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元素的轉化運用《大宅門.月光光》
8月
12
2013
大宅門,月光光(三缺一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50次瀏覽
林立雄(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生)

國光劇團策畫,三缺一劇團與柏優座、國光劇團演出的「小劇場‧大夢想」活動,三缺一劇團帶來兩個小品,分別是〈大宅門〉與〈月光光〉。這兩個作品分別由兩個導演編劇以及執導,兩個作品中,都帶有傳統戲曲元素,由三缺一劇團的兩位導演,將這些元素置入現代劇場中,迸出了特別的火花。其中〈大宅門〉是由魏雋展所編導,故事的一開始有個說書人,其中分類似章回式的故事述說法,共三回的情節內容:第一回:父母爭吵、第二回:婦女爭吵、第三回:婆媳之爭。內容主要以爸爸、媽媽、奶奶、妹妹、女兒等腳色開始,由獨腳戲的方式,將每個角色套上戲曲中的行當,並利用誇張的身段,讓整段家庭悲劇顯得更加疏離,如父親是淨行、母親是旦行,生氣時利用劇烈顫抖,哭泣時用高而尖的聲音等等。

〈大宅門〉的故事情節簡單,或者說,根本稱不上一個完整的故事,但這不影響這齣戲劇所想表達的重點。魏雋展將家庭可能發生的爭吵、哭鬧等行為,具體化成一個誇張的身段動作,藉由演員楊雯涵誇張的肢體表現,如故事中的奶奶,扮演著一位喜歡對媳婦冷嘲熱諷的人,其冷嘲熱諷都利用放針攻擊的肢體,誇張地來看待婆媳之間的爭吵;媽媽哭泣,也被演員演得「擲地有聲」。這些京劇身段加入巧妙,讓故事中的疏離感增加,從觀眾不斷地笑聲中,默默地也能感受到某些家庭中,或許真的存在著這些悲哀甚至可笑的情景。

接下來的〈月光光〉,由賀湘儀所編導,利用三個人、一張塑膠布、每人兩根竹棍,來營造整個劇場氛圍與故事情節。〈月光光〉的故事完整,是講述馬來西亞怡保地區的鬼故事,從三名小孩大膽去找尋大榕樹上的女鬼,而開始講述女鬼阿梅如何遭遇的故事。賀湘儀的執導下,利用了兩根竹棍(傳統戲曲中的把子),營造了非常多空間和物體,事實上,這個構想我們曾經在之前(2010年)來臺,由Simon McBurney執導的《春琴》中看見這種竹棍的利用如何改變整個劇場空間,如故事中,三個小孩在找尋女鬼時的大樹的整體形象,利用了竹棍與演員肢體,小妹妹因為迷路被鄉民帶回家,鄉民即是利用竹棍變為人偶。除此之外,還有一塊神奇的塑膠布,營造了整個劇場氛圍,塑膠布因氣流緩緩流動,營造了劇場中緩慢的流動感,也帶出了整齣戲劇的節奏,從容不迫,甚至還能纏繞在演員身上當作衣服,最後飄飄然、孤苦無依的女鬼,也是藉由這塊塑膠布,作為偶在舞台行進移動。就整齣戲劇而言,是非常棒的劇場作品,將戲曲元素巧妙的融合在演出之中,雖然並非新穎的概念與想法,還是非常精彩可期值得一看。

《大宅門.月光光》

演出|三缺一劇團
時間|7月19日19:30
地點|臺灣戲曲學院展演中心 國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LAB》與本次的兩部作品中,有時仍帶有非常強烈的“work in process”的過渡性格。一方面,這種對過程抽絲剝繭的理性實驗態度開發了現場的視聽美學經驗;另一方面,我很期待劇團未來可以在敘事上有更完整的結構,無論是透過使用戲劇文本,或是與劇作家合作。(陳佾均)
7月
27
2013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
對此,若是回歸本次演出的跨團製作計畫的起點之一,確實達到了節目單上所說的「展現臺灣皮影戲魅力」。因為,除了現代劇場的場面調度、意象經營、表演建構,我們也能在作品中看見了「序場」的傳統皮影戲熱鬧開場,也有融入敘事文本角色關係演變的新編皮影戲,兼顧了傳統與創新的美感意趣。
4月
02
2024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