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盈帆 (2023年度駐站評論人)
對於人如何感受自我與他人的認識,如何能夠引發盡可能的多重聯想,如何能夠瞬間產生強大衝擊力,可能還是以「公開展示裸體」這個方法最能有效達成了。雖然數千年來,裸體主題持續出現在各類藝術作品中,直至今日,當有環保人士在大街上裸身抗議,人們還是忍不住會停下腳步,感受那份震撼。
如今那份震撼已不再包含多餘的羞恥或敗德,然而,裸體也不再僅僅代表天真或純潔。去除衣物的象徵性符號,裸體就能代表純粹或本真嗎?在一個層面,是的。然而,大量不同身體經驗的凝視裡,裸體所誘發的親密感或性吸引,便不僅是純粹。性雖不是此作鎖定探討的主題,卻也是不可分割的議題,因為身體親密感或性接觸所使用的工具,跟此作所使用的工具,一樣都是「人體」。如果這場演出(靜態舞蹈/動態人體雕塑/沉浸互動式演出),沒有觀眾就難以成立的話,觀眾的多重感受,便是作品的一大部分。而在14,000,605種可能性中,給我的一個驚訝是,進入《Temporary Title, 2015 (Taipei 2023)》的空間,身體距離極近,我卻極度的自在。
他們就是我。我就是他們。
其實直到黃昏前我才趕到11樓的廊道,原本既不興奮也不緊張,一邊脫鞋才被經過的觀眾染上一點騷動。但到了門口,關鍵發生了,在我能被裸體誘發任何感受之前,我的皮膚或我的電波或我的能量無論怎麼稱呼,先感受到了整個群體。有些觀眾隱隱不安羞赧或故作鎮定,大部分的觀眾呼吸平穩、姿態慵懶,而斜斜夕陽下的表演者們,正共同捏造出一個極度專注的心理空間。這幾毫秒之間,定調了我對作品的基礎感知。
在這份基礎之上,當表演者們群聚中央,說著點、線、方向、地名,我發現我這份極度的自在,來自當我看著他們,一個一個地去看時,卻產生如同看見我自己般的感受。他們就是我。我就是他們。
接下來的時間我都為這個互為主體性的感受迷惑不已。就物理身體而言,身長、體態、第二性徵,人人不同,但同為人類卻又那麼相似。就動作身體而言,並沒有所謂身體技法,動作樣態相當少、相當緩慢,且無性化。此作的無性化不只是無性別化,也是去性化,去除而非壓抑。對比各種充斥在過度性化(hypersexualized)的社會文化裡的身體圖像,此作表演出的動作和姿態,能激起性慾望的意圖為零,是不簡單的成果。
當漫遊,表演者們收起第二指節,用雙手雙膝爬行移動;當停下,若不維持或伸展「貓式」,他們固定先放下臀部側坐,再趴下或曲體側躺。只有當他們群聚,才會發生集體的動作主題及隊形,例如排成對角線,或一個一個依附堆疊彼此,或六七個人靠攏仰躺、朝天高伸雙腿左右緩緩擺盪,或坐著但以固定的程序抬移四肢以轉向。這一切的動作,從未超過觀眾腰際的高度,這是人/非人的展現,像是植物、動物、機械,卻免除了物化,是我所好奇之處。
非人,卻不是物化
我推測免除物化的原因之一是,心智非常忙碌。表演者們看似沒什麼大動作,然而每一個姿勢、每一個細微動作都遵循著嚴格的共識。他們的眼神對我顯示了他們的心智忙碌到進入一種心理空間(space)或心流(flow),他們同時在場也不在場,這是人類特有的意識狀態。隨天色漸暗,排練室沒有燈光,身體的輪廓不再具體,我與他人的界線更加模糊。此刻,互為主體性的感受更膨脹。
突然,嚇到我的是有表演者對觀眾出聲說話。眾人將數小時的沉默作為默契,觀眾間輕聲細語不敢造次。當表演者打破寂靜說「你好,我是某某,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看似隨機的提問立即引我循聲去聽聽誰跟誰之間會有什麼對話。
免除物化的原因之二是,「會說話」是一項區別,它代表人類的身分。於是,斷斷續續展現非人的表演者突然說話「變回」人類,擁有與觀眾平等的人格權,這非常清楚的彰顯,這個人類四處爬的作品不含扮裝(role play),不含戀物(fetishism),不含物化調教(discipline,如BDSM犬奴或狗狗),不含政治宣言。他們是高度概念化的「人」,一群集體意識。
為深入那團意識,當天我曾擅自想像,同時造成觀賞經驗唯一的不安。我想像了如果全體參與者包含自己都是裸體的話。依當天盛況,那幾乎像是「威利在哪裡」的肉色版,而我的失禮出自其他人並沒有意願脫去衣服,我卻腦補生成了他們的身體。這幅更加一致的虛擬畫面並未引領我深入,因為,此作的自在感跟親密感來自裸體加上動作,僅僅裸體無法造就一樣的狀態及感受。
公共的親密關係
除了自在,我感受此作有種特別的親密感,在聊天時更加顯著。極近的身體親密常來自較緊密的關係(relationship),往往只有跟極熟稔的他人才有機會建立的關係,親子、密友、情人與我,那般的身體距離或記憶。於是,反向地,當我與素未蒙面的裸身者縮短距離、並肩而坐,表演者們怡然的好客,使小小群體在舒適地毯上聊出深層對話。在短暫的親密連結間,我有幸聊了關於愛,關於變化。
於是《Temporary Title, 2015 (Taipei 2023)》造就了公共的親密關係,一種過去以為是相反的兩個命題,以奇異的方式互相成就了彼此。如果說意識創造經驗,去創造公共的集體意識便是要緊的,若能在裡頭加入親密,更是再好不過。
《Temporary Title, 2015 (Taipei 2023)》
演出|薩維耶・勒華(Xavier Le Roy)、余美華(Scarlet Yu)
時間|2023/8/20 15:00~20:0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11樓排練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