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山林顫慓起舞《kavulungan‧會呼吸的森林》
10月
31
2012
kavulungan‧會呼吸的森林(蒂摩爾古薪舞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51次瀏覽
戴君安

繼《勇士》與《戀念百合》之後,蒂摩爾古薪舞集於2012年推出的《kavulungan‧會呼吸的森林》再度呈現關懷斯土斯民的跨藝展演。如過往般,那源自Tjimur(三地門的古老族名),宛若靈動的氣韻,總是在演出的場子裡縈繞徘徊,每每簇擁著原動的曠野慾力,渲染整場演出。但這回,向來只待在場邊,或引吭、或低嘆的吟唱者,也跳入舞動的行列;傾力躍動的男舞者,時而也吹起鼻笛;藝術總監及舞蹈編導也都加入演出的行列。這似乎說明,讓深山裡的森林,可以再度自由呼吸,是一件多麼重大的使命,必須如此幾乎令人窒息的、全體動員的發出呼聲。

視覺上,不變的是幻化自排灣族的琉璃珠的光影,以及不時悠然啟動的四步舞;而改變的是更多摻揉了當代時尚觸感的服飾,以及滲入前衛風采的造型。不變的方面,還有編舞家巴魯.瑪迪霖的貫律,再次展露其獨特的衝突美感。尤其當他現身於舞台上時,從他瘦小的身軀,施放出的龐大能量,既呈現優柔的拉扯,又充滿剽悍的撞擊。而這樣的拉扯與撞擊,也展現在舞者葉麗娟的肢體動形,她既具有秀麗的芭蕾腳型,也擁有屈張自如的身影,她的舞動,也是衝突美感的例證。

樂聲設計上,蒙古大漠的呼麥聲浪,混融著排灣的族音,亦是悠然的衝突並陳。但在處處衝突下,廖怡馨和許筑媛的一段合體演出,卻表露了無可言喻的圓融與暢達。以上種種外,其他如來自推車上蜷伏堆疊的形體的氣息、削鉛筆機的捲動聲以及洋溢場內的芬多精等,也豐厚了聽覺與嗅覺的層次感。

然而,當激進嘶吼的肢體碰撞意象,在長時間的持續之後,不僅造成觀者的視覺疲乏,也多少造成表演者的張力疲乏。或許,再多些緩和的步調,或靜謐的片段,不但能讓舞者與觀者都能獲得更充分的喘息,也能讓激昂時的情緒更具張力。此外,悠揚的鼻笛,雖然在每一齣製作中都不曾缺席,但也都僅止於綴飾之意。這個賦予排灣族特殊生命意義的樂器,似乎可以給它多一些活化的生機,就像傳統的四步舞靈巧的並存在抽象的現代舞步中一般。

看來這齣對大武山的誠摯禮敬與呼籲自省的展演,著實對蠻橫文明的濫墾、濫伐起了極大的控告,也泣訴了來自山林的子民,深切的渴盼。所以,換個角度想,那令人感到窒息緊繃的氛圍,是否正在警示我們,那就是山林的感受,藉由舞者們疲累的軀體,顫慄的吶喊:還給大武山一座會呼吸的森林吧!

《kavulungan‧會呼吸的森林》

演出|蒂摩爾古薪舞集
時間|2012/10/19 19:30
地點|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281展演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