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劇場,回到生活《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
1月
13
2017
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陳藝堂 攝,牯嶺街小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34次瀏覽
王威智(社會人士)

《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簡稱《生》)的觀眾進場被要求報上名號,由視障表演者李新寶在上舞台黑板逐次寫下名字。運氣好的觀眾可以被辨識出字跡;運氣差一些的,名字遭到覆寫而難以閱讀。看不看得見名字,或許不重要,在稍後的演出,你我的名字將由身體正常的表演者拭去。黑板再由視障表演者李新寶以字體放大十倍的形式,寫上唯一清楚可見的「幹」字。

整場演出是「幹」字的延伸身體演繹,生存的,性意涵的,鬥搏的身體。如開場,一男一女身體正常的演出者(黃柔閩和黃志勇),在舞台持續地直線移動。交錯行進之餘,雙方腰間伸出的雙手似乎擁抱著什麼,卻也讓觀者摸不著頭緒。表演者展示了常態的身體控制,亦帶出身體作為物質符號,在缺乏語言輔助时,充滿詮釋的不穩定性。

後續的數個演出段落,表演者的肉身質疑了個體和主語(你、我、他)的內在連結。姜聲國嚴重扭曲無力的肢體與發聲,鄭志忠強而有力的上臂及其萎縮的下半身,兩人自身獨有的肉體形態與移動方式,比方說鄭的倒立,為觀眾呈現身體的異質軌跡。所謂正常的我,至少部分建立在對於身體異常的無知無覺之上。《生》則要求觀者直視身體的不可共量性,我、他之間從來不能簡單互換。

諸位讀者,為了深化演出的意義,請耐心地容許我岔一下題。

一天,當我坐公車時,有位明顯是唐氏症的中年女士上車。車身搖晃,她不小心撞了我一下,說了聲疑似抱歉的話。用疑似是因為,事實上我無法聽懂她在說什麼。不久事件發生了。另一位中年男士要下車,經過女士身邊時,一時沒抓好扶手,又因為車子搖晃,舉起的手直接肘擊該女士的右臉頰。女士隨即抱著臉痛苦地說著什麼,男士則輕抱她的頭,不斷「對不起」。四周觀者與我面面相覷。

我對此事件感到強烈同情,然而亦不禁困惑起來。假如那位女士沒有明顯扭曲的外觀,難以理解的發聲,關於她的遭遇,我是否仍會移情?如果今天是一位高壯年輕男子被肘擊,我可能毫無感觸。究竟我的反應是源自對「異常」的同情,還是對於不幸的感傷?

面對《生》,我同樣猶豫,決定不了與表演者的關係。

或許身體一直都未能由自我完全掌握。哲學家尚-路克‧南西(Jean-Luc Nancy)在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後,對著自己身體內的心臟感到疑惑──身體還是自己的嗎?公車事件與《生》的意義在於,揭示人事實上不斷地透過鑲嵌於自身那「正常」身體所看出去的平凡視角,與異質的他者之身反覆協商。所謂異質不單指他人的身體,更有存在於自我肉身中的潛在變化──因病痛而變化成為非正常的狀態,因任何無法預知的意外而去詰問習慣的常態。《生》編輯了複合腳本,以殘、病在劇場製造意外,敞開了身體溝通的脆弱網絡。

於是,鄭志忠一百八十度迴轉時,雙腳如鞭子打在與他反覆纏鬥的李新寶臉上。不知是意外或是排演的重擊,同時敲打著觀眾神經。移情與否,是情感投注,亦是倫理選擇:是誰,又要以怎樣立場去感受痛苦?《生》顯現了正常的建構性,將擁抱「非常態」的種子埋在觀眾內心,留待人走出劇場,回到生活中檢討。

《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

演出|身體氣象館
時間|2016/12/31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殘缺的身體挑戰了觀者對既定活動想像的認知,這些移動凸顯身體多樣性的可能,好似在告訴觀眾,本來就是有這般不盡相同的移動和使用身體的方式,在劇場巧妙的美學融合下,觀看的權力位置似乎被打破。(張懿文)
1月
04
2017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