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慾望的自我複製《紅樓夢》
1月
06
2015
紅樓夢(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03次瀏覽
黃佩蔚(專案評論人)

所有人只記得壓軸的韋禮安《似曾》,甚至有人特為此而來。卻少有人發現真正貫穿全文的姚蘇蓉《把我的愛情還給我》才是音樂主角。林奕華用70年代老歌作為開場及串接,場景氛圍之間,依稀著上海灘金大班的燈紅酒綠樣。紅樓夢成了俱樂部,十二金釵變身男紅牌,主角從賈寶玉換成王熙鳳,咬文嚼字裡,明渡權力與慾望。

一首群體歌舞後,一個歇斯底里說著「你為什麼要搶走我的男人」的賈太太,掀起一整晚的鬧劇。一場場上流社會裡的權力糾葛、一幕幕兩性政治的爾虞我詐,情愛與性,像是漫天飄散的煙霧彈,華而不實、喧賓奪主的諧星。兩個女性演員,十二個男性演員,跳躍在不同的章節中,金玉華服、杯觥交錯,嘶吼的音軌、失序的場景,飽滿充斥,不見節奏,直到疲乏。至此,《紅樓夢》的章回內容,果然不是重點,原汁原味的小說台詞,只能考驗演員口條。終究在聊齋樣的貪慾夢境裡,看著演員以金瓶梅式的眼神姿態,口念大觀園裡的文辭對白,搖曳。如果不是為了三個經典一次滿足,便是情愛性欲權力政治,傻傻分不清楚。姚蘇蓉的歌聲、幾段曇花一現的演員表現,成了漫漫長夜的亮點救贖。

「紅樓夢」三個字,在《紅樓夢》裡,只剩書皮跟人名,只為拼貼而存在。林奕華玩性別,已經是利索的反射動作,看似顛覆,卻仍陷入意識扁平的二元對立,全女子演出的《三國》是霸氣外露的男人婆,全男子的《紅樓夢》也就想當然爾的陰柔魅惑姿。殊不知剛強柔軟跟賀爾蒙分佈無關,即使是鐵娘子柴契爾,也是溫婉態,過於理所當然的誇飾反轉,便成假了。當性別成了被操作的假議題,原罪與宿命之間曖昧不清,畫面關係只有放肆的符號堆疊,《紅》劇的角色單薄空虛,故事輕挑嬉戲,想像力匱乏的城市泛景,便失控得無以復加。

《紅》為林奕華四大名著最終章,在這之前的《三國》(2012)、《西遊記》(2007)、《水滸傳》(2006),其實還有一個《賈寶玉》(2011)【1】。英文劇名,按照年份,分別是WHAT is MAN、Fantasy、Success、Sex,「我的戲是照見現世的一面鏡子,照見現代人的慾望與欠缺。我的生活怎樣,我的作品就怎樣。」【2】,重點是後半句,林奕華叩問的現代人,從來只是他自己。

但林奕華不等於現代人,別說他的戲裡沒有窮人,甚至沒有無名之人,君不見台上十二金釵,一幫台灣劇場界的絕對明星,莫子儀、朱宏章、盛鑑,更是橫跨影視的一時之選,如何都還有一個韋禮安壓軸,兼任宣傳主秀。林奕華自己卻說:「……外界只看明星,但沒有明星的戲一樣賣座」【3】,此言實在差矣。劉若英、張艾嘉、何韻詩、韋禮安……一字排開,無星不與,比較像是得了明星分離焦慮症才對。

熠熠星光並無不可,平心而論,林奕華的確成功把只知演唱會的粉絲團,帶進了劇院裡,但重點是,然後呢?從2003《半生緣》開始,到2006《包法利夫人們-名媛的美麗與哀愁》後,完整建立的林奕華公式,經典文學文本、具有票房知名度的演員(而且,一定要有明星)、角色設定多為中產小資以上、議題環繞在慾望與利益的普世價值辯證,讓林奕華無役不與。然而,當公式成為慣性,當慣性成為重複講了千萬遍的偶像包裝老故事,卻無以形成有效反思或真切觀點,粉絲團還是粉絲團,到劇院裡看完演唱會,然後一哄而散。不管是四大名著還是接下來的四大美人,都只是不同花樣的包裝紙,迴圈重複。

也許已經難以想像,2003年前,林奕華曾有使用業餘演員的《教我如何愛四個不愛我的男人》成名作、挑釁體制的視覺語言《男裝帝女花》,甚至高舉反偶像反名牌大旗、關懷教育的城市憤青。而今離開邊緣、背對小眾、擁抱商業的林奕華,看著票房秒殺的繁華榮景,應該是回不去了吧。然而,商業本無罪,看蔡依林站在自己的高點,運用商業話語權,做出《不一樣又怎樣》的佳作【4】,影響的是只知流行不識文化的新人類。憤青不再亦非罪,攀古典附文學,絕對可以是策略,卻不能成為便宜之門,四大XX系列也許還可以繼續成為膾炙人口的肥皂劇,但自我複製的耽溺,就只能像周杰倫,在一張張仍然華麗包裝、還是很好賣的專輯裡,從經典走向步入歷史的命運。

最難改變的是「我」,因為「我」是所有體制(的控制慾望)的總和。(見節目單)林奕華曾用焦慮、矛盾、複雜,這三個單字來形容自己,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他的劇場表現尚未能完成他的藝術企圖(如果還有的話)。每個創作者都會經過三個階段,第一是原初草創,第二邁向巔峰,第三個階段是回到最初,鮮少有人能夠走到第三步。借林奕華自己的話來說,既然能在古典歷史中學習,那麼,回到自己的歷史中真實照見自我,也許才有機會回答這個慾望與欠缺,如若不然,終究在以為小眾與假裝不取悅的自我催眠、自相矛盾中,走不出自己的大觀園,或,只想待在裡面?

註釋

1、《賈寶玉AWAKENING》。與《三國》相同的全女子組合,由香港女同志歌手何韻詩與女性演員共同演出詮釋。

2、〈林奕華 「戲」問現代人的慾望與缺欠〉,《PAR表演藝術雜誌》264期,2014年12月,頁37-39

3、同註2

4、流行歌手蔡依林最新專輯歌曲,MV以同性婚姻為主題,成功引起迴響及討論。

《紅樓夢》

演出|非常林奕華
時間|2014/12/26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對我而言,在討論「林奕華的《紅樓夢》『是/不是』對名著的改編或是再造」的同時也返照著「那些說著《紅樓夢》的文字『是/不是』評論的思考」,但顯然對於後者的討論,目前還少有人關心。(吳牧青)
1月
26
2015
型男群舞帥氣養眼,仍舊符合林奕華作品中一貫當代城市的調性,以古典文本攤開了現代人在情感裡的孤寂脆弱,以及再三想要握在手中對於關係中的強勢權力。(賴妍延)
12月
31
2014
崑曲成為「顯學」,許多藝文界的人士開始關心崑曲,甚至直接參與製作演出,更甚至於開始創作,一時間崑曲界好不熱鬧,但真正讓人心服口服的作品似不多見,現在又多了一個《紅樓夢》的大製作。(陳彬)
3月
07
2012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