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劉沁  
相較於明確解釋「為何需要探索神話」,《餐桌上的神話學》傾向寫實地描繪社會現象與神話間的隱喻關係,回應了另一個提問:「希臘神話與我們有何連結?」(劉沁)
4月
03
2019
三支作品對我而言都是完成度很高的作品,但這個完成止於編舞者意志的完成,其中欠缺了拋向觀眾時可能的意向(不代表他們都沒有,而只是目前這意向仍不直白)。(劉純良)
6月
25
2018
一個作品的好壞,牽涉到觀眾的自主意識,然而,對觀眾的自主意識如何挑逗、勾引、確認,如何拉近距離,如何劃清界線,是一個創作問題,是一個美學問題,但同時也是觀眾的自我提問。(劉純良)
6月
12
2017
單人表演中表達了一種對舞蹈的觀點:舞蹈從舞者出發,從過去層層訓練逐漸累積到當下的質地,每一次的現場演出皆包含了對過去的沈澱,這支舞既是在觀想已逝的時光,又像是回到起點,靜待下一次開場。 (張懿文)
6月
06
2017
《One dance, one dances, one danced》可以看出陳武康對身體純粹的追尋,《朵朵》看出林祐如身體質地優雅和神經質並存的矛盾,《怪獸》大約可以看出劉彥成對物件和戲劇的擁抱。(王顥燁)
6月
05
2017
創作者所叨念以及為寓言佈置的世界,都充滿對於社會現況的關心,但卻只在表面輕拂而過,種種現象如夢幻泡影般,打不進問題核心。(樊香君)
2月
26
2015
 
一頂假髮的瀏海遮著靈魂之窗─眼睛,早就阻擋了眼神可能的意念交流,以堅定「我是純跳舞,你們看到了任何身體上的性感、火辣都是自找的。」隱約可見反詮釋與評論的意圖。(樊香君)
10月
15
2014
蘇品文的《異鄉》或是在這兩週作品中,呈現與個人創作思考、同時與這屆「編舞計畫」最有意思的對話。回到那一個轉身過來的背面,那藉由藝術創作才得以再現,無法再現之觀視之點,一個翻開的符號口袋。(李時雍)
10月
15
2014
Joe
《小提包》再度聚集現代舞者、演員和街舞舞者,結合街頭元素,每位表演者個個有態度,耍帥、炫技、爆發力,肢體極具感染力,其中還設計多個童趣橋段,採用流行歌曲等,都讓觀眾能夠輕鬆地進入作品當中。(Joe)
9月
18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