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焦慮迷霧:在夢境與現實之間探索成長與勇氣《喜妹夢遊仙境》
10月
08
2024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藝夥人表演製作團提供/攝影李思賢、蕭慧杉)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57次瀏覽

文 蘇紹明(高雄城市芭蕾舞團教師)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是一場充滿魔幻色彩的冒險旅程,專為小朋友們打造,帶領他們進入一個充滿挑戰與成長的奇幻世界。主角喜妹表面上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卻在生活中面臨父母的期待、同學的排擠與網路霸凌等煩惱。這些問題與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孩子息息相關,讓觀眾們能在喜妹的經歷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仙境的冒險中,喜妹展現了勇氣與堅韌,不斷克服各種困難。每一次挑戰都是她成長的契機,她不僅學會了如何與外界壓力抗衡,還在這個過程中更好地認識了自己,逐漸成為一個更加堅強、快樂並懂得愛自己的人。

演出巧妙地將現代戲劇與當代舞蹈結合,透過肢體與情感的表現,深刻展現了成長過程中的內心掙扎與情緒變化。特別的是,這場演出與觀眾有著緊密的互動,小朋友們不僅是觀看者,更是冒險的參與者。他們跟隨喜妹一同探索困惑,在過程中學習如何面對並處理生活中的煩惱。這樣寓教於樂的互動式演出,讓孩子們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在故事的結尾感受到成長的啟發與力量。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藝夥人表演製作團提供/攝影李思賢、蕭慧杉)

精靈角色在劇中的象徵意義尤為重要。他們不僅是喜妹內心的具象化呈現,也是現代孩子焦慮與渴望的投射。無論是對被理解的渴望、對外界壓力的恐懼,還是對自我價值的懷疑,這些精靈如同鏡子般反映了喜妹內心的掙扎與期望。這些精靈的形象各具特色,充滿幻想色彩,但它們也深刻反映了現代社會中的問題。某些精靈象徵來自父母的高期望,時刻提醒孩子們必須表現優秀;而另一些則代表網路霸凌或同儕排擠,讓孩子們感受到無形的壓力與不安。精靈的肢體動作與形象設計非常具有象徵性與啟發性,每個精靈的造型與動作,無論是靈活的、優雅的,還是笨拙的、僵硬的,都恰到好處地傳達了某種內心情緒或社會壓力。舞者們通過肢體語言,以視覺化的方式將這些情感呈現在觀眾面前,讓孩子們更深刻地感受到喜妹面臨困境時的內心變化與成長。

夢境中的角色「夢夢」是喜妹內心渴望的具象化身。在夢境中,喜妹擁有了現實中無法獲得的勇氣、力量與理解力。夢夢以第三人稱的方式出現,代表了喜妹內心深處不敢面對或無法表達的願望。夢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在劇中尤為突出。夢境是無限的,充滿了可能性,讓喜妹擁有了自由與力量;然而當夢境結束,回到現實,她仍然要面對父母的期望、同儕的排擠和網路霸凌。這種反差,凸顯了她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與無力感。夢境提供了一個理想化的避風港,但同時也強烈反映了現實的殘酷與限制。喜妹必須學會如何在現實中找到夢中的力量,並用這些力量去應對真實生活中的挑戰。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互動式的演出,成功將孩子們內心的焦慮與渴望具象化,讓他們在觀賞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力量與啟發。這不僅是一場奇幻的冒險旅程,更是一段探索自我、面對困難與追尋成長的旅程。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

演出|藝夥人表演製作團
時間|2024/09/21 14:30、19:30
地點|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
這股喜劇感的格格不入,倒也不能歸咎於個別的選角或情節,而暗示著更大矛盾的未解決:觀眾究竟應該從什麼樣的倫理位置來觀看、理解與反思戰爭及其經驗,才算恰當?
4月
14
2025
觀賞完《熱帶天使》,思索其中提及面對身為台灣人命運的提問,卻無從在劇中得到任何深度的思辨,反而淪為過度美化的情感故事,以天使的角度來敘說這些歷史下殘酷的艱難時刻與身分認同
4月
14
2025
《未竟之歌》的「未竟」是關於人類是否仍有餘裕實踐那些尚未完成的未來。人類腳掌不斷向前,表示不可回頭的線性氣候變遷已進入臨界點,無法重啟或撤回,但是往回走是有機會的嗎?
4月
11
2025
脆弱、凶險、恐懼,都是追隨挑戰的必要之伴。在一個自由表達、詮釋過多的時代中,我突然覺得《無涯之軀》的前衛性帶有種古典,那種對技術硬核的堅持,滿載、加值、不知終點所至
4月
10
2025
《換/幻妻》讀劇導演藉由聲音、身體、影像與聲響的調度,將本劇對於婚姻的討論從個人感情層面拉到社會層面,揭露了婚家持續作為勞動力再生展機制的困境,以及其與跨國高科技產業主導的全球勞動分工共享的底層邏輯。
4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