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屏微光的太陽《強力斷電》
4月
16
2012
強力斷電(劉人豪 攝,動見體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62次瀏覽
陳品秀

看完動見体劇團《強力斷電》的演出,腦中浮現:得體。合宜。這通常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恰當的字眼,似乎也適合用來形容這個融合了裝置聲響與肢體表演的作品,如何在各個創作者的創意與導演符宏征的調度下,所展現出來的整體感受。

《強力斷電》是因鎮日埋首手機、流連網路世界的「低頭族」而生的反思之作。三位穿著灰白色調,有著類Muji風格的表演者,舞著日常生活動作變化出來的機械動作,帶出現代社會的灰暗與冷感。

偶爾,雙手突然猛力拍擊地板,像是一種脫序的抗議行為。但脫序也僅只是一下子,馬上又回復機械化的動作、日復一日的行列。如同那一身簡約,彈性布料的服裝,展現了不喜拘束,欲擺脫國族、圖騰框架的主張,卻也同時諷刺地模糊了個人的面目。

手機在這個作品裡成為「生命的泉源」。表演者靠著它發出的光被看見、依賴它溝通,依附、慰藉、取暖。只差沒把它當神來拜。昏暗的舞台,凸顯了手機銀屏發出的光亮。網路世界包羅萬象、五光十色的致命吸引力,在《強》裡,轉嫁到手機的強力照明功能來替代,聚焦光源的中心亮點有時還能讓觀眾看不到舞台上其他任何東西。

《強》的創作者強化了「低頭族」只看眼前視線範圍的現象,並擴展到各種劇場元素對「微觀」的示範。在聲響裝置的表現方面尤其凸顯:放大人體內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出的漱口聲;有時極簡到什麼都不是,只是單音頻的噪音了無生氣地迴盪在整個空間,比無聲更安靜。放在音箱上的一盆水,隨著低頻震動,手機的光將水的波紋轉映到牆面上。一陣陣地,傳送著黑暗洞穴裡的孤獨…

整個作品的各部位表現相當。董怡芬和非舞蹈出身的兩位表演者王靖惇、廖根甫,肢體力表現相當純熟,可見下過相當功夫。林桂如和澳洲音樂創作者克里斯‧庫柏(Chris Cobilis)的音樂聲響,大多不是討喜的悅耳旋律,卻也奇妙地融入整個作品,不致讓人生厭。

唯有一點,這個有著微光太陽的洞穴,對一個白天盯著電腦超過八小時的上班族來說,昏暗的時間占得太長了。像盯著長夜將熄的營火餘燼,實在讓人很難抵擋睡魔的召喚。

《強力斷電》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2/04/12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出在一片完全的黑暗中開始,然而奇妙的是,面對斷電,我們理應驚惶,卻像被催眠一般按捺著身體脈動,諦聽呼吸在彼此之間流淌。我們隨即發現一點極微小卻冷冽明亮的藍光,它只有在這樣的墨黑之中才會被投以這樣的注意。(黃心怡)
4月
18
2012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