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夢路上的我們《靈界少年偵察組Ⅱ-打怪就是要組隊呀!》
七月
16
2018
靈界少年偵察組Ⅱ-打怪就是要組隊呀!(春美歌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32次瀏覽
薛映理(社會人士)

2017年7月,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與高雄春天藝術節聯合製作,召集年齡約8至30歲間的素人演員與南部知名戲班第二代(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春美歌劇團、明華園日字戲劇團、藝人歌劇團、勝秋戲劇團等),廣召青年習藝樂師,邀請臺灣豫劇團、栢優座導演許栢昂、身段指導黃宇琳,臺語語韻指導黃雅蓉等多位藝師,以「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進行為期將近一年的訓練。

以靈、人、魔三界分野,首發作品《靈界少年偵察組》,以龍天佑(吳奕萱飾)與靖凌飛(孫凱琳飾),身在靈界學園修煉的兩大風雲人物為主線,兩人與戲班少女程筱芸(陳昭薇飾)結識,為了保護戲班裡的所有人,與企圖為害人間的魔界反派舞焰兒(梁瓊文飾)及夜魔(郭宗翰飾)進行對抗的冒險旅程。今年3月加入秀琴歌劇團第二代演員張心怡及其他素人演員,先於岡山文化中心「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演數齣傳統折子戲,以戲帶功,砥礪演員基本身段及對角色掌握,後於7月發表續作《靈界少年偵察組Ⅱ-打怪就是要組隊呀!》,做為今年高雄春天藝術節的壓軸演出。

延續前作設定,龍、靖二人繼續他們的修煉之旅。在靈界學園的一次模擬測驗中,因未達成團隊合作打倒對手的條件而遭教官判定不及格;此時人間發生動物虐殺事件,龍、靖接獲任務通知,在教官幫忙下領取萌寵哮天龍(江怡璇飾)、小可貓(郭宗翰飾)一起前往人間查清真相,兩人前去探望許久不見的戲班少女程筱芸(陳昭薇飾),無意間發現戲班新成員莫一塵(張心怡飾),與程筱芸的良好互動,引起龍、靖二人暗地吃味。此時傳來戲班某成員消失一個月的訊息,經過追查方才得知對方捲入虐殺動物事件,龍天佑與靖凌飛察覺事有蹊蹺,兵分二路追查;舞焰兒(梁瓊文飾)自魔界派出的闇影使者口中得知「喚獸印」存在,企使利用喚獸印操控人類造亂,程筱芸於戲班的古董堆中找出此物,為顧及安全交付予莫一塵保管;龍、靖想出一計,與程筱芸三人合演〈穆桂英-轅門斬子〉折子戲,引誘舞焰兒前來。莫一塵則為人、魔混血出身,身為魔界堂主之一的他因血緣長期受到歧視,他偷走喚獸印,以為自此便能得到魔界大老認同,卻因非純種魔界種族無法駕馭喚獸印之力。喚獸印遭舞焰兒強奪並控制其神智,讓莫一塵聯合半獸人,回頭對付龍、靖二人。發生歧見的龍天佑與靖凌飛經過一番溝通後,雙方終於取得共識,救下遭受控制的莫一塵,三人齊力對抗舞焰兒,奪回喚獸印,為少年冒險旅程再開啟新的篇章。

褪去前作的青澀姿態,《靈界少年偵察組Ⅱ》仍以吳奕萱與孫凱琳所飾演的龍、靖二人組為述事主線,加入了新成員張心怡,以小生本位為核心。單元式結構較前作更顯嫻熟,能窺探出雙編劇(劉建幗與廖珮宇)意欲藉由靈界少年們的成長,推動可分開獨立觀賞的演出劇情,用類漫畫連載的模式,節目冊於2017年以漫畫風格繪製,2018年節目冊編排以漫畫分鏡方式為主,做出一系列的當代連本臺戲。

因應虐殺動物事件,編劇結合時下流行詞彙,讓協助辦案的萌寵小可貓與哮天龍,在名字、性格與外表上先製造鮮明的反差萌,讓小可貓直呼搭擋龍天佑為「顧廁所」的,點出人類在貓咪(皇)眼中的形象,就是不折不扣的剷屎官,並為兩位萌寵添加看似有用、實則擁有時間與資料容量皆有所限制的使用功能-影像回復(小可貓)及同步記憶竊聽(哮天龍)。針對兩位主要演員的基本特質,確立龍天佑身為學生會長的高人一等、靖凌飛衝動直率愛裝酷的個人形象,過程中更不忘呼應本劇主題,用喊口號的手法,讓雙主角在幾個幕次交換前,直呼:「打怪就是要組隊呀!」;龍、靖二人在戲班引誘舞焰兒時,運用燈光與多媒體幻化實景加入現場觀眾,帶入2018年3月於左營舊城,重新製作演出的《見城2.0》置入性行銷,強化觀眾印象。

《靈界少年偵察組Ⅱ》劇情著重於龍天佑、靖凌飛與莫一塵,三人之間的彼此信任與團隊合作,對於兩部作品中皆近乎扮演事件關鍵的核心人物程筱芸,跟與其抗衡的魔界反派舞焰兒,兩者個體形象於前後兩檔製作中皆明顯被弱化。少年英雄冒險旅程的編排模式,對應此次強調核心主題「彼此信任,團結合作」,突顯出劇作設計並未透過各角色之間的連結互動,成為推進劇情的最佳動力。靈、人、魔三界人物的衝突對立點顯得單薄,難以產生劇烈的化學效應;劇作本身呈現的架空世界細節設定亦不甚完整,得藉由服裝、舞美、燈光及多媒體提供視聽輔助。因同年三月先行「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以戲帶功」,以多齣折子戲組合,強化演員身段功法的訓練,對肢體語言的僵硬度略有鬆綁,唯演員咬字清晰度與唱腔運用,仍多有字音相連,聽來模糊或略顯中氣不足,難以掌握傳統曲調高音的狀況出現,是日後重製或延續新製作時,可再強化與改善之處。

「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自2016年開始,至2018年間已陸續推出兩檔製作,參與的相關人員,多半已經歷過為期兩年的相關專業訓練及製作,以《靈界少年偵察組》系列,結合動漫、多媒體、輕小說等流行元素,融入傳統歌仔戲底蘊,拉攏年輕族群,一步一腳印刻劃出屬於時下少年們的造夢路。為期三年時程的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將於2019年交出最終成績單,少年們的英雄冒險之旅,還會經歷過多少關卡,是否能夠開發更多劇場裡的動漫小宇宙?觀者如我,只能靜待下一個無限的再可能。

《靈界少年偵察組Ⅱ-打怪就是要組隊呀!》

演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高雄春天藝術節
時間|2018/07/09 14: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鄭成功斬妖除魔》使用傳統戲曲虛擬身段,音樂方面意外的「保守」,老腔老調很見功力,在唱腔營造了陳年過往的聲音;在龍碽打敗鳶妖,空氣拉砲一響,彷彿在告訴觀眾,這會是一場靈活機巧,越玩越嗨的演出⋯⋯
三月
21
2023
當代傳奇劇場以跨文化改編走出鮮明的特色,如今當代戲曲跨文化改編的作品屢見不鮮,《女神·西王母》看見了劇團力圖求新求變的決心,但同時也暴露了缺乏專業編劇與旦角戲的雙重問題。
三月
18
2023
寫意性是戲曲重要的美學命題。曾永義認為寫意性是戲曲在當代表演藝術中,無可取代的美學價值。身段是戲曲最基本的美學命題,透過戲曲演員的身段表現,就能展現人物性格與情緒、變化場景與氛圍。
三月
17
2023
回歸戲劇類型,公堂戲的結構並不複雜,其魅力或許就在正義伸張的痛快。公堂戲是媒介,也是入口,像圖騰般,勾連我們對公義的想像與模擬。無論出自實事或虛構,公堂戲都必須細膩梳理出虛擬的公義。因此,沉冤昭雪的結局,其實直指著人心所向。而善惡必報也暗合著民間信仰重視的勸善意圖。《郡馬斬子》最終帶給觀眾一個秩序井然的理想世界。一如民戲,顯示神人之間的無形連結,用某種不變的意念,回應劇烈變動的世界。
三月
11
2023
此次豫劇團演出的《求你騙騙我》為老戲新製,在原有的劇情架構上以生活化的台詞貼近觀眾,值得一觀的是,演員們挑戰相異的行當以及彼此對戲的默契令人感受到誠意滿滿。豫劇團在台扎根七十年,王海玲與朱海珊皆擔負起傳承的重責
三月
09
2023
行當制作為戲曲美學之一,強調表演技術與類型化角色的連結性。戲曲觀眾依賴聲腔和程式化表演認可角色。換句話說,觀演關係因「技藝」而串連。本劇巧妙利用此框架,透過跨行當扮演的不精準缺陷製造疏離,打斷觀眾審美,反向增強喜感。有效穿透文化、政治、社會、語言隔閡,藉著歡笑從劇場延伸至觀眾心智,並打開思索的平行宇宙。
二月
18
2023
布袋戲,一直在適應現代劇場,特別是「空間」——怎麼克服觀眾席與舞台的距離,讓相對小的戲偶被看見?如何讓操偶師在舞台上移動是有意義的?我認為,首演於2017年的《天堂客棧》除用音樂劇揭示義興閣掌中劇團主演王凱生的才華,同時是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空間的範本,用最低成本成為「全能空間改造王」。
二月
15
2023
回歸歌仔戲重視的戲肉戲骨論,全劇戲肉落在殺子碎屍一折,這段過去不見容的敘事,放在當代依然衝擊,其他枝節則是強化戲感的戲骨。但對我來說,徐氏殺子的理由和掙扎過程,遠比殺戮本身重要。
一月
12
2023
國光劇團的新版《西廂記》企圖將兩位當家女旦戲份平分秋色,塑造一靜一動的畫面,將婉約柔美與嬌俏活潑互現,同時代表內斂與直率的兩種不同女性類型。
十二月
2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