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劇團策畫,三缺一劇團與柏優座、國光劇團演出的「小劇場‧大夢想」活動,三缺一劇團帶來兩個小品,分別是〈大宅門〉與〈月光光〉。這兩個作品分別由兩個導演編劇以及執導,兩個作品中,都帶有傳統戲曲元素,由三缺一劇團的兩位導演,將這些元素置入現代劇場中,迸出了特別的火花。其中〈大宅門〉是由魏雋展所編導,故事的一開始有個說書人,其中分類似章回式的故事述說法,共三回的情節內容:第一回:父母爭吵、第二回:婦女爭吵、第三回:婆媳之爭。內容主要以爸爸、媽媽、奶奶、妹妹、女兒等腳色開始,由獨腳戲的方式,將每個角色套上戲曲中的行當,並利用誇張的身段,讓整段家庭悲劇顯得更加疏離,如父親是淨行、母親是旦行,生氣時利用劇烈顫抖,哭泣時用高而尖的聲音等等。
〈大宅門〉的故事情節簡單,或者說,根本稱不上一個完整的故事,但這不影響這齣戲劇所想表達的重點。魏雋展將家庭可能發生的爭吵、哭鬧等行為,具體化成一個誇張的身段動作,藉由演員楊雯涵誇張的肢體表現,如故事中的奶奶,扮演著一位喜歡對媳婦冷嘲熱諷的人,其冷嘲熱諷都利用放針攻擊的肢體,誇張地來看待婆媳之間的爭吵;媽媽哭泣,也被演員演得「擲地有聲」。這些京劇身段加入巧妙,讓故事中的疏離感增加,從觀眾不斷地笑聲中,默默地也能感受到某些家庭中,或許真的存在著這些悲哀甚至可笑的情景。
接下來的〈月光光〉,由賀湘儀所編導,利用三個人、一張塑膠布、每人兩根竹棍,來營造整個劇場氛圍與故事情節。〈月光光〉的故事完整,是講述馬來西亞怡保地區的鬼故事,從三名小孩大膽去找尋大榕樹上的女鬼,而開始講述女鬼阿梅如何遭遇的故事。賀湘儀的執導下,利用了兩根竹棍(傳統戲曲中的把子),營造了非常多空間和物體,事實上,這個構想我們曾經在之前(2010年)來臺,由Simon McBurney執導的《春琴》中看見這種竹棍的利用如何改變整個劇場空間,如故事中,三個小孩在找尋女鬼時的大樹的整體形象,利用了竹棍與演員肢體,小妹妹因為迷路被鄉民帶回家,鄉民即是利用竹棍變為人偶。除此之外,還有一塊神奇的塑膠布,營造了整個劇場氛圍,塑膠布因氣流緩緩流動,營造了劇場中緩慢的流動感,也帶出了整齣戲劇的節奏,從容不迫,甚至還能纏繞在演員身上當作衣服,最後飄飄然、孤苦無依的女鬼,也是藉由這塊塑膠布,作為偶在舞台行進移動。就整齣戲劇而言,是非常棒的劇場作品,將戲曲元素巧妙的融合在演出之中,雖然並非新穎的概念與想法,還是非常精彩可期值得一看。
《大宅門.月光光》
演出|三缺一劇團
時間|7月19日19:30
地點|臺灣戲曲學院展演中心 國光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