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鍊母者的力量《親愛的丑寶貝》
2月
08
2021
親愛的丑寶貝(魔梯形體劇場提供/攝影陳燕香)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69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在文學中有所謂「誇飾」修辭,引此修辭學概念來觀看劇場,肢體喜劇恰似一種身體上的誇飾,在形體上呈現一種出奇不意的誇張變造,表現突梯驚喜、滑稽幽默的身體語言,即使無言語說詞,也具有強烈的情感張力。成立以來,以肢體喜劇為創作表演主軸的魔梯形體劇場,《親愛的丑寶貝》首演於2019年華山親子表藝節,彼時就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成果,確切展現了肢體喜劇的特色,也為兒童劇場又開創出一條老少咸宜的新路。

觀看此次修訂再演的二版,比較兩個演出版本,一個最明顯的變動,就是針對媽媽這個角色的心理刻畫,更加凸顯媽媽的身心勞頓與悲欣。故事一開始,四位演員以烏克麗麗、口風琴、小喇叭與口風琴的現場演奏揭開序幕,這四種樂器的交集與樂曲,帶有明亮、自在、歡愉的風情,渲染出媽媽有子萬事足的幸福喜悅。

然而,接下來的情境,寫照了媽媽照顧養育小孩混亂忙碌,疲於奔命,甚至偶有瀕臨崩潰感的日常生活。每一場戲的開始,都以早晨媽媽起床後洗完衣服要晾衣服開始,可是天不從人願,每次才剛要晾曬,竟然就打雷下雨了。這荒謬誇張的安排,卻帶來十足的效果,似乎也承載著以氣象轉變隱喻媽媽的心情驟變。日子裡不時有環境外在與內在的風暴來襲,但媽媽永遠以堅強的態勢,把苦和眼淚吞下,頂天立地撐持著家宛如神力女超人一般。

相較於第一版的媽媽頭頂著爆炸頭,碎花裙裝,腰上繫著圍裙,傾向典型家庭主婦式的裝扮;這一版演出中,飾演媽媽的陳雪甄服裝造型改成輕便運動服,且不時會展示出拳擊、拉筋、劈腿等動作,加上發出雄壯凌厲的吼叫,性別氣質向中性移動,這樣的改變是耐人尋味的。我們需要教育孩子破除刻板性別印象,讓性別身分與認同能夠自在流動而不會感覺障礙,所以媽媽的身體形象不再被局限時,對媽媽的生命與自我完成才是體貼的關照。另一方面,戲中也透過哄睡、餵奶等諸多情境,表現媽媽七手八腳照顧三個小孩的忙亂,但最後總能在不失細心妥善的方法中得到解決之道,這是從生活裡的常軌與脫軌中練就的本事,也可以看出媽媽內在豐沛的愛,總為她召喚巨大的力量,可以勇敢去面對一切。

當為人母者總是不斷錘鍊這股力量,實又反映出一個文化現象,為何爸爸在家庭中的教養現場經常是缺席的?在這齣戲中亦然,沒有爸爸的角色,爸爸的不在場,因此更加深了媽媽的辛勞負擔而引人同情,尤其媽媽最後一場戲為了處理下大雨漏水,以及燈泡不亮,一度頹喪坐在地上哀哭,相信這樣的畫面會讓所有觀眾不分男女老少都心疼不捨吧!這齣戲就這樣把媽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件與心情轉折,處理得真切又細膩。

三個孩子的部分,角色的刻畫也各有突出特點,時而頑皮機靈,時而瘋狂搞怪,但看見媽媽頹喪坐在地上哀哭,卻也能立刻貼心地去逗媽媽笑,傳遞他們對媽媽的愛。這樣的結尾,彰顯了愛的力量,串起了母子的感情,使得整齣戲所有形體誇飾的背後,都有著穩固的情感支撐。

也不得不說這齣戲的舞台布景,只有幾盞懸垂的掛燈,視覺上的乾淨,讓出更多空間給予表演,比方觀看三個孩子打羽毛球,就能把每一個趣味動作的來回分解看得清清楚楚。回返現實來看,大部分家有三寶的家庭,可能常見玩具散落凌亂,或充塞擁擠的景象,這齣戲反其道而行,不刻意遵循現實,拆解了兒童劇舞台布景常過度俗艷明麗的窠臼常態,在完全寫實複製與非寫實之間取得平衡。對觀眾而言,去接受兒童劇這些點滴的改變,彷彿開啟一盞新燈,從微小的追尋看見開始,再慢慢擴散光能效應,兒童劇場的面貌才能更豐富多元可期。

《親愛的丑寶貝》

演出|魔梯形體劇場
時間|2021/01/30 14:30
地點|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