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湧中漂流而來的語言裡看見什麼?《潮來之音》
Nov
11
2020
潮來之音(曉劇場提供/攝影林政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00次瀏覽
中村祥子(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

「語言」是屬於誰的?我說的「語言」真的是我的嗎?我發出的「語言」會傳遞給他人嗎?說起來,我擁有「語言」嗎?

曉劇場今年度的作品《潮來之音》(鍾伯淵編導,2020年十月十六至十八日於華山烏梅劇院演出),雖然有些抽象,卻是讓我們思考「真的擁有語言嗎」的一部作品。

劇中,講述了在各種情況下仍維持日常的人、植物、動物的「物語(MONOGATARI)」,以及潛在於劇中的聲音、音樂、場景、舞踏都讓人聯想日本311大地震後的世界。以日常生活的人為故事背景,構成了能看見日本311震災後,在生與死之間的雙重結構劇。透過這樣的架構,舞台上所訴說的語言讓人覺得疑問與不安,真的是有著肉身,擁有意識的「我」所發出來的語言嗎?換句話說,當我們想要說些什麼時,有「場面話」和「內心話」,能在這兩者之間感受到自身的拉扯所產生的傷痛。劇中有許多角色在描述自己的故事時,演員本身並不會發出聲音,而是由矇著眼睛的敘述者配合著演員的動作,就像是日本文樂的形式演出,對此,我有著非常深的興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演出開始及結束時的海浪聲和一同開展的舞蹈,還有劇中廣播的對話。為何呢?因為只有上述這幾段,角色是用自己的聲音說出自己的話。透過調整電波的廣播節目,電台主持人與導演的對話常常雞同鴨講,如同語言被否定。廣播場景中用清晰的語言表達,但彼此卻沒有交集來做對比,最後結束的呼告聲儘管不是言語,仍傳遞了某種「語言」。

本劇是「物語」,在日本,有竹取物語、伊勢物語、源氏物語等被稱為「物語」的作品。而「物語」在日文裡不是指說故事,是物怪進到了身體裡,騙取身體的意思【1】。的確,人的內心是被告知/被欺騙著,就如同恐山的巫女(Itako)與舞踏(Butho)一樣。

曉劇場2018年的作品《憂國》,在敘事外並沒有將台詞作為對話完整地說出來,演員只發出台詞中首字的音。(但完整台詞用字幕呈現)這樣的詮釋,我認為是透過延續第一個字的聲音、呼吸、停頓等交付給觀眾的感受力,試圖將舞台上的「語言」轉化成觀眾自己的「語言」。更深層的探究是,可以顯示人們對於有意識的身體所釋出的「語言」是不信任的。

而在這次《潮來之音》的開頭和結尾,由世界著名的舞踏團體¬「大駱駝艦」的前首席舞者我妻惠美子(Emiko Agazuma)老師所執導,我想許多人都還記得這段:人將身體託付於海浪中,身體被海浪拍打著,逐漸被海浪吞沒,存在變成泡沫,泡沫變成羊水,一度被吞噬而消逝的身體再生的感覺。死亡與重生、失去與恢復,可以說是喚醒「我」的「語言」之故事。而其中再生和恢復是乘著海的潮湧進行著。

在《潮來之音》這部作品中,曉劇場的挑戰不正就是基於對「語言」的信與不信之間,來回探討存在於自己身體裡「真實的語言」嗎?

註釋

1、原文「この『物語』という日本語は、MONO(=出来事)を語る(KATARU)という意味ではない。身体(=KARADA・空)の中に、MONO(=物の怪)が入り込み、KATARU(=語る/騙る)という意味である。」

2、本文作者中村祥子,譯者謝毓璇。

《潮來之音》

演出|曉劇場
時間|2020/10/17 19:3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烏梅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舞踏作為後現代舞蹈,為對長久以來除魅思維的回應,企圖歸於前現代、神秘與反語言之狀。簡直是對於西方劇場,尤其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寫實戲劇之沉烈叛亂。然而,舞踏自身反對具體的意義與指認,在此作中卻與文本及語言之戲劇並置。這是否令前節論述舞踏內在深具之動能成為空談?
Jun
27
2023
當她再次向伴侶覆述這幾乎稱得上末日的夢境時,本劇的療癒時刻即將到來。結尾兩人緩步攜手前行,共同抵抗看不見的巨石,場景正如劇中人物的自述:「兩個薛西弗斯。 」(洪郁媗)
Jul
21
2022
鍾伯淵讓角色道出心底,卻不借用本身的「口」脫出話語,而是再安排一位矇眼演員替他們開口,以「攣身自我、複像自我」向觀眾、對方坦白一切。透過另一個自我返身覺察,以「矇眼」使自己的眼不見世間,反能破除眼界的侷限與障蔽,從「內觀」而探悉靈魂,觀照自我。(簡韋樵)
Nov
02
2020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Oct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Oct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Oct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Oct
09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Oct
08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Oct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