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輕御重的生命課題《好事清單》
3月
28
2022
好事清單(四把椅子劇團提供/攝影黃煌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20次瀏覽

葉根泉(特約評論人)


死亡一直是《好事清單》的主題。一位七歲的男孩子,為了拯救自己憂鬱又想自殺的母親,開始編寫生命中感覺好事的清單,作為送給母親的禮物。就像《一千零一夜》中雪赫拉莎德,必須每晚不斷述說著故事,來延續自己的生命;好事清單亦是藉由生活中感覺美好的事物,來喚起母親對於生命的眷戀,沒想到這樣的清單,也讓自己從中得到體悟與救贖。


好事清單(四把椅子劇團提供/攝影黃煌智)

主題是嚴肅的,如同卡繆在《薛西弗斯的神話》所述:「真正嚴肅的哲學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1】相對地,無論是英國劇作家鄧肯.麥克米蘭(Duncan Macmillan)與喜劇演員強尼.唐納(Jonny Donahoe)共同發展創作的獨角戲,還是四把椅子劇團導演許哲彬與編劇林冠廷轉譯為臺灣在地版本,都維持著「以輕御重」的基調──以輕鬆幽默的口吻與情節,來探討沈重嚴肅的議題。這樣的反差對比,反而讓真正的黑色有了重量,笑聲有了眼淚。並透過演員林家麒引領觀眾「沈浸式」的互動,在短暫換取的時間70分鐘內,有人成為劇中的醫生、父親、小學老師、大學老師、愛人,重現主角重要的生命片段,這些瑣碎的小事亦如好事的清單,得以讓生命低潮與抑鬱的時刻,有著閃爍的光芒。


好事清單(四把椅子劇團提供/攝影黃煌智)

四把椅子轉翻原作為在地版本,最大的不同應在於歌單,劇中所用的都是耳熟能詳的臺灣流行歌曲。無論是陳昇的《不再讓你孤單》或是陶喆《Katrina》,都能緊緊扣合住情節與主題,不僅只是背景陪襯的音樂,如同劇中的台詞說道:因為戀愛,我才聽懂流行歌曲裡面所唱的意思是什麼。生命亦是如此,如果沒有面對死亡的前提,如何才能瞭解生命中的好事,皆是空中接住未來的安全網。雖然《好事清單》在主角生命轉折,有時過於簡略帶過;生命議題稍嫌不夠深入,但內涵動人,林家麒表演誠摯,不疾不徐應對無法預期的觀眾即興,在在讓大家在此劇場時空內,一起悲欣交集面對。


註解:
1、卡繆著,嚴慧瑩譯。《薛西弗斯的神話》。臺北:大塊。25。

《好事清單》

演出|四把椅子劇團
時間|2022/03/26 15:0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好》前半對於憂鬱症的疑惑與自殺的不解,是一個全然他者的魔幻寫實,深刻精準。然而對於後半部憂鬱症的「反身性」再現,卻無法呈現這個精神疾病的層次與人性的深度。(丁家偉)
3月
07
2022
正因為「觀眾參與」之不可預期,無論演員如何努力掌握節奏、建立氛圍、引導觀眾,總還是無法面面俱到,或絲絲入扣,演出中的拖沓、縫隙、脫節,都更能凸顯劇場的不安本質,暴露出劇場的粗糙面向,也就是最能藉以隱喻人生的劇場特質。而每一個不同卡司組合,不同氛圍情緒,不同共作關係,也都確定每一個演出版本的獨特性,不啻是劇場不可複製的在場性的最佳印證。(陳正熙)
4月
08
2021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