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失誤卻依然難能可貴——《永恆的嘆息—殷巴爾與馬勒第九》
4月
28
2022
永恆的嘆息—殷巴爾與馬勒第九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18次瀏覽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對於許多愛樂者而言,馬勒的音樂之所以吸引人,在於作曲家藉由數十分鐘的音樂,將宏大無邊的宇宙,與內心最深處的低鳴乘載於作品之中。如此效果力十足的音樂,只要能掌握大概的輪廓,皆能得到八分正面的評價,這也是為何馬勒作品時常被演出的原因。

但從另外的角度說起,演奏馬勒作品的困難之處,在於樂手如何突破各種演奏極限 —— 無論是用力度、音高、張力表現直達天際的澎湃,或是要百人樂團為幾乎聽不見的弱音賦予能量的集中意志。不喜歡馬勒作品的人,最詬病的恐怕是他跳躍式的樂思,與難以梳理的音樂章法;彷彿穿梭在不規則的形狀間,突破一關關的演奏障礙。

換句話說,能直入聽眾心坎的完美演奏,實則鮮已。


有捨才有得,才是藏拙之道

平心而論,伊利亞胡‧殷巴爾帶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的馬勒「第九號交響曲」,就演奏失誤狀況而言略顯頻繁;如果聽眾追求完美,是非得唱片中的天團水準才能消化的音樂饕客,恐怕只有失望可言。然而筆者在聆聽後卻認為,北市交本次的演奏可能難與名盤等級的演出沾上邊,但論音樂的處理與使用,仍有不少令筆者印象深刻之處,並不猶豫地給予正面評價。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以極弱音開頭,用朦朧感呈現出似夢似真的情境,慢慢渲染成一張完整的畫面,好似躲在棉被裡帶著氣音的慢速私語;殷巴爾與北市交卻直接穿越薄暮,以「接地氣」的聲響示人,使音符並非飄浮在空中,而是紮實地踩在地上。喜愛這首作品的聽眾,相信對本曲開頭皆有屏氣拖行的期待,力度上亦是在輕與極輕之間變化,然而殷巴爾則用極度流暢,以絲毫不憋屈的直率來處理第一樂章。雖然這對神秘氣氛的營造打了不少折扣,但同時也降低了本就難以達成的演奏門檻,無論是實際面的樂器控制,或是精神上的集中,不確定這是否為殷巴爾選擇帶北市交走的捷近,但以北市交的演奏狀況,這種詮釋手法的確可以繞過一部分失誤的可能。當然,這麼做依然犧牲了本應更具象的力度變化,原本該是洪流傾巢而下的片段也會覺得略少一些效果,而樂思轉換也變得相對不明顯。


失誤也掩蓋不了那屏息凝神的一刻

第二樂章,是帶著田園風的民歌舞曲,在演奏上並非追求細膩音色與枝微變化,而是土味帶出的荒謬感。整體而言,北市交的演奏相比第一樂章更有把握。殷巴爾的活力時常令筆者覺得有如拎著樂團的脖子快跑,也絲毫不覺得他是一位近九旬的音樂家,節奏清晰的齊奏樂段相當有效果,但在數個織度較為單薄的過門,便顯得少了些等值的生氣;幾處可以利用的速度變化,也僅以流暢帶過。到了第三樂章的戲謔曲,殷巴爾的精力絲毫無法被遮掩。只是在這種旺盛的活力下,樂手勢必有不少的壓力,樂團也在自我控制上略顯不足,管樂也有數處明顯失誤,頗為可惜。

第四樂章的慢板,許多人會將之詮釋為馬勒對生命的內心傾訴。北市交的演奏相當賣力,弦樂團員的賣力相信連末排觀眾都可以感受到。殷巴爾的處理相比許多指揮的「重重舉起輕輕放下」,仍然保持非常強的流暢感,樂句間基本上沒有太多等待的時間。若是對照國家交響樂團上一季演出的本段,呂紹嘉緊抓每樂句的開頭塞入一個力氣的頓點,殷巴爾則是無比乾淨,讓音樂自然地堆疊;相對而言 NSO 或許做出了明顯的力度變化,失誤也略少於北市交,但筆者卻可以感受到北市交團員對殷巴爾的臣服與期待,並且為之賣力。

本場音樂會的最後三分鐘,以寧靜的慢板收尾。此時全場展現了極高的集中度,應視為極珍貴的現場演奏瞬間,而這可能也是全場音樂會唯一明顯做到弱音的片段。對筆者而言,一場音樂會可能遍佈失誤,但若能看見台上樂手對指揮的信賴報以賣力演奏,並讓音樂會現場成為眾人屏氣凝神的場域,則是當代瞬息萬變的都會生活下,最好的感官體驗。就算僅有短暫一刻。

《永恆的嘆息—殷巴爾與馬勒第九》

演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伊利亞胡‧殷巴爾
時間|2022/4/22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