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白噪音》以醫療視角揭露令人不忍直視的事件真實性,同時塑造了一群為民主自由而奉獻生命的受難者身影,雖然敘述結構有些跳躍和斷裂,確有很強烈的渲染力。(楊禮榕)
8月
26
2019
1176
可以說,聲稱民主價值的媒體社會,托住的卻是軍事政體的威權。這造成民眾對議題討論的欲求,並希冀藉此轉化社會的方向。雖然,這樣的行動式劇場,無法立即帶來社會變革,卻朝著變革的方向邁進。(鍾喬)
4月
17
2019
2040
所謂的侷限,要去思考劇場人和民眾的需要。回到班雅明,創造了一個新的生產關係,是由知識人、藝術家或劇場人的共同創造新生產關係,我們和民眾一起創造,這是布萊希特的重點。你和觀眾一起創造新的生產關係的時候,戲劇本身對於現實開始有反思。(楊禮榕、評論台編輯群)
3月
13
2019
1625
回到今天的主題,如果要講的是直接的現實改革的話,要這個認同幹嘛?現在做的凝聚認同,進入到政治參與層面的時候,凝聚認同是強化原本政治的慣性?還是破解它?認同不是不重要,而是「是什麼樣的認同」?認同在回應什麼樣的社會狀態?(楊禮榕、評論台編輯群)
3月
07
2019
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