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溫和到爆發《完全貝多芬─華人三傑》
12月
30
2011
完全貝多芬—華人三傑(NSO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0次瀏覽
林采韻

「完全貝多芬─華人三傑」音樂會,被視為國家交響樂團(NSO)年終最吸晴的演出之一,音樂會票券演出前賣到一張不剩,最後連原本非賣的總統包廂,也因詢問電話太多特別開賣。音樂會票房的告捷,一方面展現音樂總監、指揮呂紹嘉主掌樂團第二個樂季,的確培養出一群忠實樂迷,另一方面,更襯托出「明星牌」的票房效應。

這場音樂會的曲目,包括貝多芬第二和第八號交響曲以及三重協奏曲。擔綱三重協奏曲的三位獨奏家,被視為一時之選:小提琴家胡乃元、鋼琴家陳毓襄、大提琴家楊文信。他們代表的正是1990年代前後,台裔音樂家在國際比賽囊獲大獎的光輝時期:1985年胡乃元榮獲比利時伊莉莎白皇后大賽首獎;1991年楊文信拿下日內瓦音樂大賽首獎;1993年陳毓襄成為波哥雷里奇大賽冠軍。

三人各居三地,能夠同時回台而且同台演出純屬不易,尤其三重協奏曲有其特殊性,在貝多芬筆下,三種樂器既合作又競技,演出時因組合不同,有其大異其趣的結果,「華人三傑」在舞台上如何火光四射,加深樂迷期待。

在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上回讓人記憶深刻的三人組,要屬多年前在國際巨星音樂節現身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小提琴家林昭亮與鋼琴家布朗夫曼。三人外放的風格,展現的是彼此丟球、接招的競合趣味。相形之下,「華人三傑」走的是溫良恭儉讓的氣質,猶如兩位風度翩翩的男士面對一位女強人,楊文信細膩的琴音、胡乃元內斂的表現、陳毓襄外顯的爆發力,讓三人的合作走的不是交鋒,而是讓賢的劇本。

三重協奏曲的焦點因多集中於舞台上三位獨奏家,指揮和樂團的表現易被忽略。整場音樂會,指揮和樂團真正扮演主角的曲目,要屬下半場的貝多芬第二號交響曲。貝多芬的創作橫跨古典與浪漫樂派,第二號交響曲夾雜於領頭的一號和三號「英雄」交響曲之間,常被視為較輕鬆的曲目,在處理上也較傾向於古典風格,以和諧悠揚為要。

然而這樣一種既定印象,在呂紹嘉和NSO手中完全被破解,呂紹嘉打破其輕鬆,架構其恢宏。其間瞬間加速的快感、聲部間層層推疊的音響效果、巨大而隨興的音樂流動、恣意又嚴謹的收放,開創演出間的驚嘆與趣味。如此氣魄,也讓這場於文宣中主打「華人三傑」的演出,在音樂會的最終,「明星牌」功成身退,舞台的榮耀終歸呂紹嘉與NSO。

《完全貝多芬─華人三傑》

演出|國家交響樂團(NSO),指揮呂紹嘉,鋼琴陳毓襄、小提琴胡乃元、大提琴楊文信
時間|2011/12/22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