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必須「大小聲」——《漫才日曜日》
4月
08
2022
漫才日曜日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15次瀏覽

張又升(專案評論人)


這次的《漫才日曜日》由四組團體連袂演出:漫才少爺、菜冠雙頭、乾拌麵、海放小子。在團體依序登場自介後,他們首先各自帶來一段漫才,隨後在台上一起玩遊戲(大喜利)。雖然在整場演出中,遊戲的部分超過一半,但漫才中的某些現象卻值得一提,尤其是高分貝的菜冠雙頭,因此本文只聚焦在活動上半場。

小偷、Have Fun、隔離後還是隔離

乾拌麵的段子是演過相當多次的「小偷」,由大弋和夏普討論彼此的志向開始。幾處笑點來自裝傻把小偷的「偷」置入「偷窺」等跟物質盜取無關的動作,小偷的意義因而被模糊化並擴張。再一次,我認為乾拌麵更適合主持,尤其可見於所有團體講完漫才後,夏普流利解說遊戲規則時,論其台風、語速和腔調,都頗有風範。

海放小子曾經解散,除了今年一月的表演,平時難得同台。兩人的段子似乎不及演員特質來得趣味,不管是裝傻還是吐槽,發發和哈利的面部表情均略帶一股無辜、隨喜和淡定。未在演出時也充斥著「好啊,怎麼樣都可以」或「我怎麼會在這?不知道,但也沒關係」的和諧──抱歉必須承認,打字的此刻,觀演時明明清醒的我,卻怎麼樣都想不起他們漫才內容到底講了什麼。之所以執意寫下此段落,是因為我相信這樣的失憶不是特例,值得後續討論。

漫才少爺的兩位演員太田和三木過年前曾回日本,現在再次來台表演。也因此,他們的段子與台日兩地往返有關,開了隔離十四天的玩笑:隔離完直接回日本或台灣繼續隔離,幾乎沒有玩到,前往異地仿佛就是為了隔離(由於回日本待了一些時間,所以他們自嘲快忘了中文怎麼說)。隨後,太田說要帶媽媽來台灣,而三木則搞笑說要帶他們去菜市場的段落相當趣味。

之所以跳過菜冠雙頭,先提漫才少爺,是因為這麼做有助於切入本文的主題:演員的音量。

漫才少爺在四組演員展開段子前的自介階段,即配合主持人的「反話攻勢」回答自己「討厭台灣」──三木超大聲喊出。漫才少爺兩位中文不太輪轉的演員,時常透過音量的提高助長氣氛,似乎不這麼用力,許多想呈現的舞台效果是達不到的。

主修高分貝大聲系

在當晚的台灣演員中,菜冠雙頭便能被歸類為這種「大小聲」(台語)系的漫才團體,相信看過他們表演的觀眾都不會否認。菜頭和冠冠的造型和隨之而來的氣質,分屬「傻瓜」和「流氓」,但要論表演時的音量,兩人可謂不分軒輊。菜冠雙頭的表演全場最短,短到接續上台的漫才少爺都表示訝異,但我卻認為是這晚最好玩的。

菜冠雙頭兩人的對話,從《海賊王》主角在中台兩地翻譯名稱的差異入手,隨後大開諧音和音韻的玩笑。對著同一支麥克風,菜頭和冠冠分立兩旁,一人不斷說著「下屬/笑鼠/嚇屬(死)」,讓大家混淆到搞不清楚聽見了什麼意思,稍後,他們乾脆將台詞置換成電影《咒》的金句「火佛修一,心薩嘸哞」,雙手結印,玩起流行的電影哏。牛頭不對馬嘴,完全無厘頭,演員表情卻又真摯而誇張,煞有其事。菜頭的肢體時而跟著音量的大小激昂擺動,激動程度全場最高。冠冠雖然人高馬大,但高聲叫喊配上大動作,一點也沒讓人覺得不流暢。

顯然,除了大動作,高分貝在漫才中同樣重要。這兩種「可見」和「可聽」的肢體動作,有別於撐起笑料的文本或概念(在表演藝術的傳統中屬於編劇的工作),雖不是根本的,卻絕對不可或缺。如果裝傻依靠的是一種「理所當然」或「自以為是」,吐槽是一種「規範」和「勸戒」,那麼兩者要自我貫徹,當然必須「大聲一點」,盡其所能地表達、表現。於此,那些暗啞無形,尚處於想像世界,未成為文字的「文本」,才得以進入世界,落實在我們眼前。

「大聲」代表著「好想讓你知道、好想對你訴說」的心意,結果演員們吼出的內容卻莫名其妙,沒有明確所指,這本身就是一場荒謬,有其可笑之處。如此的喧嘩延續到活動下半場,為同樣鬧騰的遊戲開了一個歡暢的場。

《漫才日曜日》

演出|漫才少爺、菜冠雙頭、乾拌麵、海放小子
時間|2022/4/03 20:00
地點|23喜劇俱樂部 Two Three Comedy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裝傻和吐槽方面,有演員認為吐槽能勸阻別人,能夠帶來「阻礙」或「規勸」的快感。雖然如此,當兩個演員都是吐槽或裝傻,演出卻絕對進行不下去,因此兩個選項勢均力敵。(張又升)
5月
31
2022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