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與堅持《再壹波藝術節》(台北場)
3月
18
2020
再壹波藝術節(捌號會所提供/攝影萬又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24次瀏覽

楊宜樺(專案評論人)


2019年末,捌號會所推出「再壹波藝術節」(One More Festival),主打兩場以跳脫嚴肅音樂框架為目標的音樂展演,既是作為其「航道計畫──音樂家國際發展策略平台」的階段性成果,更透過國際合作與國內培育的演奏家與作曲家不設限地媒合與串演,企圖跨出音樂展演的時空界限:以音樂即興的自然流動突破時間感(台北場),以及以開放組合(如音聲素材、演出者與樂器等)與在地空間產生共鳴(嘉義場)。

相較於在嘉義光正萬教宮由多個演奏組合輪番上場,為觀眾帶來長達五至六小時的實驗性音聲衝擊,台北場則像是「再壹波藝術節」的前哨戰。台北場的上半場由2019年衛武營當代音樂平台「即興演奏大師班」的七位學員組成「再壹波即興大樂隊」打頭陣,下半場則是本屆藝術節的亮點:姜泰煥三重奏──以高齡七十六歲的中音色克斯管演奏家姜泰煥(Kang Tae Hwan)為靈魂人物,加上擊樂家朴在千(Park Je-Chun)與鋼琴家美妍(Miyeon),帶來獨具特色的韓國自由即興聲景。

即興,看似演奏者隨心所欲地奏響音聲,卻是最能直接反映出演奏者對樂器、對音樂,甚至是對自身能力的瞭解與認識。在音樂過耳即逝或記憶翻轉中,演奏者如何抓住時間的流動,然後譜出富有邏輯又引人入勝的作品,往往是深受制式音樂訓練的演奏者參與即興的最大挑戰。脫胎於衛武營「即興演奏大師班」的再壹波即興大樂隊,以低音號、鋼琴、擊樂(中打與西打)、竹笛、古箏與琵琶組成中、西樂器混合編制,且七位成員習樂背景各異,其中更不乏職業樂手,透過朴在千與美妍針對即興能力的短期密集訓練,更令人期待此非典型組合所碰撞出的音樂火花,特別是種種逸脫於外的音樂展現。

再壹波藝術節──再壹波即興大樂隊(捌號會所提供/攝影萬又瑞)

就再壹波即興大樂隊逾三十分鐘的演出而言,不難聽出其在音樂結構上的費心設計,以緊中慢式的開場營造氣氛,緊接各樂器逐一擔任獨奏,嘎然而止後又開始新一波由樂手輪流即興的發展樂段,爾後透過已基本編定的主題快板與慢板齊奏段落轉換氣氛並推動音樂的行進,其中也不乏樂手以音群對應、音色銜接等方式互動,直至高潮般的樂隊亂奏下結束。嚴格說來,無論是炫技的獨奏、對話般的重奏或主題式齊奏,皆講究演奏者即興發揮的新意與相互交織的多變性,作為不斷吸引觀眾注意力的亮點。然而,在個個對比鮮明的樂段鋪排下,更凸顯演奏者似乎囿於自身習樂經驗與演奏慣性,使得整體音樂表現不如預期。在獨奏段時僅是呈示器樂卻鮮有風采,在樂隊裡則各成互不流通的小圈圈,宛若散沙似的,尚未俯拾即已消散。儘管鋼琴稱職地穿梭其中欲彌補或銜接斷裂感,可惜仍力有未逮。七人樂隊在狹小的表演場域中即席共聲本有難度,不過這也顯現「即興」這門藝術的迷人之處:創作、演奏與聆聽皆在舞台一瞬。許是倉促成軍致使成員表現參差不齊,讓再壹波即興大樂隊的初登場宛如尚未到位的小型成發,而成為即興訓練過程中相當寫實的一道即景。

下半場由姜泰煥三重奏帶來的自由即興則堪稱典範。以開創韓國自由即興獨特音樂美學的姜泰煥為名,近五十分鐘的即興亦以中音薩克斯風為主角,展現其對於管樂運用綿延不絕的氣息(循環呼吸技巧)探索多樣的音色變化,輔以朴在千與美妍善用擊樂器(含擊絃樂器)或強奏或柔化的聲響,與薩克斯風相和、相應或相對立,構築成一幅幅饒富趣味又引人入勝的聲景。儘管音樂鋪陳多以打擊樂與鋼琴為起始與轉換,並由薩克斯風開啟新的主題篇章,但細聽之下,可發現三位演奏者皆相當熟稔其手中樂器所能表現的各類音聲,且在即興中皆不浪費任何被拋出的音樂素材,透過嚴謹地控制與配合擇選當下最合適的氣樂聲響,相互以模仿、銜接、發展、對話、樂句交疊穿插等技術,讓這些猶如隻言片語的音樂素材在時間流動中形成具有樂思的作品。即興並非當下即逝,而是同時與人耳記憶相呼應。

此外,身為主導者,姜泰煥也在朴在千與美妍保留給他的音樂空間中,一展其中音薩克斯風的演奏魅力:以循環呼吸搭配細膩的運氣變化不斷探究特殊演奏技巧的極限,並以新穎的音聲屢屢推翻聽眾對薩克斯風的刻板印象。不過,姜泰煥三重奏並不以華麗多變的聲響取悅觀眾,而是引領觀眾著實透過聽覺感受音聲變化的奧妙,跟隨演奏家舒適的即興與絕佳的默契,俯拾那一片片音樂素材拼組(mapping)出即興音聲的意義,值得令人回味。

近年來,臺灣有不少學院訓練出身的專業器樂演奏者嘗試與自由爵士、民謠或流行音樂等樂者,以即興為名組團開拓小型展演市場。而這場以自由即興演奏為主體的音樂會,藉由新組樂隊與大師組合,充分映照出即興音樂的易與不易之處。對演奏者而言,看似無需準備的即興,卻是需要更廣泛的實力積累,即興演奏當下更彷若一場現形記,有/無、餘/缺、舊/新、單一/多元,每個時間點皆再再催促著演奏者掏空心思,同時還得聽盡他人之音(包含個人演奏實景、團員默契與聽眾反饋)。這是一條無止盡地從對樂器、到音樂、與對人的學習之路。從姜泰煥三重奏精彩的即興演奏,我們聽到其立足爵士的基點、歷經古典的訓練、對樂器演奏技巧與音聲變幻的琢磨,以及對其音聲美學的堅持,特別是姜泰煥在涵納音樂廣度之時更持續鑽研音樂的深度,令人敬佩。

透過這類即興音樂會的交流合作,我們或可期待未來臺灣即興音樂樂手,在姜泰煥三重奏的前浪上立起不可小覷的後浪,推進臺灣自由即興演奏的「再壹波」。

《再壹波藝術節》

演出|姜泰煥三重奏、再壹波即興大樂隊
時間|2019/12/21 19:30
地點|台北享象Rhythm Alley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出者擔任的是中性的使者,不帶私意的傳達信息,然而音樂家又如何在其中表現個人特質,讓作品與眾不同,正是宗教音樂最困難之處。
11月
24
2023
筆者在歐洲期間聆聽尼爾森斯現場音樂會的經驗,至今仍然難忘,回憶中,音樂的興奮、緊湊、樂團願意為之百分之兩百的拼命景象,都沒有在這場音樂會中重溫舊夢。
11月
22
2023
奧斯陸愛樂的新任總監芬蘭指揮家克勞斯.麥凱萊,不僅外表俊俏,更以23歲的超低年齡登上音樂總監,就算連遠在台灣都話題十足,本次台北的音樂會,主打指揮拿手的西貝流士曲目,演出兩場都售罄,後續討論的聲量也持續不斷,關注度也極高
11月
08
2023
今年「夠帶種藝術季」邀請夏天參與「Pulima藝術獎表演創作徵件競賽 決賽競演」的多位藝術家演出;在以「辦桌」呈現的活動中,可見七組卡司──暖男樂團、Lihan Umaw游恩恩、Temu Masin徐智文、maya’a taboeh hayawan羅媛、Pacak巴查克、marang aly孫李杰及主持人巧克力(Salizan Binkinuan)
11月
08
2023
看似優柔寡斷的法師害怕紮營時間太晚,想要呼喚後頭的兩人快步前進,但鐘錶師肩負大量精密零件行囊,旅人則意外中了菇毒。
11月
08
2023
從開場儀式就能逐漸感受到這個活動不只是原住民音樂展演,也兼具運動會、深度文化體驗等意義與內涵
10月
31
2023
無怪乎多年來,教科書上對於江文也的介紹,僅能是以一種「台灣之光」的景仰之姿來陳述。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我帶著這樣的疑惑,及想更認識這個知名卻談不上熟悉的江文也的心情,踏進音樂廳。
10月
2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