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時的道德寓言《開心鬼》
10月
30
2011
開心鬼(綠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72次瀏覽
鴻鴻

一個小說家為了蒐集素材,在家裡召開降靈會,意外引來了他嫉妒的亡妻,賴著不走,還跟小說家的現任妻子爭寵。這個60年前的英國鬧鬼喜劇,曾經在英美兩地的商業劇場相當熱門,至今仍不時回鍋重溫。綠光「世界劇場」系列立意將之「本土化」,雖有七位精彩的演員撐場,但仍難免水土不服,也更暴露出這個劇本從意識型態到寫作風格都嚴重過時的問題。

英式喜劇的情境設定往往毫無現實基礎。小說家只要擔心他的創作(其實看來也無須太擔心),妻子也不必出外工作,就可以衣食無憂還可以請女傭,隨時提包款款就可以去環遊世界。這種人物只會出現在三廳電影和肥皂影集當中。離譜的人物要得到觀眾認同,必須根源於他遭遇的處境,也是全劇花最大篇幅描繪的二女共事一夫的趣味與困境。這齣戲的主題事實上正是夫妻關係,藉著外力入侵(亡妻顯靈)而揭露的,充滿壓力的夫妻關係。

可惜的是,劇作家或者由於沙文意識、或者由於被喜劇路線自縛手腳,長達近三小時的劇幅當中,至少有兩小時是兩任妻子的勾心鬥角。由朱宏章和姚坤君飾演的小說家夫婦,從軟弱撒嬌到針鋒相對,表演得層次井然也趣味盎然,但亡妻一出現,就開始無止無休上演兩女爭寵的戲碼。劇作家眼中的女性何其膚淺可笑,坐享齊人之福的男性則永遠是無辜的受害者。表演雖然火花四射,但劇情已開始原地打轉,每個笑點都要消費好幾次;劇作家意不在言志,而在幫觀眾打發時間的心態,暴露無遺。三角關係固然是永恆的話題,但這齣戲裡的刻板意識毫無翻轉餘地,也讓裡面的三角關係彷彿上一世紀有錢有閒階級(尤其是男性)的自high戲碼。而被兩個女鬼追纏不休的結局,更是放肆幻想之後,警世意味濃厚的道德教訓,這正是西方保守意識下的中產娛樂特徵。

不食人間煙火的喜劇看似容易移植,其實不然。楊麗音飾演的靈媒「咪咪阿姨」身穿民族風味濃厚的花俏時裝,一頭勁爆華髮,一下通靈、一下起乩、一下熱舞,口吐濃重台灣國語,用語又時露機智鋒芒。比起原作刻畫的,英國滿街可見的風騷或迷糊老太太,這位台灣靈媒爆點越多,越不知此人什麼背景、什麼年歲、什麼教養?而亡妻更頭頂銀髮、身穿西式蕾絲長裙,又彷彿《簡愛》裡跑出來的人物。角色設定失焦的結果,也導致這齣戲更喪失現實基礎。「本土化」的目的當是要讓觀眾感到親切,但西方劇本的移植往往只見局部的本土化,卻反而讓整體可信度打了更多折扣。

喜劇是好的,借鏡國際當代劇本是好的,試圖製造跨文化的對話也是好的,嚴謹的選角和製作更值得讚佩。只是當一切建立在一顆危卵上的時候,恐怕觀眾也會覺得平衡得好累。

《開心鬼》

演出|綠光劇團
時間|2011/10/29 19:30
地點|台北市南海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場畢業製作最珍貴的饋贈,不在於它駛出了多遠,而在於它讓我們聽見:在那個被貴族遺棄的孤島上,卡利班敲打鐵鏈的聲響,正與觀眾席中此起彼伏的呼吸,漸漸匯成同一片潮汐。
5月
18
2025
身首分離所象徵的流離,一旦作為一種被指認為「異人」的悲劇性後果,而本身具有流動性的內在特徵時,尋找親人的強烈慾望與回歸身體的形式表現,似有被解消掉能動性的擔憂。
5月
16
2025
劇場不再是召喚國族記憶的祭壇,在這裡,鬼魂不求平反、死亡不能被意義化。這正是《落頭氏》的批判力道——不是出自特定政治議程的批判,而是持續召喚那個尚未到來的、幽靈般的政治。
5月
16
2025
《赤子》雖亦遵循如此英雄敘事結構,但編劇施如芳似乎更企圖開拓布袋戲新的故事乘載,將「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為故事原型,以虛載實,叩問歷史與當下時代處境。
5月
12
2025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