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過去,可以是為了想像未來《106號油井》
6月
23
2020
106號油井(EX-亞洲劇團提供/攝影陳少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0次瀏覽

張敦智(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從2016年二月起陸續啟動,其中,由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承辦之「出磺坑礦業歷史現場活化發展計畫」執行期間自2019年二月迄2020年十二月止。EX-亞洲劇團新作《106號油井》在此脈絡下於台灣油礦陳列館前廣場首演,現場主要觀眾除了指導與協辦單位長官,還包括許多過去中國石油退休員工,以及苗栗縣公館線開礦國民小學的同學們。文化部此系列計畫,希望讓歷史現場被賦予特殊文化意義,進而讓「生活的『實』與記憶的『虛』」重新交融【1】,完成地方生命力再造工程,而非單純、徒勞之復舊。

根據台灣油礦陳列館資料顯示:1817年,清領時期的粵籍客家人吳琳芳在後龍溪畔的石縫中發現了漂浮的油花,後來很長一段時間,河中油花便成為在地客家人油燈燃料來源。由此時間點定錨,出磺坑實際上具有亞洲第一口暨全世界第二口油井的歷史地位;日治時期,出磺坑邁入大量開採時期,繁榮之景使其享有「小香港」美名,並在二戰後期遇到瓶頸;1960年,從上海隨國民政府來台的中國石油公司在美軍技術與器材援助下,成功鑽出深達3561.6公尺的深井,獲得大量天然氣,產能再創高峰,是為106號油井。它成為苗栗出磺坑近代重新被矚目的象徵,也給予此地再度繁榮的希望,成為EX-亞洲劇團本次製作的劇名。


106號油井(EX-亞洲劇團提供/攝影陳少維)

基於觀眾族群以及經費考量,同時受限戶外、白天易使觀眾注意力發散的不可抗力,整體製作方向力求情節易懂,並藉表演風格化來維持觀眾注意力。故事中的女主角心嵐(盧心怡 飾)為2020年三十歲上下的年輕女性,準備邁入婚姻,為了一圓在台北開咖啡廳的夢想,希望賣掉陳舊失修的106號礦坑雜貨店來籌備資金,卻遭母親大力反抗,兩人陷入僵局。此後,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如幽魂般找上心怡,讓她見證曾經繁華的歷史現場,最終改變了變賣雜貨鋪的心意。

其中比較尷尬的是,儘管經過大量田野調查、集體發展,但整體劇情方向,是由過去的幽魂主動找上當下的年輕人,他們之間的連結,僅僅是因為女主角心嵐「希望有更多和爺爺相處的時光」,而和清領、日治、戰後的先祖建立起深刻的情感,因果關係實嫌薄弱。同樣是穿越劇結構,知名韓劇《信號 Signal》是藉由穿越,來解決遺留在歷史中懸而未決的刑案,回到劇場,《106號油井》的穿越情節,需要藉橫跨歷史才能解決的問題並不存在,劇情設計由過去的幽魂主動找上門,其實顯現的是「當代人主動深入過去歷史」的動機不足,揭露未來「活化在地」之路的潛在危機。因為當下之人並沒有充足的動機主動接觸歷史、進行互動,反而單向地讓歷史如海嘯襲來,好不容易才讓劇情最後的心嵐,成為劇中唯一一個隻身見證數百年歷史的存在,打消了賣掉地方歷史遺跡、往首都發展的念頭。如果劇本中想賣掉歷史遺跡的是心嵐的母親,而心嵐因為與外公間的牽掛懸而未決,因而展開對母親的抵抗與自我冒險,意外穿越至過去,尋找能讓遺跡能被留下的線索,或許故事能有更積極的面貌【2】。此外,認識了過去歷史後的心嵐不斷嚎啕大哭,低落的情緒維持了將近半齣戲,似乎悔恨於自己的不懂珍惜。這種誇大戲劇張力的表現方式,為當代不了解歷史的人加諸了原罪,意即,在劇本裡,基於身世而對歷史缺乏瞭解,成為一件需要激情懺悔的事。這也再度削弱「認識歷史」原應具備的積極意義,反而讓認識本身,成為沈重的負擔。

然而,就製作立意而言,這種由地方歷史重新出發進行敘事的手段,確實可能達到讓歷史樣貌由下而上被改造的目的。出磺坑的身世不必再是國族大歷史的龐雜分支,而有機會成為史的主軸,在聚光燈下被看見,迸發新思考可能。又,對不同的觀眾族群而言,此戲具備的意義也可能截然不同。對退休的中國石油員工而言,這齣戲是對鄉愁的重建,讓他們有機會重遊舊地,溫習往日辛苦不失光榮的時刻。他們對劇中的「內哏」莞爾,例如,劇中人物提到開礦生活千篇一律,聊的事情不是卡鑽、就是崩塌,在場許多老年人霎時交頭接耳,笑了出來。然而,對開礦國小的學生而言,則是對地方史的重新認識,如同劇中的心嵐,將不屬於自己身世的歷史藉由戲劇的壓縮,在一個半小時的篇幅裡,縫合至自己身上。姑且不論國小學生是否真的能藉此對成長的土地產生不同看法,至少整體教育方向值得期待。

綜上所述,藉由戲劇梳理並重現地方歷史本身,具有積極意義,近年諸多白色恐怖題材的戲劇作品其實也奠基於相同原理,意圖打破既有大歷史主流敘事,而從地方與個人角度重新出發。如果能從微觀歷史中潛藏的無奈與困境,連結大歷史脈絡,則對史的去中心化,便能產生積極變造作用。然而,本次演出或許受限於戶外炎熱的場地限制,或許基於創作團隊本身對重現歷史的動機茫然與焦慮,選擇了較戲劇化的呈現風格,讓抒情的表象背後,在短暫抓住觀眾注意力之餘,實則削弱了主動想像、重構歷史的思考空間。若未來有機會重製,建議朝上述方向思考,調整劇目內容,讓認識歷史對女主角心嵐而言不再是需要懺悔、哭泣,而是對其生命產生積極意義的過程,或許更能喚起觀眾對地方歷史的認同,同時也可能因此找到重新活化在地的可能方針。虛的戲劇,因此可能如火車轉轍器將現實轉向,開往因為更加認識土地,所以對更富想像空間的未來。


註釋

1、原文取自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官方網站。原文網址:https://www.rhs-moc.tw/index.php?inter=river

2、當然,此建議可能造成搬演內容與田調結果不符,端看製作、編導方認為多大程度地更動歷史,可以在激發想像與還原史實兩個目標間達到平衡。

《106號油井》

演出|EX-亞洲劇團
時間|2020/06/20 16:00
地點|台灣油礦陳列館前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