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且不完美,卻赤裸有力《棄者》
8月
04
2017
棄者(雲門舞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08次瀏覽
林亞璇(表演藝術工作者)

甫獲今(2017)年台新藝術獎的劉冠詳,此次集結編舞、聲音設計及舞者多重身分,於雲門劇場推出新作《棄者》(Karma)之世界首演。這支長達60分鐘的舞碼,源於2015年劉冠詳與簡晶瀅隨驫舞劇團發展《兩對》的25分鐘小品。根據劉冠詳,驫舞劇場曾於2015年至宜蘭演藝廳展開駐村計畫,舞者陳武康與葉名樺、劉冠詳與簡晶瀅在此等開放狀態下,不設限及去程式化地發展各種肢體動作。爾後,隨著簡晶瀅加入英國阿喀郎‧汗舞團,劉冠詳遂邀雲門前輩舞者邱怡文共同發展《棄者》其他動作,故有今日之作。

《棄者》,英文採用「Karma」為名─乃因果報應、業力之意。劉冠詳說明,這樣的命題,源於母親與其在不同時空,因不同事件擁有高度一致的共感,例如:孤單、悲傷、感覺虧欠等情緒而生。這種不可知卻似曾相見的情境,往往被人們解讀為因果報應或業力循環。其實說穿了,乃是不同個體在生命積累的過程中,隨著各種閱歷和挑戰,堆疊出一層又一層既相似,但又全然是個體獨立經驗的風貌罷。即便如此,歷經磨練後的體悟卻十分重要。

《棄者》有別於一般學院型創作,既不中規中矩、肢體動作也似舞非舞,搭配劉冠詳採集各種元素剪輯而成的音樂設計,例如:其與祖父母夾雜國台語的對話、過度華麗而近似浮誇的流行配樂、不知名女性的喘息聲、阿彌陀佛誦經文、舞者自編展現己身故事的Rap橋段等,都使得《棄者》不再是純然舞作,而是兼具劇場創意及聲音展覽/展示意義的表現,成為編舞者的實驗創舉、觀者凝視的新視角。

不過,或許是因為劉冠詳善用各類手法,舞作焦點及話語權亦明顯掌握其身,使得與之搭配的女舞者─簡晶瀅,相對「輕」盈且匿名,讓編舞者原初欲藉舞作表現女性各種變貌及樣態的美意,顯得較為模糊。即便簡晶瀅在演後座談表示,她是運用身體作為自身話語展示,並不認為與劉冠詳之間有不平衡的情況;然而,對於期待欣賞獲2016年英國國家舞蹈獎最佳當代女舞者之姿的筆者來看,不免有些失望。

此作連結《兩對》的發展初衷,然經劉冠詳個人創編後,有了很大的轉變。作品為觀者開了一道觀看新貌,但同時也提醒觀看的他者,在觀舞過程的出入之間,對於編舞者採用的各類元素應維持一定警覺及反身性,那是混雜著編舞者的價值觀、道德判斷、情感意念、潛意識、內在信仰及私密經驗等,一種既殘酷且不完美,卻又赤裸有力的創作呈現。

《棄者》

演出|劉冠詳(編舞、演出)、簡晶瀅(演出)
時間|2017/07/29 15:00
地點|淡水雲門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身體作為個人歷史的陽剛,必須要暴露自己的陽剛。但另一方面,在使用合成器創作、思考音樂時,作為一個編舞者,在舞台上運用「音樂」,尚未身心整合,因而欠缺了必要的空白與距離。‭ ‬(劉純良)
8月
04
2017
若時間是一頭野獸,坐困其中的人,難道也必須成為野獸才能繼續存活?更完備的力量能呈現出什麼樣貌?這是思考與行動的瓶頸。在映後座談中,面對質疑,他也不無感慨地答道:「會越來越好的。」(張敦智)
8月
04
2017
暴力來自編舞者近乎自溺於自己的痛苦之中,卻又是直白的暴露自身對女性的獨斷想像、控制與單一的凝視,而這樣的關係由舞作中顯露出來的,是理所當然的父權暴力觀點,不只象徵了社會結構,某種程度上也暗示了編舞者與舞者之間的關係。(張懿文)
8月
01
2017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