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地注視《自由步—身體的眾生相》
4月
05
2017
自由步—身體的眾生相(陳長志 攝,驫舞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25次瀏覽
陳代樾(專案評論人)

《自由步》由周書毅與陳武康兩人各三段獨舞交織而成,每段約十分鐘的獨舞都有一個貫徹始終的限制:譬如第一段獨舞,周書毅身穿水藍上衣緊身短褲,一直保持雙腳內收交叉,顯露出壯碩精練的腿部肌肉和穩定的控制。當他的下半身往左側扭轉,上身卻往右扭轉;下半身內收固定,上半身卻想要向外開展;像是兩個意志在同一個身體之中相互對抗,上半身如鯨豚在深海悠遊,下半身卻被錨定拖行。或譬如陳武康最後一段獨舞,在舞台中央雙腳靠攏不曾移動,洞穴深處探入的一隙天光只照亮一半的面容,陳武康如千年的老樹深根卻不斷滋長幻變,有時堅毅壯碩,有時受難般痛苦掙扎,好似時間能讓精神從肉體中超脫。

編舞者蘇威嘉從規則與限制出發,這個規則可能非常單純,譬如要武康站在同一個地方都不移動,或是要書毅一直低姿在地板上,再從這些限制中找到各種可能。若從動作質地來分析[1],整支舞作卻專注在時間的綿延、重量的下沉、和拘謹的控制。因此《自由步》中並沒有太多自由的流動和輕盈的姿態,卻是讓重心接近地面、將關節肌肉糾結到極限,再從中產生情感:或喜怒哀樂、或生老病死。就像他最尊敬的老師Eliot Feld說的:「要講什麼先跳了再說。」蘇威嘉在尋找的情緒並非記憶的召喚,也不是外界的刺激,而是從身體細微的操控與覺察中自然湧現的情感。不做作、不假裝,從行動開始,自然會產生狀態、情感、情境、意義。

對陳武康來說,沒意外的時候跳得渾然天成不假思索,「有意外」的時候腦袋才要轉個不停,因此《自由步》並非關於想像力的挑戰,而是對於身體運作的當下完全的專注。對周書毅來說,卻是對自身生活與生命的反思,不斷地詢問自己:「跳舞是什麼?」「為什麼跳舞?」這兩個無可取代的舞者,用自己的舞蹈經歷和生命厚度,在單純的形式中飽滿了《自由步》的內容。

《自由步》很純粹卻絕不簡單,除了挑戰表演者如何在限制之中找到自由,更是挑戰觀眾如何在長時間的觀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與觀看的意義。編舞上對規則的堅持,讓觀眾在觀看的最初幾分鐘就了解獨舞的一貫主題,而超越能專注的時間長度後,則需要進到另一個意識狀態,從表象走進內裡、從現實跳進想像,讓時間的醞釀將身體意象與個人經驗連結起來。也許因此,《自由步》除了反省「什麼是編舞」之外,更是關於「如何觀看」的仔細琢磨。每個排練的當下,蘇威嘉並非動用自己的意志去「編排」,而是完全專注於舞者的舞蹈,動用最豐富的想像力,賦予單純的舞蹈最深情的詮釋。這個詮釋不只基於舞者當下的身體使用和情感表露,也根植於他們多年的情誼與相互理解的默契。

註釋:

[1] 在拉邦動作分析中,將動作分成時間(Time)、空間(Space)、重量(Weight)、與流動(Flow)四個向度。各區分成突然(Sudden)、綿延(Sustain);直接(Direct)、蜿蜒(Indirect);輕盈(Light)、沈重(Strong);自由(Free)、拘謹(Bound)兩個面向。對我來說,除了陳武康的第二段獨舞拍點分明,其餘則是綿延。更明顯的質地則是下沉的重量與拘謹的控制。

《自由步—身體的眾生相》

演出|驫舞劇場
時間|2017/04/01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正因為蘇威嘉是這麼專注在舞者的身體上,舞者如何使用身體,便很大一部分決定了觀看者的感受。而肌肉的、推向極限的身體動能,也是非常現代、以人的身體征服空間去處與限制的動能。 (劉純良)
4月
10
2017
眼前確實存在的,不是只有這個人而已,而是人與空間、獨舞者與世界,那個世界,可能是蘇威嘉給予的限制,可能是獨舞者生命中的滋味。總之,那些不可見的,因為眼前肉身強烈的感知力,而顯現了。(樊香君)
4月
05
2017
身體的眾生相,在凝神屏氣的專注之中,所謂的我與他與人之分,似乎也不再那麼重要,對生命的理解,好像是因為曾受過苦難而逐漸成熟的經歷,在看過貪、嗔、痴、慢、疑的慾望掙扎過後,反而能慈悲,或許,這是也是身體能表現的自由?(張懿文)
4月
04
2017
存在,是《毛月亮》探索的核心,透過身體和科技的交錯呈現,向觀眾展現了存在的多重層面。從人類起源到未來的走向,從個體的存在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命運,每一個畫面都映射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4月
11
2024
《毛月亮》的肢體雖狂放,仍有神靈或乩身的遺緒,但已不是林懷民的《水月》之域,至於《定光》與《波》,前者是大自然的符碼,後者是AI或數據演算法的符碼。我們可看出,在鄭宗龍的舞作裏,宮廟、大自然與AI這三種符碼是隨境湧現,至於它們彼此會如何勾連,又如何對應有個會伺機而起的大他者(Other)?那會是一個待考的問題……
4月
11
2024
不論是斷腳、殘臂,乃至於裸身的巨型男子影像,處處指涉當前人們沉浸於步調快速的科技世界,我們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彷彿慢一秒鐘便會錯失良機,逐漸地關閉自身對於外在事物的感知,如同舞作後段,畫面中殘破不堪的軀體瞬間淡化為一簾瀑布,湍急的水流在觸及地面時,便消逝殆盡
4月
04
2024
彷若《易經》,舞者是爻,不同組合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卦象,衍生不同的意義,賴翃中內心那股擺幅可大可小的企圖,便是讓他的舞作得以產生不盡意的神祕魅力所在。
4月
01
2024
在隘口,震懾行者的不僅為前方異域,亦可能為身後如絲線交織的緣分與關係。當女孩坐在面對觀眾的木椅上,舞者們相繼搬來椅子加入這奇異的家庭相片裡;當他們彼此打鬧、傳遞零食時,僅屬於緊密群體的結構與交流關係逐漸清晰。而樂團的存在被揭示,他們於藍色布幕前的身體及聲音一同成為作品本身,此世界亦產生變化。
3月
19
2024
相似於德國舞蹈家魯道夫.拉邦(Rudolph von Laban)的動作分析論;克朗淳自箜舞圖畫彙整而出的六大元素,囊括了動力流(Flow)、空間(Space)等動力質地,同時也獨立出更精細的身體外在同步與內在過渡之三度空間系統。他運用這樣的邏輯來發展身體表現,同時牆上投影浮現出猶如主機監控軟體的頁面,時刻紀錄著克朗淳的動作速度、音樂振幅與一系列的控制端數據面板。這些面板並不具有回應過去、未來的功能性,彼時的時空已隨著克朗淳逐步放大自身的身體演出,將觀者從古老的傳說漸漸擺渡到當下的恆河上頭。
3月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