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傳統客家女性的新風貌《藍衫之下》
11月
15
2018
藍衫之下(陳家聲工作室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70次瀏覽
賴婉玲(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2018/10/19 19:30

陳家聲工作室在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演出《藍衫之下》,以視覺藝術家歐陽文慧的同名創作影像作品為核心文本。讓《藍衫之下》的表演藝術以及視覺藝術,同時在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發生。

首演的這天有點冷,還下著微雨。但還是有很多老人家前來看戲,客家阿婆穿著陳舊厚重的濁色大衣,脖子卻繫上鮮豔繽紛的絲巾,前台人員清一色穿著藏青襯衫,頗能呼應劇名「藍衫之下」,並用一口道地純正的客家話問候著、殷勤地攙扶著老人家,一時之間絡繹不絕,演出還沒開始呢,就感受到濃濃地客家在地風味。

四個女演員,在舞台跑道上,跑出生為客家女人的千姿百態,不管是別人希望成為的,或是自覺認為而長成的。

《藍衫之下》使用的舞台是黑盒子劇場,讓觀眾坐著旋轉椅在中間,被四面舞台與攝影展的視覺藝術作品團團包圍,感覺不太像在觀看演出,比較像是一群人正在共同經歷什麼。故事的一開始便以「人生大富翁」展開,像是一場大型競賽,吹哨子的人問道:「今年誰要安太歲,誰要點光明燈?」參賽者氣喘吁吁地回答:「公公和弟弟要安太歲,全家都要點光明燈。」看似非常日常的對談,變成台詞並且在女演員奔跑的過程中吼出來之後,我們才知道,她們並不是在自己的競技場,甚至不是為了自己而跑。在那一刻,我想任誰都會想起自己家裡、每每被這些瑣事追著跑的那個人,泛黃的記憶也鮮明了起來。那個人也許是阿嬤,也許是媽媽,也許是未來的自己。

四個平台,四條跑道,一會兒是房間、一會兒是公車,一會兒是過年大拜拜婆媳戰爭的廚房、一會兒又成了討價還價的市場,但不論切換成什麼場域,始終不變的是,那全是客家女人努力生活、追求認同、找尋自我定位的場域。

世人對於客家女人的定義,不外乎是勤儉持家、刻苦耐勞,但究竟是誰讓「客家女人」這個角色始終苦情不已呢?《藍衫之下》的演員走位設計,正如一次次的交替輪迴,客家女兒長成客家媽媽,客家媽媽終於熬成客家婆婆。然而不管是婆媳之間、妯娌之間、母女之間,周旋在這裡的客家女人們不苦情,儘管生活瑣碎、旁人始終喋喋不休,紛擾永不停歇,也許也感到疲倦,卻不輕易妥協。

藍衫,其實最開始是客家人的工作服,好穿好活動,但它又設計方便哺乳,讓客家女人在農忙之餘,也能夠好好的生兒育女,事業家庭兼顧,兩不相誤。

但是褪去藍衫的現代客家女性,又是怎麼樣的樣貌呢?客家媽媽把女兒當兒子養。殺雞的動作宛如花大錢補習拉小提琴般陶醉,從小到大「媽媽的凝視」更堪比在公車上遇見癡漢的窺視。在廚房、在生活、在照顧家人方方面面都要精明幹練,可是,女孩子還是不能比男孩子強,學歷不能太高,科系和工作都不能太前衛時尚,因為,客家女兒要嫁人,總有一天要變成客家媽媽。藍衫方便哺乳的設計,就像是一道無形的枷鎖,好穿好活動,卻緊箍著提醒客家女人除了要幹練,還要生兒育女,要為了家庭奔跑。

手法誇張荒謬,但絕對真實,笑中有淚。

十九個訪談故事,三個編劇,四個演員,由桃園在地人來詮釋這個故事相當有說服力,再加上演員的親身經驗融入劇本,張力十足。我想,在藍衫之下的不再只是傳統的客家女人,而是立足傳統、卻也勇敢尋找自我定位並迎向未來的,客家女人。

《藍衫之下》

演出|陳家聲工作室
時間|
地點|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回到舞台宛若大富翁框格的照片,是客家女人在屬於自己卻又不屬於自己、獨自一人卻又非獨自一人的房間。認同與壓迫,團結與自我,殘酷與美好,在她們身上向來不是二選一,而是矛盾的疊合。台上的客家女人終究沒有要摧毀什麼,最後還是念著客家年節的味道,或許只希望在文化認同的自豪之後,可以意識到那些「莫講就好了」的犧牲與傷害。(白斐嵐)
10月
19
2020
儘管全劇並無單一明顯的故事,但透過角色互動、演員面向觀眾的獨白,以及安排特定演員扮演節目主持人進行問答等方式,全劇豐富了客家女性遭遇之肌理,非常精彩,喜劇效果也營造得很成功。(張又升)
10月
19
2020
流傳於傳統民間家喻戶曉的禮教,長久以來透過教育體制與流行文化的推波助瀾,成為克盡婦女形象的典範。藍衫之下的身體上其實混雜著男女兩性的文化特質--陰柔特質與陽剛特質。(楊秋玲)
11月
06
2018
馬修.伯恩的創作不僅是對古典作品的尊重,更是對現代社會議題的深刻反思。他為《羅密歐與茱麗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深度,讓這個經典故事在新的語境下煥發出不同以往的魅力。通過舞蹈編排、角色塑造與情節改編,他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的家庭、社會壓力與年輕人的困惑,並讓觀眾在觀賞中反思現實世界的複雜性。
9月
10
2024
如果我們問:「一齣戲能說明什麼,改變什麼,創造什麼」,答案或許不是「什麼都沒有」,但也確實有不少讓人不解之處。
9月
07
2024
《最後一個星期天》宛如一部公路電影,隨著車子行經雪地、颶風、海嘯,經歷死亡、分離,就連歌曲的音量也會因著車窗的開關變大變小
9月
04
2024
然而整體來說《西來庵》仍是一齣好看的戲,主要由於演員們的身體氣質,結合太極、武術、民俗藝陣的身體訓練基底,原本就溯源自民間傳統,使得劇中欲重現的百年前臺灣農民社會,顯得真實可信。
9月
04
2024
⋯⋯就演出本身而論,卻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其實就是作品標題:主角念念腦內的那些iTunes旋律,究竟對她的生命境遇有什麼影響。
9月
03
2024
《從這裡到那裡》藉由肢體表演與科技動畫的媒介,以肢體為語彙,以遊戲為方法、共享為核心,用「ok」、「no」和「why」等三種自我意識之性格為角色,以「點點、線線、面面星球」為路徑,展開一場關於幼兒的自我探索與人際關係探討的宇宙冒險旅程。
9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