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的幽默《沢則行童話集》
7月
16
2019
沢則行童話集(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91次瀏覽
謝鴻文(特約評論人)

素有「幽默大師」名號響於世的林語堂,在1932年發表的〈答青崖論『幽默』譯名〉一文中論道:「『幽默』家視世察物,必先另具只眼,不肯因循,落人窠臼,而後發言立論,自然新穎。」林語堂於此標舉了幽默美學的呈現,歸根究底在於創作者觀察事物,能提出異於他人的觀點,不肯因循則見創意,幽默有趣便由此而生。先引林語堂這段話,正可用來說明Nori Sawa《沢則行童話集》這場演出為何幽默有趣,在令人開懷大笑的同時,又能感動省思其背後創作意念的形成,關鍵就是創意突出。

這是一齣單人獨角偶戲的演出,幾個故事段落之間的安排連結雖然不甚明確,且略顯鬆散似拼盤集錦;可是Nori Sawa另具隻眼,發揮了他獨到的眼光,加上善用各類型的偶,遂能讓我們都熟悉到爛的童話《三隻小豬》和《小紅帽》,竟然轉變出許多不同凡響的新點子,宛若看一則新故事。

演出第一段,出場的偶是一隻毛毛蟲,這隻毛毛蟲大概幻想自己能變成星星,最後也真如願,把自己身體凹折、扭曲成了星星,和天上的星星愉快地搖擺著。不用任何語言,這樣的偶戲表演,傳遞了很真實的想像力量,使觀眾與毛毛蟲相融同契,共同經歷了一段愉悅的蛻變過程。

到了《三隻小豬》一段,三隻小豬由布偶表現,大野狼則由Nori Sawa扮演,原本配合操偶的黑色服裝,此刻搭配上手的形體構成大野狼的嘴巴,輔以幾聲有點沙啞的嚎叫。當他眼光掃向前排的幾位孩子,露出饞餓詭異的笑容後,慢慢逼近孩子,旋又轉身望向舞台的舉動,既是巧妙的互動,又帶著緊張刺激效果,引人期待想觀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大野狼要將茅草屋、木屋和磚屋吹倒,隔著一些距離,以空手道的身體形勢,結合呼氣聲音,成就出如中國武術「隔空打牛」的效果。再注意看三隻小豬各自蓋好房子後,三隻小豬恭敬有禮的向房子問候感謝,更是具體而微的展現出日本人主客之間相互尊重、謙敬的「和敬」文化精神。

現居捷克布拉格的Nori Sawa,是在1992年被日本文化部選中至歐洲交流開始接觸西方偶戲,從他身上可以看出跨文化的相遇,化衝突為和諧的互鑑互通。在他應用已過世母親遺留傳承下來的日本和服布料,裁製成非日本人形淨琉璃的歐式半身偶演出一段,是這齣戲最沉靜優雅,並在略為抽象的表現裡帶著濃郁情感的演出。此種半身偶還能瞬間變換出另一個造型的偶頭,再結合面具偶的特色,還可隨意脫卸出如蝴蝶的造型,機關設計精緻巧妙,讓偶可以替代多個角色演繹故事,把偶戲的純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至於壓軸的《小紅帽》一段,以紙偶投影,演出當下示範了剪紙的工藝,簡單幾刀就把小紅帽的模樣剪出,再結合手影象徵的大野狼,毫不拖泥帶水的戲劇節奏快速進行到「大野狼吃了奶奶和小紅帽」的橋段。此時,舞台上的白紙疊合了抖動的色片,視覺上幻化成了大野狼的肚子,這個畫面很有趣,是我看過眾多《小紅帽》兒童劇中第一次有人如此創意表現。更驚奇的是,前面用來剪紙的剪刀,這時「喀嚓喀嚓」作響,真的將白紙剪開,意喻獵人解救了奶奶和小紅帽,獵人是誰?當然是Nori Sawa啦!最後他以英雄之姿,假裝牽著奶奶和小紅帽一起鞠躬謝幕,實在是可愛逗趣極了!

最後,再用林語堂的思想觀點來說:「幽默有哲學的深度,文學的內涵,教育的影響,和娛樂的效果。」Nori Sawa的《沢則行童話集》不就完完全全印證了。

《沢則行童話集》

演出|Nori Sawa
時間|2019/7/6 15:00
地點|利澤國際偶戲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加冕禮成,除了至上的冠冕,馬克白又以垂落的破鑼為假面,不露真容地竊佔所有明日。但白大鉉告訴我們不必絕望——表演雖一度弄假成真,但舞台與演出早已設下時限,冠冕由塑膠所製、銅鑼既不能重圓,權力者當然不能永恆在位。
11月
19
2025
全劇的短景皆以相對輕薄的篇幅展演,可見演員不斷於不同角色之間轉換的功力,篇幅的短促卻使人難以得到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較難深入理解角色內心,以寫實表演為基底的處理手法,似乎難以讓這些現象的荒謬性成為真正的奇觀。
11月
17
2025
《寶島一村》不僅是一部關於眷村的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再現歷史」的劇場體驗。它讓觀眾在回味與疑惑之間,重新經驗歷史作為一種活的行動——可被身體感知、也可被再度想像。
11月
14
2025
《了解了》有以表演者本身精湛實力收服觀眾的讚嘆,也有在觀眾佈下的陷阱裡努力存活下來後的拍手叫好,段子《ABC》結束得無厘傻氣,觀眾仍報以客氣禮貌的笑聲作為回應。
11月
12
2025
然而刺激越是強烈,亞洲就越是被概念化與抽象化。以小吃攤為中心的雙層設計,更強化了「亞洲作為他者」的舞台效果。當兩位食客上前,他們碰到的不是在乙支路三街或者西面經營布帳馬車的某位南韓大叔,而是旅外已久、表演資歷深厚的Jaha Koo。
11月
07
2025
當所有藝術形式都可自由融合,馬戲若不再以其獨特的身體語彙說話,終將在劇場化的潮流中被同化。而《奔》的美,在於它如何赤裸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疲憊與矛盾——亦讓我們看到馬戲正奔跑於兩個極端之間:渴望成為詩,但也害怕失去根。
11月
07
2025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