要生到男胎,所以總常出現多名姊姊搭配么弟的組合──,也因此潛藏著父權體制家庭結構的慣性;至於劇中大房的獨生女,則更像是因應劇情推動的選擇,讓她於公(家裡需要二房的男丁「認祖歸宗」)於私(自己也想感受手足之情),都必然要和二房子女和解,情節與角色關係就此推進。


家族排列(娩娩工作室提供/攝影羅慕昕)

在娩娩工作室詮釋下的「家」,令人想起加拿大劇作家伯納德.史賴德(Bernard Slade)的經典劇本《明年此時》(Same Time, Next Year):一對偷情男女每年固定日子在旅館相見,生命中各自經歷的大小衝突,幾乎都發生在劇情之外;而我們是藉由每一次的見面,感受到生命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痕跡,以及兩人陪伴關係的演進。《家族排列》的三姊一弟,自葬禮初次見面的彼此不諒解、忌日的生疏,到開始慢慢熟悉、約唱KTV、陪伴重大手術,最後終於在另一場葬禮(大房/父親合法之妻),成為如家人般的支柱。然而我對此感興趣的,並非隱匿於視線之外的種種衝突張力,抑或化解之道,而是劇中對於父權宰制的二手距離。

某方面而言,兩個家庭四名子女的心結,都是為了幫「那個不負責任的男人」收拾殘局。殘局,從訃聞開始的姓名排列、么子是否認祖歸宗、可不可以變性、二房子女有沒有權利一同紀念亡父,到大房之女如何為母親辦後事。然這殘局,終究是他人的殘局。於是我們一再聽到「舅舅說⋯⋯」、「我媽的意思是⋯⋯」、「如果我媽還在的話⋯⋯」種種家族意願的轉達。轉達他人意願的二手距離,讓四名受害子女,得以從對立轉向同一陣線,一同「處理」那些「外界的聲音」。同時,在張稜、林唐聿、朱昶維、賴玟君四名演員張持有致的丟接間,轉化家族傳承為更切身的「家」的意義。如果家的概念不再是訃聞上族譜枝狀排列組合,那它還可以是什麼?

編劇在此,似乎並無意願因「家」帶來的宰制壓迫,憤而切斷所謂「家」的依戀。帶來傷害的是父權,但父親依然令人懷念。兩家子女(大部分是女兒)如互補般,彼此補足各自陌生的父親記憶。在東窗事發、衝突甚烈的喪禮與隔年忌日,某些無人的時刻,大房女兒把玩著菸盒思念父親,就連表現得最為抗拒的二房二姊(連訃聞名字都被寫錯),也宛如瞬間回到童年,露出頑皮笑容做出自己與父親之間的默契動作。意識到藉由家族傳承所承受的外在父權壓制,再藉由自身轉化「家」的意識,是我個人認為此劇相當動人之處。然而,卻也讓角色被困在「家」中,少了一點自身的主體性。


家族排列(娩娩工作室提供/攝影羅慕昕)


家族排列(娩娩工作室提供/攝影羅慕昕)

劇中除了么弟一心一意想要變性(而他反而是最不受親情綑綁的角色),其他三名女角都未能透露自身在「家」之外的生活。大房女兒困於家族企業與母親病情,二房大姊一邊要斬斷孽緣(二姊口中的「外遇會不會遺傳」──「家」依然陰魂不散)、一邊姊代母職煩惱弟弟變性,二姊張牙舞爪的情緒全是為了處理兩個家庭與三名手足之間的問題。無論是每次舞台燈亮後的相遇,抑或燈暗過場所流逝的劇中時光,我們都苦無機會窺見她們「真正的人生」,無關家族責任與親情羈絆的人生。至於編劇在各場景善用外在元素干擾,讓對話情緒一再中斷,如樓梯間忽然熄滅的環保省電燈、KTV不斷地切歌,一方面為表演節奏帶來調劑(尤其是K歌「姐姐」與「切歌/切掉」搭配么弟變性的話題,別有一番雙關趣味),另一方面卻也牽制了角色情感,未能往內心深處探究。縱然我個人相當享受這些「情緒中斷」的荒謬況味,然就整體文本結構與角色塑造而言,的確也帶來限制。

就像舞台一層薄幕變化出不同場景,娩娩工作室的《家族排列》也有一種舉輕若重,很難說它真正戳破、撼動了什麼,但卻是齣貨真價實的動人小品,道盡了女性與「家」又愛又恨、笑中帶淚的矛盾情感。

《家族排列》

演出|娩娩工作室
時間|2023/08/04 19: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