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台灣囡仔《林沂蓁、韋格娜與TSO》
12月
11
2023
林沂蓁、韋格娜與TSO(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33次瀏覽

文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邀請旅歐女指揮家林沂蓁客座演出,是近期來,繼莊東杰之後,另一位從歐洲邀請回來的台灣囡仔指揮家,可以看出北市交是在為首席指揮殷巴爾的接棒者,做不同的打算,兩管齊下,一類是在歐洲有名望與經驗,並且願意在亞洲發展的指揮家,另一邊則是在國外聲譽漸隆的台灣青年指揮。

上半場林沂蓁協同女高音莎拉.韋格娜(Sarah Wegener)演出理查・史特勞斯的《最後四首歌》,這一組作品,除了對擔綱演唱的聲樂家有很大的挑戰之外,理查・史特勞斯也在這部作品中,將管弦樂團的色彩發揮到淋漓盡致,給予了詩人黑塞與艾辛道夫的詩作有了立體的畫面,演出這部作品非常講究現場的氣氛,要演好其實不容易。擔任女高音獨唱的韋格娜,展現了自己相當豐富的聲音天份,音色非常飽滿,對於這部作品相當合適,其技巧也讓聲音也一直浮於樂團之上,被推送到整個音樂廳,充滿整個角落。北市交的音色,也做出從開始的混屯,漸轉為明亮的過程,但有許多包括對位上的小細節,並沒有仔細被處理到。樂團的狀態,雖然面對指揮的反應算是忠實呈現,但多數聲部當指揮專注於其他聲部時,狀態卻難以維持,導致聆聽起來,音樂的表現呈現格狀分佈,僅單獨由不同的(指揮當下照顧到的)聲部呈現,而非聲部之間相互維繫持續的良好狀態,在交錯之下而展開的大片狀。

筆者可以感受出,指揮用心要將樂團的能力掏出來,所需花的大力氣,樂團有時的回應卻略不成比例,讓許多地方顯得略為誇張,這雖然讓這讓《最後四首歌》產生了應有的豐富,但也讓這部作品作為「藝術歌曲」所追求的私密性被同時犧牲。這也因為這種互動模式,樂團在需要「定」、「靜」、「泰然」,甚至「無為」的微矇氣氛時刻,則顯得力不從心。史特勞斯的這組藝術歌曲,音樂時刻隨著歌詞變化,但很可惜,北市交應由於語言的隔閡,樂團難以跟著獨唱所吐出來的每一字互動,最後一曲最後長篇幅的尾奏,樂團雖有保持著狀態,但很可惜沒有能聽見史特勞斯在複雜的音樂中,所保留的章法,筆者略有遺憾。就樂器表現而言,法國號與第二曲〈九月〉尾奏當中的表現,相信也令所有的觀眾印象深刻。

下半場北市交與林沂蓁演出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第一樂章序奏,樂團的輕聲有些漂浮,幾處筆者甚至感受到演奏上的不肯定,直到主題進入以後,整體才逐漸進入狀況,但許多跟隨主題而產生的回應漣漪,卻顯得有些不夠自然,銅管的力度也時常破壞整體平衡,直到最後主題再現,樂團才算是呈現了音樂會當晚比較理想的狀態。五拍子的第二樂章,由於旋律的推送,可以看出指揮稍微能夠帶領樂團,做出自己的詮釋。第三樂章是柴可夫斯基在悲愴前設定的狂喜,聲部交互堆疊,主題也輪流由不同的樂器分別呈現,林沂蓁明顯地將心力多數心力,安排在照顧弦樂聲部,也造成許多銅管的起音,皆不能理想呈現。第四樂章的開頭,隨著第三樂章的澎湃結尾,呈現算是理想的開頭,樂團各聲部的起音,也較先前三樂章更為準確,低音大提琴聲部,也在本樂章的末尾,有意外的好表現。《悲愴》無論對樂團或是對觀眾都耳熟能詳,複雜度對於職業樂團也不算困難,這卻讓筆者反而感受到演出中,有一絲理所當然,失去了許多品味當中細節、表現音樂的機會。

林沂蓁的年紀放在指揮職業生涯,還算是相當年輕,她卻已經擁有了豐富並且亮眼的工作經驗。女性指揮家,在當今行國際樂壇是一個當紅、且政治正確的Hashtag,筆者相信,未來林沂蓁依然會有其他令人感到亮眼的指揮機會,然而北市交相較於歐美樂團,無論是工作文化、排練模式、演出狀態都相當不同,到底哪種類型的指揮能夠成為殷巴爾的後繼者?要找出與北市交八字相符、能迸發火花,並且帶領樂團再進步,並非如國際天團,僅用一兩場音樂會就可以看出來,年輕的指揮家也需要透過更多次與國內樂團合作的經驗,找出最合適的方法來帶領排練,筆者期許下次能在再次聽到林沂蓁帶領國內樂團演出音樂會,甚或是她長期投注時間的歌劇領域,更認識這位青年指揮家,以及她在台上的不同表現。

《林沂蓁、韋格娜與TSO》

演出|指揮:林沂蓁、女高音:莎拉・韋格娜(Sarah Wegener)、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時間|2023/12/01 19:30
地點|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