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輕御重的生命課題《好事清單》
3月
28
2022
好事清單(四把椅子劇團提供/攝影黃煌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836次瀏覽

葉根泉(特約評論人)


死亡一直是《好事清單》的主題。一位七歲的男孩子,為了拯救自己憂鬱又想自殺的母親,開始編寫生命中感覺好事的清單,作為送給母親的禮物。就像《一千零一夜》中雪赫拉莎德,必須每晚不斷述說著故事,來延續自己的生命;好事清單亦是藉由生活中感覺美好的事物,來喚起母親對於生命的眷戀,沒想到這樣的清單,也讓自己從中得到體悟與救贖。


好事清單(四把椅子劇團提供/攝影黃煌智)

主題是嚴肅的,如同卡繆在《薛西弗斯的神話》所述:「真正嚴肅的哲學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1】相對地,無論是英國劇作家鄧肯.麥克米蘭(Duncan Macmillan)與喜劇演員強尼.唐納(Jonny Donahoe)共同發展創作的獨角戲,還是四把椅子劇團導演許哲彬與編劇林冠廷轉譯為臺灣在地版本,都維持著「以輕御重」的基調──以輕鬆幽默的口吻與情節,來探討沈重嚴肅的議題。這樣的反差對比,反而讓真正的黑色有了重量,笑聲有了眼淚。並透過演員林家麒引領觀眾「沈浸式」的互動,在短暫換取的時間70分鐘內,有人成為劇中的醫生、父親、小學老師、大學老師、愛人,重現主角重要的生命片段,這些瑣碎的小事亦如好事的清單,得以讓生命低潮與抑鬱的時刻,有著閃爍的光芒。


好事清單(四把椅子劇團提供/攝影黃煌智)

四把椅子轉翻原作為在地版本,最大的不同應在於歌單,劇中所用的都是耳熟能詳的臺灣流行歌曲。無論是陳昇的《不再讓你孤單》或是陶喆《Katrina》,都能緊緊扣合住情節與主題,不僅只是背景陪襯的音樂,如同劇中的台詞說道:因為戀愛,我才聽懂流行歌曲裡面所唱的意思是什麼。生命亦是如此,如果沒有面對死亡的前提,如何才能瞭解生命中的好事,皆是空中接住未來的安全網。雖然《好事清單》在主角生命轉折,有時過於簡略帶過;生命議題稍嫌不夠深入,但內涵動人,林家麒表演誠摯,不疾不徐應對無法預期的觀眾即興,在在讓大家在此劇場時空內,一起悲欣交集面對。


註解:
1、卡繆著,嚴慧瑩譯。《薛西弗斯的神話》。臺北:大塊。25。

《好事清單》

演出|四把椅子劇團
時間|2022/03/26 15:0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好》前半對於憂鬱症的疑惑與自殺的不解,是一個全然他者的魔幻寫實,深刻精準。然而對於後半部憂鬱症的「反身性」再現,卻無法呈現這個精神疾病的層次與人性的深度。(丁家偉)
3月
07
2022
正因為「觀眾參與」之不可預期,無論演員如何努力掌握節奏、建立氛圍、引導觀眾,總還是無法面面俱到,或絲絲入扣,演出中的拖沓、縫隙、脫節,都更能凸顯劇場的不安本質,暴露出劇場的粗糙面向,也就是最能藉以隱喻人生的劇場特質。而每一個不同卡司組合,不同氛圍情緒,不同共作關係,也都確定每一個演出版本的獨特性,不啻是劇場不可複製的在場性的最佳印證。(陳正熙)
4月
08
2021
《赤子》雖亦遵循如此英雄敘事結構,但編劇施如芳似乎更企圖開拓布袋戲新的故事乘載,將「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為故事原型,以虛載實,叩問歷史與當下時代處境。
5月
12
2025
把觀眾逆轉為道具或活道具?若是如此,大概是此劇《妬娘道成寺》的絕妙之處,值得註記,甚至在整場戲裏,眼睛是對鏡子的辯證與置換,因為觀眾的眼睛就像是會到處移動的鏡子
5月
09
2025
當方爺爺的愛情被獻給了當代同志情慾的謳歌,身體化作了抗爭運動緬懷的聖體,他個人所剩下的只有那兩不歸屬的灰男孩童話,同時也是《灰男孩》難以處理而輕巧帶過的美國。
5月
09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