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瑟絲竹鳴新聲《來自中亞的新語》
9月
25
2017
來自中亞的新語(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94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在精準與自由間,在傳統與創新中,他們兼容了亞細亞多元的音樂元素,共同遊移在時間與空間的轉換中,平行於堆疊及和聲幻化上,浸潤在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國家兩廳院所主辦的「新點子樂展」,一向以嚴謹的製作帶領台灣的觀眾進入當代音樂的領域中,深具前瞻性及藝術性。今年邁入第五屆,以關注「亞洲」為題,特別請到當今樂壇唯一集結來自歐亞的傳統樂器與傑出音樂家的輿圖跨民族樂團(Atlas Ensemble)來台共襄盛舉,讓我們看見當代音樂遼闊無邊的異國情思,以西方的音樂形式,注入東方的哲思。不論是中亞傳統樂器、中國樂器或是西洋樂器,早已突破了傳統音樂調式及調性的藩籬,跨越語言的隔閡,在音樂中異中求同,在聽覺上融合到無違和感,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登場的是兩位台灣作曲家的作品,分別是蔡凌蕙《蹤跡》及張玹《扁舟二》,以室內協奏曲的概念為主軸,是專為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樂器合奏量身訂做的,既要呈現多元化的音響色澤,又要讓每一件樂器的具有表現力,更要能演奏出神秘深邃的意境,對於作曲家及演奏家皆為一大挑戰。《蹤跡》彷彿是長笛引領其他的管樂器,飄浮於絃樂聲響的汪洋中,以樂器的同質及異質的應答,東西共存的藝術交融。《扁舟二》以豎琴、低音提琴的摩擦聲來模仿划船的聲響,打擊樂用木魚及沙鈴營造出神秘的氣氛;古今多少事,盡付絲竹中,頗有「馮虛御風」之快感。

之後的四首中亞民族音樂選曲,音樂家們以不同的組合在台上用最親密的即興對話,充滿啟發力及技術性的音樂語彙,述說自己民族流傳已久的故事。不論是大提琴與亞美尼亞雙簧管的二重奏,或是加上土耳其提琴的三重奏,如同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的形式:兩部高音旋律馳騁於持續低音上;在談笑間,用音樂道盡前塵今生。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亞美尼亞雙簧管以大幅度的音高轉換,敏銳的節奏變化,豐富的裝飾音群,與土耳其提琴不時的以支聲複音(Heterophony)製造樂句的層次感,「以韻補聲」來增添韻味,頗為獨特且引人入勝。

之後以亞塞拜然的歌謠《你不曾來》(San Galmez Oldun)開啟音樂會的下半場,這是為紀念一位逝去的團員,在思念中看見未來,在感傷中尋求希望,在傳統中注入爵士樂的元素,即興的概念加上豐富的想像力,音樂像是呼吸一般的自然美好,生生不息。

最後的「十三位跨民族樂團獨奏家:合創作品」,更是整場音樂會的精彩壓軸,考驗台上演奏家們的演奏功力及創作才華,矢志穹蒼並崇尚自然,由阮咸琴開啟這段長達二十五分鐘的旅程,之後再依序由低音大提琴引導絃樂群及打擊樂,奏出如同「點描」(pointillism)的效果,之後持續的開展,不斷堆疊成一股巨流,最後阮咸再次引導回歸,此時所有的樂器似乎為薩克斯風的四度音型動機所牽引,互相交融再以不同於前的「面貌」回歸。

擔任指揮的是來自烏茲別克的作曲家及音樂導演Artyom Kim,首創「協同創奏」(Collective composing),就是讓這群來從中亞草原遠道而來的音樂家們,與台灣的音樂家進行一週「交心」的排練。使演奏家們用不同的角度切入音樂,朝夕相處的集體創作,發掘在口耳傳承及五線譜以外所有音樂的可能性,在演奏時產生無比的默契,來重新定義演奏家、作曲家、觀眾的傳統角色。

這一天,我們一同見證這些新作的首演,在演奏廳更可近距離看見台上的音樂家演奏的神情及呼吸脈動,他們用精良的技術開拓音樂的前瞻性,挑戰聲音藝術的可能性,這是對音樂最謙卑的奉獻。在鼓瑟絲竹的和鳴中,聽見時空輪轉的回音,高加索的古老文明與這片島嶼的人們,正在愉快的對話…。

《來自中亞的新語》

演出|輿圖跨民族樂團&臺灣獨奏家
時間|2017/09/24 14: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育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