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八八》
12月
03
2020
《八 八》2020臺南藝術節(林廷緒工作室提供/攝影陳十攝影工作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42次瀏覽
吳思鋒(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在古希臘戲劇中的古代災難,與神諭、人類命運以主觀的方式相連,在民族神話中的災難,則時而涉及民族起源,並且孕存民族的集體心靈。換句話說,災難連動著啟蒙的時刻、起源與原型的敘事,是光亮降臨之前的黑暗、陰影與渾沌,推及西方的現代性意象,不啻呈顯一種光的啟示。那麼,源於2008年莫拉克風災,帶走462位小林村村民生命的災難事件的《八八》,又如何通過舞蹈尋找一個在光亮與黑暗之間的瞬間?

現代災難是一個從演化的自然滑向人為的自然的事件,人取代了神,社會取代了神話,每一次的現代災難都是重新混淆的節點,抑或新的啟蒙時刻。但對編舞者林廷緒來說,《八八》的「現代」似乎是先回返源遠流長的儀式與舞蹈的關係,但舞者不獻祭,而是成為中介本身,這就不難想見,為何舞者的身體是壓低、彎曲、蔓延,向下的低伏甚於向上的伸展。舞者使用身體的方式像是用捶的、用扭的,直接且強硬,幾乎沒有一個時刻不重。如果向上意味著昇華、救贖,向下便是對現實的逼近,這也正是亡靈承載的重量。

向下,亦是災難連動藝術創作的初始意象,引發藝術語彙的再生產,譬如魯凱族創作者安聖惠在莫拉克毀去舊好茶部落之後的創作,甚至溯及九二一大地震,其實是一個重構藝術的生產場域,譬如在此誕生的石岡媽媽劇團、謝英俊展開人民的建築、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等,皆從表現型態到文化生產進行全面的變革。

此作的向下,還包括編舞者試圖混雜現代舞蹈與民俗儀式的身體,連結舞蹈與語言(口述)、舞者與報導人的拼裝形式,像是邀請往生者家屬周金源在後段現身進行災難的記憶報告,以及編舞者自己在開場時先走到觀眾面前,說明創作原由,都是最樸素的方式,也代表實驗的初始階段。而後段舞者通過末稍神經驅動不同部位,進而將身體細碎化的作動,既是感覺的刺激,也生產了一種連結內外、我與他者的身體中介形式,甚至將幾乎漫布整場的重,難得地賦予了輕且繁的質地,抑或,像一棵受到什麼而顫動、將要肢解的樹。

除此之外,更引人遐思的是有兩、三個時刻,舞者做出遮臉的動作,或說,遮光。這個「遮光」在上半年,壞鞋子舞蹈劇場的《吃土》也出現過;《吃土》的開場,即為舞者在上舞台面向左側,軀體像被什麼壓上地以手斜擋來自上方的什麼,其結尾,為舞者一樣面向左側,倒退於行。這兩個互相呼應的首尾,展示的是一種抵拒西方線性史觀進而重尋/構歷史時間的姿態。

此作的遮光,沒有像《吃土》那樣,為其給出特定的場景、把姿態放大以至形塑一個強烈的形象、意象,具有重尋/構歷史時間的宏大意圖,而是夾雜於不同的動作之間,看起來就是一個雙手十字交疊或直式平行遮臉的動作,一瞬間便倏忽而過。抑或,更像是處於神像開光之前的等待、或步入黑暗的災難廢墟與崩塌時間。

可惜的是,本來,如果此作真能完成它意圖的「扇形觀看」,也許我們能從沿弧形張開的舞台空間,看見一幅緩緩蔓延開來,因災難而生的世間像,但觀眾的動線與視線因為舞者刻意混入,反而破壞了扇形的視覺。另外,在各個元素的調度上,也都缺乏現地性,和在黑盒子內演出的差別不大。

《八八》

演出|林廷緒工作室
時間|2020/11/13 18:30
地點|臺南鹽水舊車站倉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舞者跟巫的並置雖有些老套,我也不想強調那不可說的神秘。但如果看進這作用的意涵,或說如果這說法具有一種當代性,我想那是舞者身體具備的可包容性,讓事物通過其身,留下一個面貌,現身,然後離去。或者是讓時空在運動中閃現,瞬間存在,又消失。(樊香君)
4月
01
2019
跨界以尋求相互刺激與激盪是目前全球產業界的趨勢,然而如何跨界、為何跨界、如何呈現別出心裁的跨界作品等問題,仍考驗著舞蹈界的創作者們大膽去思索、嘗試、行動。(徐瑋瑩)
4月
01
2019
更重要的,透過空間變體來架構議題時空的同時,TAI身體劇場也以舞蹈肢體加以回應從日治以來不同殖民政體如何改變原住民族的(勞動)身體,更形辯證。
11月
23
2023
透過作品,我們可以在有距離的、安全的狀態下感受真實世界裡正在發生的事,藉由想像,讓人類能夠同理遠方的苦難。
11月
22
2023
在《波》的身體動態上,除保有雲門既有的太極導引骨盆啟動、武術內功的下盤穩固,亦加入了popping、機械舞等街舞的元素,整體動作姿態更為快速、流變,線條更加綿長,沒有收束的動作。
11月
13
2023
莊國鑫住民舞蹈劇場《∞-無限循環》的極簡韻律,其底蘊是由阿美族的精神性概念出發
11月
08
2023
蔡博丞在《深深》裡頭試圖找到一種虛無主義式的破壞,並且重新建立起一個浪漫主義的詩意空間,如同他在前導影片中提及的光、勇氣等名詞,使其反轉《浮花》水平面意象的世界觀,是一種帶有水性與浮力的蔡式深淵。
10月
31
2023
筆者認為《重》的編創動機,基本上就是要為《偽》對於觀眾的底線試探,進行收尾與收拾殘局的。
10月
31
2023
《波》是一種超現實的顯現,還是拉近了人與自然之間那無限的一釐米,創作者恐怕必須給我們一個結論,若否,我們與數位肉身的距離,便是永遠的九分之十,屬於這個時代難解的阿基里斯悖論也未可知。
10月
27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