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醬裡的共融戰力《戰鬥果醬-Own your style》
3月
19
2019
戰鬥果醬(小事製作提供/攝影陳藝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25次瀏覽
陳盈帆(特約評論人)

我們是否能以Battle/Jam的「開放」(open)和「參與」(participatory)此兩種美德,將其即興的過程視為一種「民主」?小事製作的《戰鬥果醬-Own your style》似乎提供了一個誰都能登上的舞台,只要敢報名,就能參與。然而,開放人人擁有平等的機會,人人就都能達到成就嗎?

Battle/Jam能對參與者(無論是表演者或觀者)造成獨特的刺激,例如Jam使整體參與者融入其中的罕見滿足感,以及Battle無法預期卻又明確的目的性,是因參與這項活動的組成份子,其實擁有相對的同質性而成立。這個於賽事過程中成立的群體,即使由眾多「普通人」/「專業舞者」組成,即使主持人一再強調這是個「街舞」/「劇場(舞蹈)」難能可貴的相遇,以上依能力或舞種分類的族群,相對於完全不觀賞舞蹈的大眾,其實是具相對同質性的小眾群體。再者,表演者能與觀者於Battle Jam中迅速建立的溫暖連結,可說正是排除了「普通大眾」的證明。舞者們能在Jam中針對舞蹈專業領域展現相當有效的內部溝通,但同時也揭露了對於整體社會,舞蹈藝術家們尚不可能全面性地提出這種溝通。因此,目前Battle Jam所造成的獨特社會性,還不是一個對全人類「開放社會」,而是以其舞蹈專業地位為標誌性分野的社群群體(community)。

不過,這樣的小眾社群,有望透過合理的手段增生成員。小事製作於本次Battle Jam戰鬥果醬以更共融的流程及多元組成的評審,弭平「素人」與「專業」之間的區別。例如,總決賽加入兒童及長者作為外卡評審,又,於活動前發給每個觀眾一張紅白小卡,預備於冠軍賽的表態。然而,本該先行於評審公布冠軍的全民表態環節,不幸被異常緊張又熱絡的氣氛遺漏,並未執行。這個流程的跳躍,致使我在冠軍誕生的當下,無法及時領略他所獲得的獎品之一,與小事製作首席藝術家普通人睫毛哥尬舞,所象徵的美麗意涵:小事製作刻意地平衡表演及流程作為整體體驗,將搭建的平台,開放給更多樣性的人們參與。

長達四小時的戰鬥果醬,於賽事間穿插演出,以傳達主辦單位追求平等共榮的策展精神。十六強賽中,十二位海選選手以及四位種子選手,根據「限制中的自由」母題,抽選八道子題對戰,子題分別為不能跳、角度、大小、不能對拍(延長賽為翻轉)、圓弧、線條、慢半拍或搶拍、不能站著跳。八強賽則考驗「雙人舞與現場編創」的協作應變能力,題目為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大多數雙人組在合作的過程中,持續相互搶奪觀眾的注意力,而在妮妮與歐陽組,以斜對角線推展故事的過程中,舞者妮妮願意給予他人空間,擴大了想像空間,展現了當天難得的開放協作性。而四強賽,則以「向經典致敬」為母題,針對現代舞翹楚及流行文化天王的兩段影像做即興,兩場分別為威廉佛賽(William Forsythe)與富爭議性的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1】,以及碧娜鮑許(Pina Bausch)與麥可喬登(Michael Jordan)。在這個符號強烈的環節,有的舞者迅速援引了可辨識的經典動作語彙,對拍穿插於現場音樂中,有的舞者則利用自己擅長的舞種,去形塑經典影像的氛圍或線條形狀的變體。冠軍賽主題「我的風格我說了算!」,以自選曲兩分鐘,以及臨場演繹對方曲目兩分鐘進行對戰循環。最終的對決,先攻舞者平底鍋以絕佳的流暢度,行雲流水地揮灑藏於體內的各式語彙,他的自我世界豐富而飽滿。後攻丘必信則精細控制了他肌肉的記憶,從微震的幅度逐步邀請觀眾感受他所創造的世界。最後評審們的結論,展現了Battle Jam的現場性與開放性,由擄獲全場回應更甚的丘必信獲勝。

Battle/Jam受歡迎的關鍵之一即為非正式的氣氛,觀眾在整體節目中被引發歡呼,鼓掌和噓聲。任何觀眾都被允許自由表達他們的反應,已成為這類活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過往的劇場,鑑賞家和普通觀眾,是區分開來的社群。這是過去面對觀眾構成的異質性時,劇場往往仰賴觀眾的專業化(professionalization),促使觀眾的參與模式和諧一致的結果。在此模式之下,總有一種以局外人或觀察者身分來參與表演的觀者,他們已習慣直覺地接受他們無法提出任何異議,致使他們願意犧牲任何程度的參與。這類鑑賞家觀眾習慣以「內行」標準,聚集小而精的社群,並以沉默的理解來「欣賞」演出。這份沉默甚至延伸到演出後,他們也不習慣公開發表高見,僅於私人談話間表露其品味。但是,在Battle Jam中,我感受到些許不同的社群感(sense of community),這場活動展示了另一條能夠促成更民主的社群的路徑,即是,透過流程與賽事「同步」(synchronization)的努力,將觀眾異質的興趣牽引至某種虛擬的校準【2】。在未來,小事的Battle Jam觀眾或許會將觀眾身分發展為更具風格的粉絲文化,以參與形塑更巨大的影響力。

註釋

1、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的爭議性在於,謠傳他生前曾經猥褻、性侵孩童的指控並非誤傳,而是事實。2019年公開播放的紀錄片《Leaving Neverland》,導演Dan Reed以3h 56m的篇幅,為兩位曾受控於麥可傑克森的倖存者Wade Robson、James Safechuck發聲。一個藝術家的藝術成就該如何與他的道德連結或切割,是#METOO運動迫使社會持續正視的問題。

2、Gooley,Dana(2011) The Outside of ‘Sitting In’: Jazz Jam sessions and the politics of participation, Performance Research

《戰鬥果醬-Own your style》

演出|小事製作
時間|2019/03/16 13: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大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更重要的,透過空間變體來架構議題時空的同時,TAI身體劇場也以舞蹈肢體加以回應從日治以來不同殖民政體如何改變原住民族的(勞動)身體,更形辯證。
11月
23
2023
透過作品,我們可以在有距離的、安全的狀態下感受真實世界裡正在發生的事,藉由想像,讓人類能夠同理遠方的苦難。
11月
22
2023
在《波》的身體動態上,除保有雲門既有的太極導引骨盆啟動、武術內功的下盤穩固,亦加入了popping、機械舞等街舞的元素,整體動作姿態更為快速、流變,線條更加綿長,沒有收束的動作。
11月
13
2023
莊國鑫住民舞蹈劇場《∞-無限循環》的極簡韻律,其底蘊是由阿美族的精神性概念出發
11月
08
2023
蔡博丞在《深深》裡頭試圖找到一種虛無主義式的破壞,並且重新建立起一個浪漫主義的詩意空間,如同他在前導影片中提及的光、勇氣等名詞,使其反轉《浮花》水平面意象的世界觀,是一種帶有水性與浮力的蔡式深淵。
10月
31
2023
筆者認為《重》的編創動機,基本上就是要為《偽》對於觀眾的底線試探,進行收尾與收拾殘局的。
10月
31
2023
《波》是一種超現實的顯現,還是拉近了人與自然之間那無限的一釐米,創作者恐怕必須給我們一個結論,若否,我們與數位肉身的距離,便是永遠的九分之十,屬於這個時代難解的阿基里斯悖論也未可知。
10月
27
2023
不禁令人思索,當演出者的身體控制極為精確,能與劇場空間中具有傳播力量的少許元素產生足夠迴響之時,是否仍須為顧及某種戲劇性考量或情緒推動而附加無法忽視其敘事性的樂曲於背景之中?
10月
24
2023
《波》這個作品,有「舊」。祖母流傳下來的珠寶,彷彿重要時刻一定得現一現。雲門傳統在2023的五十週年或許超常發揮了,相對《霞》,《波》讓我微感保守。
10月
2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