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的思考:純何時發生?《下一個編舞計畫Ⅲ「純.舞蹈」─發現創作新鮮人》
10月
15
2014
下一個編舞計劃III/再見吧!!兔子(陳又維 攝,周先生與舞者們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58次瀏覽

演出: 吳宜娟、蘇品文、王玟甯、林修瑜、劉彥成

時間: 2014/10/04 19:30

地點: 華山1914文創園區果酒禮堂

文 樊香君(專案評論人)

「下一個編舞計畫」第二週的作品雖以「創作新鮮人」為標題,但創作能量可不比「下一個風景」的作品薄弱,也許與資源較少、壓力較小有關,創作內容與方法也因此容易聚焦。

首發《一一》就在第二週清新觀眾的眼睛。吳宜娟清瘦的身體,拖著及地長裙,披著半短不長的頭髮,一開始彷彿沒有目標般游移空間中,突然地上出現某種黏著物,讓這個靈魂才站定,牆上自己的影子就分成兩個,原來是我與我的相遇,又或者是兩個存在的相遇。接著,我與我之間經歷一番辯證或抗戰。吳宜娟看似不太有精神的瘦小身軀,隨著一段手與手之間剛開始如膠似漆難分難捨,到後來亟欲擺脫彼此的激戰,幾乎只限於上半身的小幅度擺動卻精力飽滿劇烈得很。整個作品可算是透過單一行為,專心且火力集中地處理編舞者與自己、與世界既衝突又相融的關係。

林修瑜的《一刻》與吳宜娟的《一一》,無論主題與表現方式都頗相似,但細究兩者,身體所被賦予的意涵其實截然不同。

吳宜娟的身體在《一一》脈絡中,是從唯一到二,兩股力量辯證的場域。林修瑜的《一刻》,則是將身體化為透明介質,從中感知空間與時間流,隨著音樂將身體動能一波波推進。不過,單就身體感知撐起一支作品其實有相當難度,當身體強度或感染力不夠,又沒有如《一一》有個正反辯證的力量或軸線可依循時,除喪失觀看焦點外,更會走到被聽覺強勢淹沒的境況,即便最後林修瑜看起來因經歷了一場身體感知的冒險而獲得了平靜,但箇中純粹感知的滋味,若未擴散,觀者如何能懂?

就身體感知作為「純」得以發生的途徑,年紀最輕的編舞者王玟甯收束感知於觸覺,又集中觸覺於《手》。

據說嬰兒剛出生時,眼睛只能感覺到光,所見模糊一片,與世界的連結就始於觸覺。所以王玟甯一開始枕著枕頭,側睡下舞台,告訴我們這是一場夢,一場關於成長的夢,夢始於觸覺。夢中的她透過代表觸覺的手,推著含水量十足的枕頭,抹過舞台化為痕跡,只是這水不知是眼淚?是汗水? 不過成長大概也是由眼淚與汗水組成的吧。從爬行到直立,手從一開始扮演觸覺、感知的先鋒,到後來五花八門,由手是創造也毀滅,最後手還是被吸吮回嘴裡,那個小時候我們都熟悉的觸覺。對這個年輕編舞者來說,純也許發生在經歷成長的眼淚與汗水後,還能保持孩童的觸覺與探索。

跳脫純身體感知作為切入點,蘇品文說「純理髮從來都不是純的」,言下之意,大概已認定找尋純是一場徒勞。

蹬著十吋高跟鞋,僅著內衣褲趴在舞台上的她下半身背對觀眾,隨著電音舞曲不停重複著雙腿開合、踢臀動作,顫動的臀部多了肉感的真實。如此重複著幾分鐘後,場景一下從夜店跳到茶室,這名狂野女子站起身,穿上白色洋裝,手拿兩只高腳杯,跟著金門王&李炳輝的《流浪到淡水》,起初背對觀眾,後滿場飛舞,盡情搖擺下半身、震動上半身,姿態煽情毫不嬌羞直到結束。此刻,若我們在心中OS「《異鄉》還真是不太純」,那就中編舞者的招了。因為從開始到結束,一頂假髮的瀏海遮著靈魂之窗─眼睛,早就阻擋了眼神可能的意念交流,以堅定「我是純跳舞,你們看到了任何身體上的性感、火辣都是自找的。」隱約可見反詮釋與評論的意圖。但另一方面,表演者因為看不見或不看觀眾,所以「我就是在我的世界純跳舞,你怎麼想不關我的事。」是否反映了避世心態?不過這也許就是蘇品文的純?

劉彥成的《再見吧!! 兔子》是參選作品中,唯一非首演的作品,創作於318學運時期,他曾於受訪時說到《再見吧!! 兔子》並非為學運而做,但學運瀰漫著齊心往更好未來前進的氛圍,或多或少潛移默化著他,所以「揮別這個自己,迎接那個我」。【1】這樣看來,《再見吧!! 兔子》可說是兩週作品中,對於更好烏托邦存有想像的作品。

不過,這個烏托邦首先就是人造的。猜拳拚輸贏,你推我搶的那塊草皮是假的;女人苦苦守候那位抹上純白的男人是假的,最後男人搞得灰頭土臉,還得由女人去收拾;不斷褪去一層層有形、無形、抽象外衣,最後大膽走向觀眾彷彿自然的裸身男女,怎麼重要部位也是假的(貼上去的)。可見劉彥成真是認為「純,根本不存在」。那麼相對不純而言的純呢?拼個你死我活的情緒是真的、女人苦苦守候的心情是真的、大膽裸身的坦率是真的,看來這個相對而純所發生的時刻,總是在某一種不真實的荒謬景況中,大概就像劉彥成曾提到「大家在立法院前靜坐著,彷彿一定會退回服貿,一定有一個更好的未來等著,但誰知道呢?」烏托邦不見得會降臨,就算降臨也不見得是純的,但期待的心、面對當下的態度可以是純的。

當代社會現象五花八門,甚麼光怪陸離的事沒有?人們早已見怪不怪,探求純的本質是一道難題。藝術、科技、跨領域頻繁,純舞蹈在哪裡?周先生要各編舞者集思廣益。但回頭看一下前人,發現探求「純」的生存或舞蹈之有趣在於脈絡,也就是為什麼尋找、反映了甚麼動機?看透這,也許就不用執著於「純」或「純.舞蹈」究竟是甚麼,而是在何時發生、如何發生,以及這個發生對當代社會或舞蹈史作出了甚麼有意思的回應?

若這樣看來,《舞者與編舞者》、《邊緣人物》以形式處理「純舞蹈」可能的發生,從當代回應後現代舞蹈史出現的「純舞蹈」;《再見吧!!兔子》、《異鄉》從詮釋的角度,討論當代社會「純」的發生可以如何被閱讀。《一一》則透過純動作辯證「純」的發生,古典地呼應美國後現代舞精神。在《她們在眼睛的角落挖了一個洞》、《一刻》、《手》中,雖大致可感受到編舞者所認為純的本質,或純在何時發生,但也許未能從個人經驗延伸至當代或歷史,做出有意思的回應,而顯得侷限。

無論如何,「下一個編舞計畫」首次議題式的策展,可說戰績頗豐,尤其這次以「純.舞蹈」為題,提供許多線索與想像讓編舞者們開拓創作層次與視域。不知這樣的形式會否是未來策展走向,也許台灣當代舞蹈作為評論的風氣將因此漸盛,默默期待著!

註釋

1、參考《PAR表演藝術雜誌》261期(2014年9月號),訪新生代編舞家劉彥成〈上坡途中,尋找創作秘方〉。頁120-121

《下一個編舞計畫Ⅲ「純.舞蹈」─發現創作新鮮人》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