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潘金蓮——《當金蓮成熟時》教我的二三事
3月
22
2022
當金蓮成熟時(瘋戲樂工作室提供/攝影董恩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26次瀏覽

吳依屏(專案評論人)


《當金蓮成熟時》是一齣上至八十下至十八的女性,都可能會心有戚戚焉的一齣戲。或者該說,潘金蓮這個角色,可能反映出每個女人的一生。

一開場,金蓮是個活潑開朗,喜歡跟男孩子玩的小女孩;然而,轉折在象徵女孩成年的經期到來時出現,她被迫急速成長:應該進入婚姻、應該相夫教子、應該生兒育女。她被灌輸著如此能讓父母驕傲的期許,接受了當時女子都無法逃離的人生階段:婚姻。爾後,在她自己努力追求所謂「光宗耀祖的成功」的情況下,同時還需盡力避免讓自己落入「蕩婦的惡名」之中。


當金蓮成熟時(瘋戲樂工作室提供/攝影董恩劭)


潘金蓮與女子規

潘金蓮在看似平穩順遂的生活中,卻開始害怕自我身體的變化及無以名狀的空虛。雖然,看似遙遠的時代背景,抽象化了潘金蓮這個角色,然而這種對於自我的困惑,以及身體慾望的被迫壓抑,卻是所有女人這一生曾經經歷、正在經歷、可能經歷的具象縮影。而這種自我慾望的被迫壓抑,以及身體歡愉可能性的探索,在此劇中則藉由「女子規」【1】與「角先生」【2】兩種道具,清楚直接地展露女性角色所面臨的具體箝制。

劇中鳳娘藉由贈送潘金蓮「女子規」,而誘使潘金蓮研讀並遵守其中的規範要求,以獲得光宗耀祖的榮耀。這種對於女性坐臥起居的種種要求,依然可見於現代社會的種種教導之中:例如,坐下時大腿要併攏、要幫媽媽做家事、嫁個好男人就等同成功,等等的隱形社會規範。

相反的,「角先生」,作為女性表述身體性慾的工具,對於它的「尋找」充斥全劇,但它卻不能被輕易提及。它是隱形的、秘密的、藏於深處的,就如同女性的慾望及對自我身體的探索都不被劇中或當代父權社會所接受允許。


當金蓮成熟時(瘋戲樂工作室提供/攝影董恩劭)


李春梅與角先生

此劇的主角潘金蓮,作為一個象徵女性群體的角色,反映了女子在父權社會中被馴服之後覺醒抗爭的樣貌;然而,有趣的是,另一個角色——李春梅【3】,作為一個天真浪漫,對於自身慾望毫不掩飾的女性,卻在這齣戲中意外討喜,甚至與武松擦出火花,有了一個世俗定義下的喜劇結局。

相較於劇末遠走天涯的潘金蓮,盡情享受身體慾望的春梅反而得到知心愛人,這樣的文本設定,或許可看出變相鼓勵女性追尋自我的隱喻。除了潘金蓮外,這齣戲的眾多女性角色各有其出色處。春梅的天真自然、秋菊的滄桑醒悟、王婆的老練辛辣、鳳娘的世故圓滑等,都共同建構了女性面貌的複雜多變性,提醒觀眾去理解女性面貌的流動及無限可能。


當金蓮成熟時(瘋戲樂工作室提供/攝影董恩劭)


蕩到多蕩不算蕩?

總體而言,《當金蓮成熟時》運用音樂劇的形式,挑戰重新解讀這個千古有名的「蕩婦」角色,提供現代觀眾重新思考,這個我們或許依然確信不疑的敘事。其中,潘金蓮畏懼於被認為「命中註定將成為蕩婦」的設定,更是所有女性所畏懼的。相較於古代女子,現代女性確實某種程度上獲得了許多方面的解放,但實際上,在女性的貞操及身體面向上,我們女性依然備受箝制。例如:擔心親密照流出、害怕走光被偷拍,甚至受困於處女情結等情況。可以說,金蓮當時害怕成為蕩婦,而現代女性,跟金蓮一樣,依然害怕成為蕩婦。關於蕩不蕩的掙扎畏懼,橫跨古今虛實,仍舊是當代女性一個尚未克服的課題。


註解:
1、編按:「女子規」可能類似《女四書》。《女誡》《內訓》《女論語》《女范捷錄》合稱《女四書》,由清初重新編輯東漢至唐宋流傳的著作,文獻至距已超過400年。
2、編按:「角先生」可能類似性玩具,可刺激人類器官或各種部位以獲得性快感。
3、編按:李春梅為《當金蓮成熟時》的改編角色。蘭陵笑笑生所著《金瓶梅》書中,女性要角為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

《當金蓮成熟時》

演出|瘋戲樂工作室
時間|2022/3/15 19: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蓮的性啟蒙起點,並非自己探索引發,正是侵犯她的惡人西門慶。這種「原本天真保守的女性,受男性調教而變成慾女」的套路,是典型的強暴—調教型色情片邏輯。(顏采騰)
3月
29
2022
臺北市立國樂團與瘋戲樂工作室合作推出的音樂劇《當金蓮成熟時》,讓我看到舞蹈在臺灣音樂劇中發展的可能。因此,本文並非探討《金蓮》的文本、性別意識、國樂演奏、黑人音樂曲風等元素,而是著重討論本作中舞蹈所扮演的角色功能,以及力有未逮之處。(李宗興)
2月
19
2021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