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究依賴有光《強力斷電》
4月
18
2012
強力斷電( 劉人豪 攝,動見體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17次瀏覽
黃心怡

沒辦法畫地自限地稱之為戲,這場表演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的概念:你有多久沒有關機了?動見体劇團與澳洲聲響藝術家Chris Cobilis,橫跨台北與柏斯的對談,事實上地理的疆界已不重要,因為我們早就都被網路無線綑綁在一起。

一路走進狹窄的劇場空間,一路從通電走進斷電,觀眾們被提醒,半自動地關上電力設備。演出在一片完全的黑暗中開始,然而奇妙的是,面對斷電,我們理應驚惶,卻像被催眠一般按捺著身體脈動,諦聽呼吸在彼此之間流淌。我們隨即發現一點極微小卻冷冽明亮的藍光,它只有在這樣的墨黑之中才會被投以這樣的注意。

我驚異於表演者董怡芬、廖根甫與王靖惇以肢體繪出的動態圖畫,他們的服裝簡單,連身體的線條都是簡潔的,但並非機器人式的無機。在第一個段落中,那些重複的運動提醒著我們,這些生活起居打電腦刷手機的瑣事,舉世皆然,人人皆同(事實上連現在回憶著他們的我也重複著一樣的動作)。到了接下來的段落,生命力逐漸躍升,此時我看見的是衝動,但那幾乎是動物性而反射的,就算是加入了對話時,也鮮少情感介入。情感,在這個表演當中被抽離——剩下的是理智和故弄玄虛陳腔濫調,諸如「什麼是生命的意義?」之屬,煽情勃然欲發,然卻立刻被一句「你喝醉了」當頭攔下。

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聲波」的視覺化、劇場化。我們看多了絢麗燈光與震耳音效,然而這次卻「看」到了「聲音」。當董怡芬拿著麥克風貼近盛滿清水的玻璃盆,水面起了激烈的波動,像在回應她的靠近。透過光影,這個「聲波」在環境中的樣子純淨、神秘而美麗,對觀眾來說也非常新鮮;但其實是簡單地運用在水盆下藏著的音箱,改變麥克風的距離,而製造出的回授效果。

表演中大量運用的物件,還有一台智慧型手機,但我寧願稱它為彌足重要的演出者之一;沒錯,它也表演,並且照亮了台上的與台下的我們。表演中極常強調光∕暗、有聲∕無聲的對比,特別是其中一個段落,當表演者之一手持光源(智慧型手機),並且照亮彼此時,只有安靜;而當光線隱去,我們就聽見了來自四面八方各地方言的絮叨。儘管觀眾早就習於同時處理視覺、聽覺或者更多方的刺激,這樣刻意的斷裂,攜帶的訊息卻更為強烈。而微光中,我們窺見赤裸的皮膚被畫上標記,被傾聽,像是數位世界中的擁抱,只能觸碰到有限的、局部的體溫,但是聊勝於無,至少有人肯聽。

在如今全民性的網路成癮症候群中,《強力斷電》的主題確實是切中時「癖」,但是,這個概念其實在戲尚未開始之前就說完了——或者說,這已是明擺著的事實,並不奧秘難解。因此,表演的可看性就在於如何將這件事表現出來。這個演出確實好好地用了各種方式說完了我們的科技與人際焦慮,但美中不足的是稍嫌冗長(又或許是觀眾被斷電太久,難免不安?)。說完了,然後呢?當表演者啣住從天而降的電線,我發現原來救贖仍然來自通電的安心,我們在網路世界中赤身裸體一如伊甸園裡的亞當夏娃,而這些電線又像蛇又像禁果,誘人且強度致癮。《聖經》裡,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而在表演空間中不時出沒的電子器材,或甚至是聲響藝術家,幾乎像是神,用on∕off掌管著一切節奏,包含斷電,包含關燈,包含無聲。

在戲之外,我尤其喜歡創作者們在演後座談裡說的,創作者沒辦法詮釋,詮釋權在觀眾手上。於是我寫了這篇文字,也只是我的詮釋,成為茫茫網海中同樣期待被看見的一小粒沙。我們都寂寞、渴求注意,於是赤裸,深怕斷電。觀眾還沒鼓完掌,就迫不及待分出一隻手按下開機。因此我們需要強力斷電。

《強力斷電》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2/04/14 14: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強》的創作者強化了「低頭族」只看眼前視線範圍的現象,並擴展到各種劇場元素對「微觀」的示範。在聲響裝置的表現方面尤其凸顯;有時極簡到什麼都不是,只是單音頻的噪音了無生氣地迴盪在整個空間,比無聲更安靜。放在音箱上的一盆水,隨著低頻震動,手機的光將水的波紋轉映到牆面上。一陣陣地,傳送著黑暗洞穴裡的孤獨…(陳品秀)
4月
16
2012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