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效果滿足與過飽的平衡《探索侏羅紀―搶救任務》
4月
15
2021
探索侏儸紀-搶救任務(瓶子先生魔術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5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理想中的兒童劇,應該是娛樂性、教育性和藝術性兼具,如同金字塔穩固的底座三端,撐起一齣兒童劇的骨幹。

以此標準來檢驗瓶子先生魔術劇團《探索侏羅紀―搶救任務》,先說娛樂性,魔術本身具有強大的奇幻吸睛效果,當它與戲劇結合成為「魔術兒童劇」這樣的新品種時,形式上的創新,是一條可以持續探索開拓的創造之路。就這齣戲運用的各種魔術來說,手法俐落、戲法敏捷多變,確實有讓人目不暇給的感受,戲一開始至結束,耳畔不停聽見孩子發出「哇」的驚呼,那是真誠的讚美,是驚喜的愉悅享受,毫無懸念,娛樂性滿分!但也因為魔術的表演橋段,以及使用魔術互動的過程,一直使氣氛處在一種情緒高漲的催速狀態,有如坐雲霄飛車,瞬間飆升腎上腺素的體驗,是很過癮沒錯。可是,對兒童心理,以及理想的兒童劇而言,節奏起伏律動,不是一味追求激速快衝,而是能夠巧妙透過情節快慢適中的調節調度,讓急緩有致的節奏隱然成為一條貫穿情感和思維的線,比方小傑與考古研究者瓶子先生要穿越時空回到侏儸紀時代,此時以手影戲法呈現,可惜小傑與瓶子先生在此台詞太囉嗦多餘,當手影做出鯨魚、大象、老鷹等生物圖像,讓觀眾安靜欣賞想像並不難解,實在不需要把每個生物圖像的名稱也一一道出;而且這裡的背景音樂若能用科幻或充滿神秘感的音樂,取代戲從頭到尾多半是歡快熱鬧的音樂,讓戲的氣氛營造出穿越時空的神祕氛圍,拉開的想像空間,有助於情感對接下來的侏儸紀場面產生更大的期待與興趣,當然還有細緻的欣賞。然後,再激發觀眾對拯救任務更深刻的情感認同,也許更能體會小傑姐姐為何失蹤,先行來到侏儸紀世界執行搶救任務遭遇的困難、哀傷與希望之種種。

換言之,使觀眾的審美感受能從感官娛樂層次,進而通往內省的審美覺知時,藝術性的提升,自會加乘娛樂效果,讓戲更美好雋永可一再回味。這齣戲將來再演出,務必要再思索如何讓娛樂效果滿足,卻又不致過飽的平衡;就像品嘗美食,吃太撐絕對會不舒服的道理。這齣戲中過飽的地方,又如許多指示物件的台詞,說明那是一朵花、那是一條魚、那是什麼東西……其實都可以刪去,不用擔心兒童看不懂。語言的細琢是台灣兒童劇本常忽略的部分,有時「言有盡而意無窮」是美,凡事都說明說破,反倒失去美;當小傑看到花,台詞說到:「哇!那裡有一朵花,我喜歡花。」走近時卻又說:「我對花過敏。」然後打了一個噴嚏,恰好可以運用魔術讓花一瞬間枯萎。可以理解這裡要呈現的娛樂效果,然而卻造成教育性的扣分,一個明知道自己對花過敏卻又靠近的人,這樣的舉動豈不是有點傻!此處倘若改成不多說話就走過去看花,嗅聞一陣,突然打噴嚏,表演乘載的意涵一樣可觀可感。

話說太多之處,另見於演員習慣性地讓太多台詞都加上「哇」、「啊」、「唉呀」等語助詞,不管用在句前或句尾,使用過於浮濫,且音刻意拉長,很容易讓表演變得浮誇,這也是台灣兒童劇演員普遍的通病。既然話語太滿了,淨化之後的留白,也是讓感官鬆弛呼吸,不致於有被雍塞的感覺。

壅塞,最需要調整改善的還有演出空間,這齣戲演出的場地真的太狹窄,加上魔術表演道具與佈景甚多,演出中就出現幾次演員走位時把道具碰撞倒地,幸好演員足夠專業應變,巧妙帶過化解尷尬。將來再演出勢必要慎選場地,對戲的完善絕對有益。

最後還有一個看法,即這齣戲標榜「沉浸式劇場」,然而除了觀眾有參與寫下拯救恐龍的方法之外,其他時候觀眾仍是被動的欣賞者,離沉浸式劇場還是有些距離。按傑森.華倫(Jason Warren)《虛擬真實:沉浸式劇場創作祕笈》指出,沉浸式劇場可以看到的共同線索,「這些作品在兩方面上有所(或者試圖要)創新:觀眾的角色,以及如何使用劇場的空間。」概念方向有所指引,若要繼續以沉浸式劇場形式創作,必然要再審度琢磨。捨去標榜「沉浸式劇場」亦無妨礙,畢竟在兒童劇創作還在起步階段的瓶子先生魔術劇團,只要專注精雕細琢凸顯自身獨一無二,別人無可取代的「魔術兒童劇」,讓娛樂性、教育性和藝術性齊備,使觀眾樂於沉浸其中,成為台灣當代受歡迎的兒童劇團是可以期待與祝福的。

《探索侏羅紀―搶救任務》

演出|瓶子先生魔術劇團
時間|2021/04/11 10:30
地點|杯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