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彩虹召喚新觀眾─臺南藝術節《祝福–彩虹行走人間》
4月
23
2013
祝福—彩虹行走人間(WeArt表演藝術平台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09次瀏覽
戴君安

繼匯舞集之後,2013臺南藝術節「城市舞台」系列在B.B.ART的第二場舞蹈節目,由WeArt表演藝術平台接棒演出。這個年輕團體由董桂汝帶領南北會串的舞蹈人和音樂人共組而成,已經在南部地區發表過數場演出作品,對於帶動臺南市民眾走進特殊空間,參與或觀賞即興演出的活動,也算得上小有功勞。原以為這會是場呈現進行中作品(work in progress)的演出,但從整體架構看來,它應是個完成品。

一進入B.B.ART,樂團成員早就散聚在最後側的實驗劇場,引領觀賞者聚集的目光。他們使用的樂器包含大提琴、中國笛、電子吉他及非洲鼓,本以為會是樂團成員的劉俊德倒是成了這一場的舞者,而演奏電吉他的董書伯也加入了即興吟唱及他的創作歌曲《我們總是脆弱的》。在大提琴演奏德國作曲家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卡農》(Canon或Kanon)樂聲中,舞者一一從磚瓦外露的石牆內走進實驗劇場,開啟這40分鐘一氣呵成的結構式即興演出。雖然一開始演奏的是眾人孰悉的音樂,但這個由各種中西樂器組合的樂團,很快便破規去格,自造音籟,進入音樂與舞蹈同步進行的即興對話。

所有演出人員身著各色卡其褲,以不同顏色的T-shirt呈現彩虹的概念。舞蹈的即興結構,主要建立在動線、組合與口述話語,其餘的部分除了舞者各自的單獨即興,也有雙人及小組或不規則型態,亦或跟著音樂的變化而自行更替動向。舞者中,除了董桂汝和李佩璇是臺南的在地人外,劉俊德、陳代樾及黃于芬,都是來自台北的舞者,其中劉俊德也是卡到音即興樂團的成員,主要演奏的樂器是古箏。這樣的組合,讓臺南市的觀眾看到清新的臉孔與身體,也看到不同於其他在地舞團的表演方式。

舞蹈即興進行約20分鐘後,舞者們開始各自念出一段台詞,雖然每人說的話,並無直接相關的串聯,但是可以聽到在他們的言詞間,都透露著對環境的關懷、對人群的關心、對生命的關愛,更顯示對自然環境議題的關注,包括核能發電與東海岸的開發問題。在這段喊話似的台詞結束後,舞者們又回到一陣純然肢體即興的框架,最後再藉著音樂的引導,一個個從前廳舞回實驗劇場,再各自隱沒入石牆中。

由於這一場的觀賞動線,可自由選擇待在前廳、大廳或中庭的紅色貼布外的區塊,因此我選擇在中庭的天井下觀賞。從眼前經過的流動肢體,就像是在這午後時刻看到了移動的彩虹,這景象和無意間仰頭望見在天井外的藍天白雲,產生相互輝映的趣味意境。這驚豔的一刻是B.B.ART刻意保留的天井,為這場演出製造的意外效果,而老屋的牆面、梁柱及吧檯,也都成了舞者發力的基點。

今日的觀眾和上週相較,有些熟悉的面孔,也有些不同的族群,顯見願意走進特殊空間觀賞舞蹈演出的民眾,有持續累增的跡象。午後的古都,彷彿從休眠中甦醒,看到了人群跟著不同的彩虹行走,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祝福–彩虹行走人間》

演出|WeArt表演藝術平台
時間|2013/04/20 14:30
地點|臺南市B.B.ART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
「他們在幹嘛」似乎根本不重要;若這場辯證之所以顯得「不重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探問從未被完整回應,那麼「他們」的存在價值也會因此被動搖。換言之,這場演出的一切「不重要」,都從「他們」出發,並最終回到「他們」。
9月
05
2025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
原創是希望把「離別詩」的悲願化為「天光前」的期許。但實際觀賞後感覺如尋找史料般,再次墜五里霧中。彷彿走完全程以後,還是不知道天究竟光了還是沒有?
8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