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所以要得《紅鬃烈馬》
10月
29
2012
紅鬃烈馬(台北新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59次瀏覽
紀慧玲

《紅鬃烈馬》是經典老戲,老得有點「醬」,光聽戲名,不消停,可能就直接跳過。說「醬」有點不遜,但成色墨重,光澤油黑,有點翻不出新鮮玩意兒的保守固執。又論劇情,同樣老字號的《四郎探母》明明白白一齣家國興亡、親情離散悲喜人倫忠孝難兩全大戲,比起來《紅鬃烈馬》更像家庭八卦連續劇:先是王寶釧與父親決裂,剜了雙眼都不會回家祭父的狠話都說出口了,再則薛平貴從軍別窯與妻王寶釧告別,二人哭得抽噎,薛平貴的靠旗跟著科科地抖顫,像極孩童哭鬧,然後倏忽十八年後薛平貴回來了,武家坡前戲妻,左摸一把,右覷笑一聲,很把觀眾搞笑,最後王寶釧與代戰公主二女共事一夫,「同掌朝陽」,二人「伊哪個哪個哩」唱著西北小調,歡喜之情也讓人匪夷所思。

但,這都無損於她做為經典老戲之列,原因無它:唱唸做打畢於一功,〈別窯〉幾乎一句一做工,身段設計之妙宛若崑曲;〈武家坡〉集中唱工,老生青衣幾段唱緊咬不放,層疊推進,實在精彩;〈大登殿〉歡喜團圓,老生、青衣、老旦、末、淨全出,個個有表現;加上〈銀空山〉的開打、起霸,真箇文武輝映,冷熱交織。尤其文詞淺白,像一湯水──理所當然這是因應鄉俚通曉之需,也道盡它出身花部亂彈的身世──幾無文采可言,但基本功若到位,揪著觀眾又哭又笑,情感是直接而生動的。

這般老戲,演「醬」了就沒什麼可談的。但日昨看新劇團貼演《紅鬃烈馬》,照「舊」搬演,卻「新」意盎然。讓人精神振奮,亢進不已的原因不出奇,都只在「新人」身上。

新劇團「新老戲」系列號召老戲迷,饗以老戲「整舊如新」或「新編老戲」,過去多年主要由不老文武老生李寶春獨撐大局,多次邀得大陸名淨(尚長榮)、名丑(孫正陽)、名旦(薛亞萍、李靜文、閻桂祥)助陣。近十年來,復興劇校二十四期的青衣花衫黃宇琳冒出頭來;此番更請來當年北京少兒團來台一時驚豔的梅派青衣陳晨(與黃宇琳分飾王寶釧),本地國光藝校七期青年老生李侑軒(與李寶春分飾薛平貴),同為復興二十四期的老旦李璟妮(飾王母),加上同樣出身復興的武生徐國智(飾高嗣繼),集〈別窯.武家坡.銀空山.大登殿〉為一晚三個多小時的戲,正由於青年演員表現出色,絲毫不帶油氣,把箇《紅鬃烈馬》唱得掌聲掀棚炸頂,回味無窮。

〈別窯〉一折,李寶春出場站定,觀眾就爆雷,待黃宇琳一出,掌聲更響,只見她四平八穩,端個正工青衣款步移形;嗓音溫潤,不冷不燥,恰到好處。相對李寶春略顯激越的作表,黃宇琳情態冷靜,劇情動機落在薛平貴,但送別一幕,薛平貴牽馬,王寶釧急追,三次圓場由緩入急,腳下碎碎疊疊前進,功底畢現。

〈武家坡〉一折全仗唱工,陳晨出場略顯緊張,四句慢板咬字吐韻未見跌宕,但音色水亮;薛平貴改由李侑軒飾,個頭扮相都顯清矍的他,嗓音也清越,用嗓走楊派路數,果然蒼勁有味,加以懂得做戲,逗妻逗得十分得心應手。兩人一段西皮快板對唱雖然沒得到全采,但陳晨愈唱愈好,陳晨後段與李寶春對手更穩住了平衡,也演出了王寶釧貞女烈性。

〈銀空山〉此次僅演部分,重頭戲落在武生高嗣繼身上,徐國智個頭扮相均優,腰腿帶勁,踢腿、射燕、鷂子翻身不抖不亂,更難得是還有一副寬嗓,殊屬「奇貨」。黃宇琳改扮代戰公主上,紮靠、耍槍、掏翎、跌坐,樣樣俱佳,觀眾對這位文武全才佳麗讚愛不絕,掌聲總是如潮一波波蜂湧而出。

〈大登殿〉全團上檔,一生二旦固然叫采,只出台唱得兩句的老旦李璟妮叫人驚艷,直衝腦門的柱型嗓音破空而出,一時讓人腦門跟著發漲,曾幾何時台灣還留得了一位老旦?紅鬃烈馬,果真稀品。

這多位青年後起之秀,加上李寶春坐鎮,穩紮紮唱了一台很容易又不容易的戲。說容易,原來,打從學生坐科時期就開唱,唱糊了大有可能;說不容易,江湖各大門派必備此戲,而且從未添油加醋,就得老老實實唱,如何唱得觀眾歡喜,但憑角兒們丰采。新劇團《紅鬃烈馬》也不改頭,更不換面,規規矩矩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全照譜走。不見學生模樣清澀,但見新科人才整飭邊式,俱不含糊,這才讓人重新洗去過去混沌沌印象,重看《紅鬃烈馬》,原來這般喜怒哀樂,平易近人,真真民間文化珍寶也。

《紅鬃烈馬》

演出|台北新劇團
時間|2012/10/25日 19:30
地點|台北市新舞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