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NSO 今年以《1957生命樂章》音樂會再度成為台灣國際藝術節的音樂類節目。音樂會由國人作曲家游昌發的《蛇郎君》組曲開場,作曲家以2010年的舞劇為基底,整理創作為本日音樂會演出的五樂章組曲。文本以原住民故事為題材,作品中也使用原住民的音樂元素。雖然本作無論選題與發揮,皆觸碰今日台灣「民族多樣性」的顯學,但單就聆聽感受,筆者仍有以下紀錄。
在主流中期待更多可能性
整體而言《蛇郎君》作為一首創作於二十一世紀的作品,所使用的音樂語言相當直白易懂。作曲家無論旋律、和聲使用、管弦樂法在普羅標準皆可以「悅耳」評價,筆者聆聽後的第一感受則是濃烈的影視音樂感。樂團的演奏將作品所能表現的部分填得很滿,整體音色也很出色。
但從另一角度審視,五樂章的組曲整體而言實為單一,無論速度或是使用的音樂語法都極為相似;每個樂章的開頭起手式幾乎大同小異,除了幾處豎琴與大小提琴獨奏的片段較讓人耳目一新外,樂章之間的雷同處皆略過高。聽完本組曲,感覺比較像是五首同一風格的寫作同時並列,而非一曲森羅萬象卻又萬象歸一的組曲。《蛇郎君》在音樂上也少有動機交錯與相互的影響變化,在樂思單一的情形下,整體便容易覺得缺乏高潮迭起,音樂所承載的信息量也較為疏散。
1957生命樂章(國家交響樂團提供/攝影鄭達敬)
上半場緊接的是蕭斯塔科維契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由鋼琴家尼古拉‧薩拉托斯基擔任獨奏。第一樂章與獨奏家有出色的配合,樂團的演奏(特別是木管聲部)也演奏得相當精準,但音樂在作曲家給予的乾澀直白與油腔滑調之間,略顯後者是樂團需要更加著墨的。薩拉托斯基的演奏也相當吸睛,無論是俐落的音色,或是一架鋼琴在他的操控下可以展現的可能性。極美的第二樂章除了是蕭氏筆下的佳作,亦為音樂會當日的美麗瞬間,整體而言樂團製造了一個似無重的氛圍,並在鋼琴獨奏加入後帶出流瀉感。筆者私心認為第二樂章在音樂會當下的氣場,或許值得一個更慢的弦樂導奏好讓觀眾一同醞釀。第三樂章開頭,樂團的演奏略有未逮,感覺還沒有辦法馬上從第二樂章的美麗夢境中清醒,木管的精準度也略差於第一樂章,樂團終於直到中後段,找到了與鋼琴家之間相互舞蹈卻又不打腳的步伐,讓全曲可以結束在火花四射中。
1957生命樂章(國家交響樂團提供/攝影鄭達敬)
未竟之作的精準詮釋
下半場演出柴可夫斯基未完成的《降E大調交響曲》。雖然鮮少被安置在主流音樂會的曲目中,但筆者在聆聽後認為NSO做出了相當正確的曲目選擇。
首先是音樂文本對演奏技巧的要求恰到好處——儘管柴氏的浪漫情感容易揣摩,《降E大調交響曲》卻又不如其四、五、六號交響曲令人瞭若指掌,反讓這次的呈現不落俗套。其次,指揮家楊書涵帶領樂團高低聲部交織時,音樂相當有活力且豐富,段落間的速度變化銜接得到好處,唯音樂變化稍顯寡斷,幾處斷奏部分略顯乾澀(筆者在NSO本樂季演出的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亦有相同感受)。聆聽當下感受樂團缺乏與音樂廳的當下聲響有所互動,而是精準卻過於直覺的演奏。
第二樂章樂團的表現則略顯溫吞,每個聲部在被指揮帶領的當下皆有很好的表現,但樂手不能再多往下走兩步,實為相當可惜。不過本樂章末段法國號、低音管、單簧管的合奏組合令筆者相當深刻。第三樂章的稍快版相對於慢板樂章,明顯有較好的內在驅動力,樂手較容易在同一個節奏、速度裡一同轉。然而困難之處在於同一個動機反覆多次,樂團是否能詮釋出不一樣的風貌,或是展現多樣的趣味,則是NSO值得再追求的至善。本樂章法國號依舊有相當傑出的獨奏表現,不僅演奏精準,音色也充滿彈性,與小號也有理想的拋接。終曲樂章NSO在指揮楊書涵的帶領下,得以呈現光輝且燦爛卻又不出框架的演奏。
1957生命樂章(國家交響樂團提供/攝影鄭達敬)
《1957生命樂章》音樂會,NSO以三曲非主流作品,登入本年度台灣國際藝術節的音樂類節目。NSO做為每年都會提供一檔節目的演出團體,今年成功的演出值得觀眾喝采,但是以策展角度,節目內容是否能因應藝術節主題而為之增色,或是藝術節品牌是否給予本檔音樂會不一樣的價值,還是與一般樂季演出並無二致,筆者認為今日皆已距曾經的盛況遠矣。這或許也是音樂以外,團館雙方須更進一步思考的課題。
《1957生命樂章》
演出|國家交響樂團、指揮/楊書涵、鋼琴/尼古拉‧薩拉托斯基
時間|2022/03/12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