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能再更斑斕的法蘭西《準.馬寇爾的幻想法蘭西》
12月
08
2021
準・馬寇爾的幻想法蘭西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25次瀏覽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本場《準.馬寇爾的幻想法蘭西》音樂會,以本樂季的一分鐘交響曲計畫開場,演出青年作曲家黃祈諺的《米 (氵皮) 立》,本計畫由滿編的樂團演出,的確對於在琴房天馬行空的年輕作曲家,是個很好的練習場,但也因著時間的限制,作品比較近似於聽覺的調色盤,樂團展現了作曲家腦中的聲響與顏色,卻難以在六十秒內畫出清晰的輪廓與架構,作曲家樂思才剛離開跑道就要降落,實屬可惜,樂團的聲響也缺少了交融、變形等發展的機會。筆者無法確定參與計劃的作品何時可以被再次演出(多數機會恐怕不高),但能否另類操作,以這一分鐘的成果再讓年輕作曲家們回頭加工再製,或許是個各方可以思考的下一步,相信本計劃就培育新銳作曲家、樂團累積作品資產、新作復排重演等角度也會執行地更有意義。

《威廉泰爾序曲》替樂季三大主題之一的「法國音樂」做了更寬廣豐富的註解,大提琴一開頭的獨奏片段,也成了樂團試用中的新任大提琴首席最好的試金石,領奏以富具穿透力的音色,帶領大提琴聲部已相當歌唱性的方式演繹第一樂段,兩位大提琴首席在音樂上也呈現了相當的抗衡。第二樂段當樂團進入中強力度以上時,整體演奏略缺彈性,使得後段數個木管獨奏片段聽起來稍嫌格格不入。全曲中最為人熟知的終曲樂段,全團皆有精準的演奏,但若以更高層次的標準來檢視,如此血脈噴張的大眾名曲,NSO的演奏雖然精準,但缺少了些興奮與緊張感,另外羅西尼特有的漸強也沒有被強調表現,實為筆者心中的小遺憾。

第二曲浦朗克的《榮耀頌》理當為本場法國音樂的另一種樣貌,但整體而言,NSO與台北愛樂合唱團的演出雖然四平八穩,但筆者認為就音色變化上仍缺乏了不少這位二十世紀法國作曲家留給後人的想像空間。擔任獨唱的女高音鄭思筠表現略顯緊張,也似乎因著宗教作品的框架,而限制了本該給予的聲線繽紛色彩。合唱團給予的詮釋大體上較接近數大美,男聲更有優秀的突出表現,但筆者亦期待國內團體面對如浦朗克等已成為二十世紀經典的作品,無論是演唱或是詮釋,都可以做出有別於耳熟能詳的德奧經典或是義大利歌劇的新風貌。

下半場的白遼士《幻想交響曲》是本樂季筆者聆聽NSO,認為是表現至今最完整的一曲,整體而言樂團與指揮之間的默契障礙算是完全克服,樂團回應指揮拍點的時間(Timimg)也逐漸拿捏地恰到好處,聽眾也才能真正開始認識馬寇爾的音樂。

《幻想交響曲》的第一樂章,樂團聲部間的呼應有清楚地交代,也做出了幾種明顯的力度層次,以同一視角,可以看出NSO是個相當靈敏的樂團,做滿指揮要求之後,筆者更期許力度層次之間的變化可以更求自然。第二樂章樂團將旋律線條唱地相當的美,此外馬寇爾的音樂也仍然保持緊湊感。第三樂章中提琴的開頭展現了優秀的音樂張力,木管以演奏鑽入弦樂時表現令人亮眼,當樂團演奏如同宣敘的樂段時,也足以得知其與指揮間的默契日漸提升。第四樂章對筆者而言是少數可以聽見樂團演奏大樂句的片段,出乎馬寇爾慣用音樂語法—每小節清楚的指示各拍(in two, in three, in four的指揮-之外,也讓筆者對於這位準音樂總監未來如何與NSO練兵磨劍有更進一步的期待。第五樂章豎笛與巴松管皆有優異的表現,但聲部之間的拋接可以更求仔細,相對於結尾油門踩到底的煙火式收尾,在輕聲樂段的張力與集中度,樂團應再求更加精進。

NSO的音樂顧問準.馬寇爾將於下樂季起升任為音樂總監,但因疫情隔離政策緣故,使得本樂季雖已去大半,馬寇爾卻僅與NSO演出兩場音樂會,【1】雖然NSO的台北場開季音樂會售罄,但這股炫風卻無以延續,第二場音樂會樂團演出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等熱門曲目,但觀眾人次明顯與開季音樂會差了一截(更遑論夾在馬寇爾兩場之間的場次了),這對新總監的聲勢積累,或是與樂團面對售罄與觀眾稀疏的演奏心態,都無法達成最理想的狀態,這些指標或許無法訴諸數據或是報表,但對職業樂團卻是長路上的重要養分。

註釋

1、此處所指並未包含開季音樂會前,9月9日,馬寇爾與NSO聯手演出的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準.馬寇爾的幻想法蘭西》

演出|國家交響樂團、台北愛樂合唱團、指揮/準・馬寇爾、女高音/鄭思筠
時間|2021/11/27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此龐大的合唱團陣容,即便面對音樂中四聲部繁複的花腔樂句,台北愛樂暨節慶合唱團的歌手們,依舊整齊精確地完美詮釋出韓德爾的音樂中的華彩段落。更不用說那些韓德爾使用垂直和聲的配置段落,合唱團唱來如夏夜風中的梔子花香濃而不俗,巨大中依然能窺見韓德爾音樂中的細節。
8月
15
2025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
阿雷西的演奏看來始終帶有一種輕鬆感;長號的音域寬廣,但發聲、變化音域時的準確度,有極大的挑戰度,阿雷西看來彷彿毫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地就登上了喜馬拉雅山。
7月
30
2025
NSO這次如此完整又精確的音樂呈現,搭配上目前看來是最能掌握音樂廳舞台的歌劇導演和製作團隊,必須說NSO的歌劇音樂會,終於突破了以往因為音樂廳場地受限的魔咒
7月
22
2025
我不會認為,這種混雜不定的演奏(唱)風格是不妥的,因為究其根本,《荷蘭人》自身便是一齣重組秩序、雜異且流動的作品。《荷蘭人》作為華格納邁入成熟期的分水嶺之作,它上承序曲—宣敘—詠嘆調—合唱等分段鮮明的傳統編碼歌劇(number opera),下啟連貫流動的樂劇(Musikdrama)形式,是對於歌劇傳統秩序的鬆動
7月
21
2025
2025《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為一場融合古典、探戈、爵士、原住民、印度、搖滾、流行多元風格的跨界音樂會,展現打擊樂豐富的表現力及具有包容性與融合性的特質
7月
20
2025
在觀看《寄聲之廟》的體驗裡,聲音和樂曲非客亦非主,而是藝術家理解並重構信仰的意志體現。在這個虛構且高度意象化的民俗現場,觀眾和藝術家彼此共鳴。
7月
03
2025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