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愛情都有家族八點檔的那一天《城市戀歌進行曲》彩虹版
7月
10
2019
彩虹版城市戀歌進行曲(阮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35次瀏覽
楊禮榕(專案評論人)

彩虹戀歌

彩虹版《城市戀歌進行曲》 (以下簡稱《城市戀歌》)是阮劇團為了慶祝今年五月十七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同婚專法),所特別製作的演出版本。台語歌舞劇《城市戀歌》是以家族三代的愛情日常為主軸,再加入台南元宵傳說「十八嬈」——蜘蛛精的角色。在不更動主要劇情的情況下,彩虹版第一場由全女性演員演出,第二場由全男性演員擔綱,第三場則依照事前擲筊的結果,由全女性演員上場。

彩虹版《城市戀歌》在製作上有幾個比較特殊的情況:一,籌備期顯然不到兩個月。五月十七日法案通過,六月二十九日演出,實際的製作期應該更短。二,演出經費採線上公開募款,至演出當日募款進度仍只有五成。三,部份演出者顯然是來自不同的表演領域,甚至不是專業表演者。四、增加不少勁歌熱舞、笑料與演員個人專長的表演,減少許多原劇情中較為沉重和嚴肅的場景。因此,無論是演員的口條、台語流暢度、表演方法,或是整體場面的細緻度、美學的完成度上,都與阮劇團的其他作品有所落差。比起戲劇美學的展演,更強烈的是熱鬧、流動、生猛與粗糙的野台戲慶典氛圍。

自由戀愛的浪漫與放蕩

《城市戀歌》中,所有的角色都是民間百姓,唯一異質的是「十八嬈」傳說中的蜘蛛精。「十八嬈(ㄖㄠˊ)」原為「十八嬲(ㄋㄧㄠˇ)」,嬲指涉女性追求情慾的行為【1】。根據台南民間傳說,台南新化(大目降)是古代風水師口中的「八卦蜘蛛穴」。元宵期間,蜘蛛精會吐絲結網產生穢氣,造成婦女「不操持家務、放蕩形駭、浪漫不羈」【2】。媽祖因而指示舉辦祈福繞境,破解蜘蛛精迷魂法力,「使地方婦女恢復正常」【3】。

無論是自由戀愛選擇嫁給青梅竹馬的第一代,或是愛上工廠領班,拋棄鄰家男孩家的第二代,或是意圖追回即將出國的前女友的第三代,都帶有推崇自由戀愛的色彩。而劇中看似極端保守的傳統價值觀也不斷被挑戰,如女兒尚未出生就開始守活寡的單親母親,從青春到白頭,始終與丈夫的弟弟互相掛懷。年老失智到連孫子都忘了,卻還記得青春那時的別離;為女兒移情別戀而洗門風的模範母親,以暫時的放逐,保障女兒自由選擇婚姻對象的機會。而背負誘使婦女「放蕩形駭、行為怪異、不受控制」罪名的蜘蛛精,也從民間傳說中眾神責難的禍害,翻轉成了跨世代的浪漫愛情推手。將自由戀愛的定位,從放蕩走向了浪漫。更在彩虹版中,將「自由戀愛」所挑戰的窠臼,從父母的媒妁之言,轉向了二元性別的婚姻制。

二元性別的複製與鬆動

性別框架的複製與再現。《城市戀歌》在懷舊的故事中鼓吹戀愛自由,並在彩虹版設定以全女、全男演員的方式,演繹戀愛、夫妻與三代家族的故事。這樣的製作設定,雖然跨越了傳統男性生理與女性生理的二元性別框架,卻落入了男性心理與女性心理的二分法,複製並再現同志文化中的異性戀價值觀。

性別框架的鬆動。彩虹版《城市戀歌》雖然製作設定上複製了二元論,卻在幾個關鍵時刻的表演上,鬆動了二元同志論的設定。首先,演員是扮裝而非扮演異性。在這場性別裝扮的展演中,扮演男性角色的女演員就穿著和表現上來說,展現的是男性特質或中性特質,並非男性生理。扮演女性角色的男演員,在陰柔表演詮釋中,不時顯露陽剛真身。例如第二代女主角與領班男友互許終身的關鍵時刻,緩緩地脫下假髮和洋裝,以男男的肉身姿態激情擁吻。雖然帶有炒熱氣氛的意圖,卻也同時展現眾男性既陰柔又陽剛的多面貌。其次,出乎設定意料之外的,是展演的主體逐漸從性別差異走向個人特質。主要角色在三場幾乎都由不同演員扮演,同一角色的生理性別、體型、外貌、口條和表演方式不斷改變。雖然乍看之下有連戲的疑慮,所幸故事和角色設定明晰,透過對話就能即時掌握情節和角色。在相同角色不斷變化演員和演員性別的情況下,比起性別的差異,更清楚展現出來的是,演員個人特質與表演專長上的差異。因此,這場具有慶典性質的性別展演,逐漸走向了更寬闊的性別特質展演。

彩虹家族的想像

不再由異性戀文化獨享的家族想像。在第三場,以台灣近代獨有的中秋烤肉習俗所暗示的家族團員意象中,出現了全女性的三代幸福同堂場景。在這場橫跨一家三代的愛情故事,無論是女女或男男,每種愛情都理所當然地從戀愛、結婚、懷孕、邁向了下一代、下下一代。這場彩虹祝福所展示的,不僅超越二元性別論,甚至超越當代台灣同志運動的主流想像,從婚姻走向了家庭與家族。這場彩虹慶典所預示的,是每種愛情都可以理所當然擁有親友與鄰人的祝福,都有子子孫孫的企盼、羈絆與煩惱,都有家族故事可以流傳或追尋。預言著每種愛情都平凡與日常的那一天,都有青春與家族八點檔的那一天。

註釋

1、定義來源:台灣宗教文化資產/大目降十八嬈。https://reurl.cc/l6pg9

2、同註一。

3、同註一。

《城市戀歌進行曲》

演出|阮劇團
時間|2019/06/29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生活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從觀眾跨世代攜手前來觀賞、熱烈討論故事與自身關聯的跡象看來,這種「啟動對話」的運動猶如劇中石濤不願面對真相逃離家鄉的映照,是具體的、真實的、滾動的改變,誰說返鄉不能尋找到幸福的未來?(楊智翔)
8月
14
2019
融入新化本土元素,以十八嬈蜘蛛精一角貫穿全劇,成為了勇於追求愛情的女人的象徵。劇中的「蜘蛛精」、「洗門風」等情節都揭露男性沙文對女性的荼毒,也部分重現了早期社會的愛情,須在某種框架中才能存活的悲哀。(吳彥陞)
5月
02
2017
《寶島一村》不僅是一部關於眷村的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再現歷史」的劇場體驗。它讓觀眾在回味與疑惑之間,重新經驗歷史作為一種活的行動——可被身體感知、也可被再度想像。
11月
14
2025
《了解了》有以表演者本身精湛實力收服觀眾的讚嘆,也有在觀眾佈下的陷阱裡努力存活下來後的拍手叫好,段子《ABC》結束得無厘傻氣,觀眾仍報以客氣禮貌的笑聲作為回應。
11月
12
2025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