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究依賴有光《強力斷電》
4月
18
2012
強力斷電( 劉人豪 攝,動見體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45次瀏覽
黃心怡

沒辦法畫地自限地稱之為戲,這場表演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的概念:你有多久沒有關機了?動見体劇團與澳洲聲響藝術家Chris Cobilis,橫跨台北與柏斯的對談,事實上地理的疆界已不重要,因為我們早就都被網路無線綑綁在一起。

一路走進狹窄的劇場空間,一路從通電走進斷電,觀眾們被提醒,半自動地關上電力設備。演出在一片完全的黑暗中開始,然而奇妙的是,面對斷電,我們理應驚惶,卻像被催眠一般按捺著身體脈動,諦聽呼吸在彼此之間流淌。我們隨即發現一點極微小卻冷冽明亮的藍光,它只有在這樣的墨黑之中才會被投以這樣的注意。

我驚異於表演者董怡芬、廖根甫與王靖惇以肢體繪出的動態圖畫,他們的服裝簡單,連身體的線條都是簡潔的,但並非機器人式的無機。在第一個段落中,那些重複的運動提醒著我們,這些生活起居打電腦刷手機的瑣事,舉世皆然,人人皆同(事實上連現在回憶著他們的我也重複著一樣的動作)。到了接下來的段落,生命力逐漸躍升,此時我看見的是衝動,但那幾乎是動物性而反射的,就算是加入了對話時,也鮮少情感介入。情感,在這個表演當中被抽離——剩下的是理智和故弄玄虛陳腔濫調,諸如「什麼是生命的意義?」之屬,煽情勃然欲發,然卻立刻被一句「你喝醉了」當頭攔下。

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聲波」的視覺化、劇場化。我們看多了絢麗燈光與震耳音效,然而這次卻「看」到了「聲音」。當董怡芬拿著麥克風貼近盛滿清水的玻璃盆,水面起了激烈的波動,像在回應她的靠近。透過光影,這個「聲波」在環境中的樣子純淨、神秘而美麗,對觀眾來說也非常新鮮;但其實是簡單地運用在水盆下藏著的音箱,改變麥克風的距離,而製造出的回授效果。

表演中大量運用的物件,還有一台智慧型手機,但我寧願稱它為彌足重要的演出者之一;沒錯,它也表演,並且照亮了台上的與台下的我們。表演中極常強調光∕暗、有聲∕無聲的對比,特別是其中一個段落,當表演者之一手持光源(智慧型手機),並且照亮彼此時,只有安靜;而當光線隱去,我們就聽見了來自四面八方各地方言的絮叨。儘管觀眾早就習於同時處理視覺、聽覺或者更多方的刺激,這樣刻意的斷裂,攜帶的訊息卻更為強烈。而微光中,我們窺見赤裸的皮膚被畫上標記,被傾聽,像是數位世界中的擁抱,只能觸碰到有限的、局部的體溫,但是聊勝於無,至少有人肯聽。

在如今全民性的網路成癮症候群中,《強力斷電》的主題確實是切中時「癖」,但是,這個概念其實在戲尚未開始之前就說完了——或者說,這已是明擺著的事實,並不奧秘難解。因此,表演的可看性就在於如何將這件事表現出來。這個演出確實好好地用了各種方式說完了我們的科技與人際焦慮,但美中不足的是稍嫌冗長(又或許是觀眾被斷電太久,難免不安?)。說完了,然後呢?當表演者啣住從天而降的電線,我發現原來救贖仍然來自通電的安心,我們在網路世界中赤身裸體一如伊甸園裡的亞當夏娃,而這些電線又像蛇又像禁果,誘人且強度致癮。《聖經》裡,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而在表演空間中不時出沒的電子器材,或甚至是聲響藝術家,幾乎像是神,用on∕off掌管著一切節奏,包含斷電,包含關燈,包含無聲。

在戲之外,我尤其喜歡創作者們在演後座談裡說的,創作者沒辦法詮釋,詮釋權在觀眾手上。於是我寫了這篇文字,也只是我的詮釋,成為茫茫網海中同樣期待被看見的一小粒沙。我們都寂寞、渴求注意,於是赤裸,深怕斷電。觀眾還沒鼓完掌,就迫不及待分出一隻手按下開機。因此我們需要強力斷電。

《強力斷電》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2/04/14 14: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強》的創作者強化了「低頭族」只看眼前視線範圍的現象,並擴展到各種劇場元素對「微觀」的示範。在聲響裝置的表現方面尤其凸顯;有時極簡到什麼都不是,只是單音頻的噪音了無生氣地迴盪在整個空間,比無聲更安靜。放在音箱上的一盆水,隨著低頻震動,手機的光將水的波紋轉映到牆面上。一陣陣地,傳送著黑暗洞穴裡的孤獨…(陳品秀)
4月
16
2012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10月
08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10月
07
2024
做為後進的創作發表平台,賴翠霜的「獨自跳舞」舞蹈創作平台提出了自編自跳的條件,並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對新手編創者的挑戰,而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展演之處確實有別於其它編創平台。
9月
24
2024
人生如戲,信者得救。人可以被符號迷惑,但一個簡單的動作又可以令一切淪陷,強制排卵確實是宗教般瘋狂的行為。
9月
17
2024
他針對當代身體雕塑與城市風景的疊合與擴張,嘗試在物像與想像的透視中,以凝視手法來延展其作品有限性的通透之作。
9月
1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