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重生與當代反思:馬修·伯恩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新詮釋
9月
10
2024
授權公版圖片 / 王景銘設計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32次瀏覽

文 蘇紹明(高雄城市芭蕾舞團教師)

莎士比亞於1597年創作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是一部經典的悲劇作品,雖然不屬於他的四大悲劇之一,但其影響力深遠。這部作品以蒙太古和凱普萊特兩大家族的世仇為核心,構建了一個探討愛情與命運、光明與黑暗、時間流逝等多重主題的戲劇框架。莎士比亞擅長在現有語言中創造新詞,以生動描繪日常情景。例如,他創造了「黎明」(dawn)一詞,用來指稱太陽躍出地平線之前的微光時刻,這為戲劇場景的塑造增添了獨特的詩意。

馬修.伯恩(Matthew Bourne)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版本突破了傳統敘事框架,注入了新思維與創意,成為古典故事的新詮釋。當紅色大幕落下、耳熟能詳的音樂響起時,不禁讓人聯想到電影《3D舞力對決》中古典與現代交融的表演,開啟了伯恩以新方式演繹這段經典悲劇的旅程。

權力不平等:空間作為社會控制工具

伯恩在舞台設計上巧妙運用了建築物外牆,將其想像為古堡的外觀,從俯瞰視角象徵貴族與平民的分界。三道門的設置則傳達了社會階層、性別不平等與權力結構的多重隱喻。從「男左、女右」的分界看,這種配置暗示了傳統社會中性別角色的固定與制約,空間分隔展現了性別與社會地位的不平等——男性佔據更接近權力核心的位置,而女性則被局限於次要區域。這種設計不僅反映歷史性別權力結構的延續,還使觀眾思考這些刻板印象在當代社會中的重現。

此外,三道門的象徵性設置進一步強調了進入不同社會空間的限制和挑戰。中間的門象徵權力的中心或上層階級,而兩側門則暗示性別與階層的分化。這種設計不僅探討了誰能自由進出、誰被限制的問題,還讓觀眾反思空間作為社會控制工具的深層含義。

這種空間設計也帶來了對「公」與「私」領域性別分工的思考。傳統上,女性被局限於私領域,而男性則主導公共空間。伯恩的設計似乎試圖打破這種界限,挑戰觀眾對性別角色的固有印象,讓人重新審視現代社會中的性別流動性和不平等狀況。進一步來說,這三道門還揭示了當代社會中階級、種族與性別的交叉議題,門的位置、開閉與通行權利,無不象徵社會中不同群體面臨的限制與權利不均。

壓抑氛圍:顛覆如何可能

舞台整體以白色為基調,營造出一種詭譎且壓抑的氛圍,象徵著疾病與壓迫的蔓延。從白色到黑色的色調變化,象徵人性抉擇的掙扎與模糊的道德界線。除了保留原著中角色設定和故事結構的影子,伯恩在這部舞劇中賦予了時空的流動性,並對刻板印象進行了顛覆與反轉。無論是未定義的時空背景,還是背後隱含的社會議題,觀眾都可以在舞者的動作與情感中尋找線索,或是完全拋開既定框架,任由感官沉浸於這場關於人性與社會拉鋸的藝術體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伯恩的版本中引入了同性情侶的角色,他們屢遭警衛攻擊,而警衛這個看似真正的反派角色,也因無法公開的情感而陷入單相思的痛苦。代表熱情與喜慶的紅色在劇中象徵了鮮血,進一步突顯了悲傷與痛苦的交織。

小結:古典作品的新生

馬修.伯恩的創作不僅是對古典作品的尊重,更是對現代社會議題的深刻反思。他為《羅密歐與茱麗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深度,讓這個經典故事在新的語境下煥發出不同以往的魅力。通過舞蹈編排、角色塑造與情節改編,他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的家庭、社會壓力與年輕人的困惑,並讓觀眾在觀賞中反思現實世界的複雜性。

古經典故事與新思維創作的結合,是藝術創作中永恆的命題。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藝術家們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創新,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視角結合,創造出打破時空限制的作品。這種創作不僅讓古典故事重新煥發活力,也使得藝術在社會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激發人們對人性、社會與未來的探索。

《羅密歐與茱麗葉》

演出|新冒險舞團
時間|2024/08/11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觀賞完《熱帶天使》,思索其中提及面對身為台灣人命運的提問,卻無從在劇中得到任何深度的思辨,反而淪為過度美化的情感故事,以天使的角度來敘說這些歷史下殘酷的艱難時刻與身分認同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
這股喜劇感的格格不入,倒也不能歸咎於個別的選角或情節,而暗示著更大矛盾的未解決:觀眾究竟應該從什麼樣的倫理位置來觀看、理解與反思戰爭及其經驗,才算恰當?
4月
14
2025
《未竟之歌》的「未竟」是關於人類是否仍有餘裕實踐那些尚未完成的未來。人類腳掌不斷向前,表示不可回頭的線性氣候變遷已進入臨界點,無法重啟或撤回,但是往回走是有機會的嗎?
4月
11
2025
脆弱、凶險、恐懼,都是追隨挑戰的必要之伴。在一個自由表達、詮釋過多的時代中,我突然覺得《無涯之軀》的前衛性帶有種古典,那種對技術硬核的堅持,滿載、加值、不知終點所至
4月
10
2025
《換/幻妻》讀劇導演藉由聲音、身體、影像與聲響的調度,將本劇對於婚姻的討論從個人感情層面拉到社會層面,揭露了婚家持續作為勞動力再生展機制的困境,以及其與跨國高科技產業主導的全球勞動分工共享的底層邏輯。
4月
10
2025
這齣音樂劇不僅是關於愛與悲劇的故事,更是對社會階級與道德標準的深刻質疑。究竟何者才是純粹的?何者才是真正的墮落?
4月
10
2025
《幹掉她》是一齣將語言、敘事與主體性全面打碎的作品,也是一面映照現代人與資訊、影像、情感、聲音相處方式的巨大鏡子。在當代舞台上的再製,不僅延續了昆普的文本實驗精神,更將這種碎裂性推向數位社會的深層隱喻。
4月
10
2025
對於一些長期熟悉《熱帶天使》的劇迷們,或許無法諒解此版刻意濃縮或刪減的劇情及鋪陳;然而對我來說,「星聲登場版」的《熱帶天使》,無疑是相當成功的嶄新文本。
4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