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所以要得《紅鬃烈馬》
10月
29
2012
紅鬃烈馬(台北新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639次瀏覽
紀慧玲

《紅鬃烈馬》是經典老戲,老得有點「醬」,光聽戲名,不消停,可能就直接跳過。說「醬」有點不遜,但成色墨重,光澤油黑,有點翻不出新鮮玩意兒的保守固執。又論劇情,同樣老字號的《四郎探母》明明白白一齣家國興亡、親情離散悲喜人倫忠孝難兩全大戲,比起來《紅鬃烈馬》更像家庭八卦連續劇:先是王寶釧與父親決裂,剜了雙眼都不會回家祭父的狠話都說出口了,再則薛平貴從軍別窯與妻王寶釧告別,二人哭得抽噎,薛平貴的靠旗跟著科科地抖顫,像極孩童哭鬧,然後倏忽十八年後薛平貴回來了,武家坡前戲妻,左摸一把,右覷笑一聲,很把觀眾搞笑,最後王寶釧與代戰公主二女共事一夫,「同掌朝陽」,二人「伊哪個哪個哩」唱著西北小調,歡喜之情也讓人匪夷所思。

但,這都無損於她做為經典老戲之列,原因無它:唱唸做打畢於一功,〈別窯〉幾乎一句一做工,身段設計之妙宛若崑曲;〈武家坡〉集中唱工,老生青衣幾段唱緊咬不放,層疊推進,實在精彩;〈大登殿〉歡喜團圓,老生、青衣、老旦、末、淨全出,個個有表現;加上〈銀空山〉的開打、起霸,真箇文武輝映,冷熱交織。尤其文詞淺白,像一湯水──理所當然這是因應鄉俚通曉之需,也道盡它出身花部亂彈的身世──幾無文采可言,但基本功若到位,揪著觀眾又哭又笑,情感是直接而生動的。

這般老戲,演「醬」了就沒什麼可談的。但日昨看新劇團貼演《紅鬃烈馬》,照「舊」搬演,卻「新」意盎然。讓人精神振奮,亢進不已的原因不出奇,都只在「新人」身上。

新劇團「新老戲」系列號召老戲迷,饗以老戲「整舊如新」或「新編老戲」,過去多年主要由不老文武老生李寶春獨撐大局,多次邀得大陸名淨(尚長榮)、名丑(孫正陽)、名旦(薛亞萍、李靜文、閻桂祥)助陣。近十年來,復興劇校二十四期的青衣花衫黃宇琳冒出頭來;此番更請來當年北京少兒團來台一時驚豔的梅派青衣陳晨(與黃宇琳分飾王寶釧),本地國光藝校七期青年老生李侑軒(與李寶春分飾薛平貴),同為復興二十四期的老旦李璟妮(飾王母),加上同樣出身復興的武生徐國智(飾高嗣繼),集〈別窯.武家坡.銀空山.大登殿〉為一晚三個多小時的戲,正由於青年演員表現出色,絲毫不帶油氣,把箇《紅鬃烈馬》唱得掌聲掀棚炸頂,回味無窮。

〈別窯〉一折,李寶春出場站定,觀眾就爆雷,待黃宇琳一出,掌聲更響,只見她四平八穩,端個正工青衣款步移形;嗓音溫潤,不冷不燥,恰到好處。相對李寶春略顯激越的作表,黃宇琳情態冷靜,劇情動機落在薛平貴,但送別一幕,薛平貴牽馬,王寶釧急追,三次圓場由緩入急,腳下碎碎疊疊前進,功底畢現。

〈武家坡〉一折全仗唱工,陳晨出場略顯緊張,四句慢板咬字吐韻未見跌宕,但音色水亮;薛平貴改由李侑軒飾,個頭扮相都顯清矍的他,嗓音也清越,用嗓走楊派路數,果然蒼勁有味,加以懂得做戲,逗妻逗得十分得心應手。兩人一段西皮快板對唱雖然沒得到全采,但陳晨愈唱愈好,陳晨後段與李寶春對手更穩住了平衡,也演出了王寶釧貞女烈性。

〈銀空山〉此次僅演部分,重頭戲落在武生高嗣繼身上,徐國智個頭扮相均優,腰腿帶勁,踢腿、射燕、鷂子翻身不抖不亂,更難得是還有一副寬嗓,殊屬「奇貨」。黃宇琳改扮代戰公主上,紮靠、耍槍、掏翎、跌坐,樣樣俱佳,觀眾對這位文武全才佳麗讚愛不絕,掌聲總是如潮一波波蜂湧而出。

〈大登殿〉全團上檔,一生二旦固然叫采,只出台唱得兩句的老旦李璟妮叫人驚艷,直衝腦門的柱型嗓音破空而出,一時讓人腦門跟著發漲,曾幾何時台灣還留得了一位老旦?紅鬃烈馬,果真稀品。

這多位青年後起之秀,加上李寶春坐鎮,穩紮紮唱了一台很容易又不容易的戲。說容易,原來,打從學生坐科時期就開唱,唱糊了大有可能;說不容易,江湖各大門派必備此戲,而且從未添油加醋,就得老老實實唱,如何唱得觀眾歡喜,但憑角兒們丰采。新劇團《紅鬃烈馬》也不改頭,更不換面,規規矩矩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全照譜走。不見學生模樣清澀,但見新科人才整飭邊式,俱不含糊,這才讓人重新洗去過去混沌沌印象,重看《紅鬃烈馬》,原來這般喜怒哀樂,平易近人,真真民間文化珍寶也。

《紅鬃烈馬》

演出|台北新劇團
時間|2012/10/25日 19:30
地點|台北市新舞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
導演似乎僅是運用舞者「拼貼」出全戲的情感厚度,導致現代舞與戲曲演員表演似乎各成一區,觀眾無需藉由舞者的表演,來感受角色的內在複雜情感。
6月
25
2025
就整齣戲來說,對比構成發展主線。行當面可見正生和採花,角色面是濟公和女媧,兩組對照角色既有呼應,軌跡又不同。演員們善用唱、唸、作、打創造出生動具體的角色形象,一招一式堆疊戲肉
6月
25
2025
附身,其實也讓《幽戀牡丹》形成多重樣貌,從「情節架構的層疊與綿延」到「人物與演員間的扮演關係」,讓多具有不同名字、卻是相同身體的軀體,在實情假意、真相謊言間游走。
6月
19
2025
《戲神養成記》作為三十年大戲,除了是尚和階段性的成果展現,以戲神與劇團入題,也帶著對於這三十年來經營劇團的省思與心得,對自我的承擔給予期許及肯定。
6月
18
2025
作為新生代的跨界創作,筆者未見其具備青年跨界應有的「衝突感」與「破格感」。跨界是否僅止於形式的並置?是否還能更進一步——解構並重組彼此?本劇標榜舞蹈與戲曲融合,但實際觀看下來,兩者卻往往各說各話,難以達成真正的交融。
6月
12
2025
整體而言,本劇仍不失為一次成功的改編,不但貼近傳統歌仔戲的大眾口味,也為本土劇團示範將來跨國合製、或深化表演語境的可行路徑。
6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