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元素的轉化運用《大宅門.月光光》
8月
12
2013
大宅門,月光光(三缺一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6次瀏覽
林立雄(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

國光劇團策畫,三缺一劇團與柏優座、國光劇團演出的「小劇場‧大夢想」活動,三缺一劇團帶來兩個小品,分別是〈大宅門〉與〈月光光〉。這兩個作品分別由兩個導演編劇以及執導,兩個作品中,都帶有傳統戲曲元素,由三缺一劇團的兩位導演,將這些元素置入現代劇場中,迸出了特別的火花。其中〈大宅門〉是由魏雋展所編導,故事的一開始有個說書人,其中分類似章回式的故事述說法,共三回的情節內容:第一回:父母爭吵、第二回:婦女爭吵、第三回:婆媳之爭。內容主要以爸爸、媽媽、奶奶、妹妹、女兒等腳色開始,由獨腳戲的方式,將每個角色套上戲曲中的行當,並利用誇張的身段,讓整段家庭悲劇顯得更加疏離,如父親是淨行、母親是旦行,生氣時利用劇烈顫抖,哭泣時用高而尖的聲音等等。

〈大宅門〉的故事情節簡單,或者說,根本稱不上一個完整的故事,但這不影響這齣戲劇所想表達的重點。魏雋展將家庭可能發生的爭吵、哭鬧等行為,具體化成一個誇張的身段動作,藉由演員楊雯涵誇張的肢體表現,如故事中的奶奶,扮演著一位喜歡對媳婦冷嘲熱諷的人,其冷嘲熱諷都利用放針攻擊的肢體,誇張地來看待婆媳之間的爭吵;媽媽哭泣,也被演員演得「擲地有聲」。這些京劇身段加入巧妙,讓故事中的疏離感增加,從觀眾不斷地笑聲中,默默地也能感受到某些家庭中,或許真的存在著這些悲哀甚至可笑的情景。

接下來的〈月光光〉,由賀湘儀所編導,利用三個人、一張塑膠布、每人兩根竹棍,來營造整個劇場氛圍與故事情節。〈月光光〉的故事完整,是講述馬來西亞怡保地區的鬼故事,從三名小孩大膽去找尋大榕樹上的女鬼,而開始講述女鬼阿梅如何遭遇的故事。賀湘儀的執導下,利用了兩根竹棍(傳統戲曲中的把子),營造了非常多空間和物體,事實上,這個構想我們曾經在之前(2010年)來臺,由Simon McBurney執導的《春琴》中看見這種竹棍的利用如何改變整個劇場空間,如故事中,三個小孩在找尋女鬼時的大樹的整體形象,利用了竹棍與演員肢體,小妹妹因為迷路被鄉民帶回家,鄉民即是利用竹棍變為人偶。除此之外,還有一塊神奇的塑膠布,營造了整個劇場氛圍,塑膠布因氣流緩緩流動,營造了劇場中緩慢的流動感,也帶出了整齣戲劇的節奏,從容不迫,甚至還能纏繞在演員身上當作衣服,最後飄飄然、孤苦無依的女鬼,也是藉由這塊塑膠布,作為偶在舞台行進移動。就整齣戲劇而言,是非常棒的劇場作品,將戲曲元素巧妙的融合在演出之中,雖然並非新穎的概念與想法,還是非常精彩可期值得一看。

《大宅門.月光光》

演出|三缺一劇團
時間|7月19日19:30
地點|臺灣戲曲學院展演中心 國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LAB》與本次的兩部作品中,有時仍帶有非常強烈的“work in process”的過渡性格。一方面,這種對過程抽絲剝繭的理性實驗態度開發了現場的視聽美學經驗;另一方面,我很期待劇團未來可以在敘事上有更完整的結構,無論是透過使用戲劇文本,或是與劇作家合作。(陳佾均)
7月
27
2013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