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女節相遇《2017女節「育」之章、「鬧」之章》
8月
09
2017
魔朵繪畫時光屋(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19次瀏覽
張懿文(專案評論人)

歷經二十年的累積,本年度第六屆女節以「女神」為題,探索魔精神怪照映芸芸塵世的嗔癡貪念,演出散佈在平日高高在上的藝術殿堂國家戲劇院,透過環境劇場的觀眾參與,直搗後台的神秘空間,讓觀眾看見不同的表演風景。

育之章:黃郁晴《美人》

演出地點是在國家戲劇院的行銷部會議室,一進入平常深鎖在玻璃門後的辦公空間,一群青春洋溢的高中女生,用可愛姿勢(如比「YA」)等,開心地與觀眾打招呼,這個作品描繪高中女學生的青春夢想,刻畫著將一去不復返的純情與青春氣息。觀眾們身上帶著「聯誼小卡」(但幾乎沒有使用到),坐在圍繞著馬蹄形辦公桌旁的椅子上,開始每人短短一分鐘左右的Speed Dating,女孩們一個接著一個,與對面的觀眾分享自己的故事與人生疑惑:「你有交往過男朋友嗎?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沒有男友.....那你有化妝嗎?什麼時候開始第一次化妝?....」對談喚起了一種幼時單純的記憶,直到女孩們在一個聲響後開始匆忙準備結婚進場、打扮化妝、穿上美麗但不合身的白紗,過程中還有台灣當代婚禮中典型的父母親友祝福影片,「新娘」拿起捧花,串著捧花的線交給每個觀眾,拿到捧花的幸運兒引來現場女孩的一陣歡呼,整個場景既是甜美的夢幻,又單純地讓人有些覺得近乎恐怖。接著女孩們躺在辦公桌面上,扭動身體,表現如生產陣痛與月經疼痛的不適,另一個金髮少女的單人演出,用身體的不同部位,如手、臀、腰和膝蓋搖著呼拉圈,在安靜中令人驚豔,年輕的身體表現著純熟的自在表演,讓人聯想到看破身體日常不適後的成熟。最後一個段落,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小小孩進入辦公室,她口述走入婚姻的過程,與小孩間互動的快樂與不後悔,然後女孩們在桌上擺著玩具火車軌道,在黑暗中玩具火車行駛著,而小小孩也在媽媽的攙扶下一步一趨的跟著火車前進,結尾呈現出一種童稚時期還能擁有樂觀歡樂的氣氛,未來彷彿充滿希望,還是充滿無限可能。

育之章:韓愷真《魔朵繪畫時光屋》

藝術家將戲劇院的名人堂改裝成西洋裸體畫的研習畫室,牆面上的男性巨匠藝術家照片也掛上如劉鳳學、碧娜鮑許、林麗珍等重要女性表演藝術創作者的肖像和一排一排的裸女畫,這個「畫室空間」擺著幾組桌椅,桌子上放著三顆蘋果和一張張畫紙、橡皮擦,而三個穿著希臘女神飄墜服飾的模特兒走入,脫下他們的白色垂墜衣袍,觀眾被邀請作畫素描練習,而三位模特兒與桌上擺飾的場景讓人聯想到希臘神話中的蘋果爭論與特洛伊戰爭。眾人在略微不安的心情下,靜靜地對著三位裸女作畫,當燈光轉換時,旁白開始訴說著裸體模特兒的心聲,而原本靜止不動的模特兒彷彿活了過來,根據口白內容擺弄著不同的姿勢,她們訴說著被物化和被視為物品的經驗,如被客戶品頭論足身材、皮膚彈性緊緻程度等,還有同行在工作結束後被接送時被侵犯的故事,而觀眾在現場作畫的過程裡,彷彿也成了畫室的客戶,隨著模特兒不被尊重的控訴,而逐漸感到成為加害者的不安,好似成了集體暴力的共犯一般,演出結束時讓人稍微鬆一口氣。而離場時,一個模特兒緊握著我的手,表情真摯不捨,那一瞬間感到很有人味的溫度,也有一點心碎。

鬧之章:陳昱君《起承轉合的板式搖》

結合京劇與現代性,串起女形、女聲的古往今來,最特殊之處是看京劇小旦的三寸金蓮,在演出中被一層一層撥開,彷彿那對女體幻想的神祕性也一併被解開,既是滿足人的好奇心,也是讓人親眼看見束縛的痛苦。演員黃宇琳一人分飾多角色,從邀請觀眾進場的現實角色、到年長的老婆婆、記者會現場的演員等,每個角色在簡單的服飾與道具(如扶手、披巾等)變化下, 透過演員的唱歌與口條表現顯得絲絲入扣,把傳統戲劇中少即是多的美學發揮的淋漓盡致,每個簡單的動作變化和走動,都帶來充滿幻象的空間,在留白中直接引領著觀眾進入想像的情境。而觀眾在國家戲劇院五號出口附近的「小森林」,漫步在剛過下過雨的潮濕環境中,亦步亦趨地進入表演者想要創造的時空中,此演出結合傳統與當代的創意,自然融合又充滿巧思。

鬧之章:林宜瑾《鑄生》

林宜瑾的作品宛若裝置藝術般,帶來時間性哲思。觀眾坐在竹蓆上,眼前是國家戲劇院旁的假園林山水,是豪雨過後的「中正紀念堂五號森林」,樹林間繫綁著大片的塑膠薄膜,而一旁裝載著電風扇吹著透明塑膠薄膜,帶來一種發光又漂浮的奇幻感,在潮濕又悶熱的空氣中,靜待舞者出場。舞者在還是充滿水氣的泥濘裡,緩緩移動,他們低沈的步伐,身穿白色透明的服飾,在半透明薄塑膠的遮掩下,有著一種儀式性的草根氣息,當舞者從遠方慢慢靠近,觀眾可以幾乎面對面的距離,觀看他們渾身是汗、濕黏的身體,在電風扇吹起的塑膠波紋之中,舞者的勞動也讓觀眾開始覺得黏熱、不透氣,但卻又在舞者輕緩的移動中,感受到一絲平靜。舞作末段,表演者口中含著燈泡,從嘴巴裡透出黃色光暈,黑暗之中,這些舞者彷彿一個個成了原爆或是來自未來的科幻物種,他們從嘴裡爆裂出光,面孔在黑暗中襯托下,彷彿成了發光的深海生物,為這個充滿宗教祭儀的作品,添入了神秘的科技未來性。

《2017女節「育」之章、「鬧」之章》

演出|黃郁晴、韓愷真、陳昱君、林宜瑾等
時間|2017/08/03 20:00(育之章)、2017/08/04 20:00(鬧之章)
地點|國家劇院辦公室及實驗劇場周邊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