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身體動力學《一般之歌第二部──磷火之海》
3月
24
2020
磷火之海(差事劇團提供/攝影曹禹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64次瀏覽
吳思鋒(2020年度駐站評論人)

新成型的磷火鑄型所繼前年九月在蘭嶼演出的《燃燒的風:一般之歌首部曲》後,在畸零的寶藏巖演出《一般之歌第二部──磷火之海》。此作由李薇、關晨引與黃緣文擔任舞者,根據相關資料,其明顯連帶的社會場景為1980年代迄今的蘭嶼反核廢運動,這些地向的作動,因而成了對「現代」吞噬「自然」的回應,也成了當前「土地」、「在地」詞語泛濫的反詰。從中反省現代文明的排除機制與線性進化觀,以及「犧牲體系」在國家內部分化的疊層。

「地」的意象在《磷火之海》無所不在,無論是通過舞者李薇的倒吊/掛,抑或舞者欲表現蟲化或動物性的趨/驅能狀態,而把頭埋入土裡或將身軀壓低的動作等。在此,人體與地心引力脫離了單純的物理關係,通過劇場的中介,再造為連帶蘭嶼反核廢的身體雕塑,以及他異性的美學向度。

也難怪,後段燃點的磷火,燃燒得如此溫柔而不殘酷,因為那些是達悟族文化裡,在天空的白色島嶼中,祖先的眼睛。又或者,當舞者跨入上層平台,倒掛於木槓,同時因為核廢料桶吊高,平行於偏上舞台中央的雙層平台上緣,兩者在位差上的疊置,遂激發出了一種行刑台的意象。令人顫動的是,行刑台上的犯人不是國家、不是政黨,而是一個先裸身倒吊,然後穿上(同樣掛在木槓上的)達悟族服的「一般之人」。換句話說,舞者才是被凝視的對象、獻祭的牲品。

因此當李薇躍上抱住核廢料桶,把過往在黃蝶南天舞踏團跳鋼管時散發的「死亡的性感」,變成通過人桶同一的作動產生的「犧牲的同在」,仍然具有他異性的會遇先於社會控訴、存在先於語言的意思。可惜的是,舞者沒能表現出徹底精神分裂的存在狀態,因而被裁減為相對同理的,身分的交換與代償,不然更能描繪歷史暴力內化的痕跡,以及難以言喻的疼痛。另一方面,也可以說,這是創作者守著相對嚴苛的、藝術創作者的代言界線所致。

在線上發布的前導文字,提及八零年代蘭嶼青年找不到詞彙表達核廢料堆放的焦慮,最後以「惡靈」(Anito)代稱。就此,舊的詞語寬大了自身,暫緩了部落青年的失語,驅逐惡靈的儀式做為一種集體的身體文化,取代了涵義明確的詞語。也許這正是為什麼舞踏/舞蹈得以介入的隙縫,因為舞踏/舞蹈的表現場所是語言之外的「餘地」。

雖然編舞者李薇說,她不認為她在舞踏,只是跳舞,但對舞踏在台灣的發展稍有接觸的觀眾來說,的確很難一下子把黃蝶南天舞踏團和磷火鑄型所分開。不過在此作,我們倒可以看到,磷火鑄型所的舞者們從眼神的放掉,到身體語言的鍛鑄,都不再刻意通過器官,如眼神、臉的扭曲等貼近舞踏的容器論,而嘗試從黃蝶南天舞踏團的影響、舞踏的日本身體文化,探出一條在混雜中創造以身為器的新路徑。事件及敘事亦相對具體,其中尤以眼神的放掉最令人印象深刻。

磷火鑄型所的舞者們,彷彿在說,不如讓我們先回到生之地,看看「我」如何活在他者裡面,在磷火的包覆與看顧之下。

《一般之歌第二部──磷火之海》

演出|磷火鑄型所
時間|2020/03/13 20:00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山城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磷火之海》的最後畫面並不張狂也沒有給予答案,卻在相依之中又回到那莫名的安詳寧靜。成蟲呼應著第一場的幼雛,蟲子們成長了,並從彼此競爭而彼此相依,自帶光亮,也帶著生命與抗爭的火種。(黃馨儀)
3月
18
2020
舞踏是庶民生活的表現,而庶民生活不是鐵板一塊,尤其台灣社會更是前與後殖民力量、西與東強權爭霸的交疊;即便在蘭嶼,純粹的前資本主義社會型態亦難復見,而基督教更已經是大宗。這並不是說我們就這麼承認、放任美國資本主義與西方現代性。恰恰相反,我們必須不斷與之對話和對抗,在亞洲也在它們內部思考反客為主的可能。(張又升)
3月
18
2020
若是未曾讀過小說原作的觀眾,或許會有點看不太懂舞蹈內容。但是那又何妨?專注欣賞舞蹈不失為美事一件,誰說改編作一定要為原作服務呢?
12月
06
2023
雞屎藤製作團隊不再高度依賴外部物件,為觀眾呈現一段詳實的紀實敘事,而是專注於舞者的身體詮釋,藉此表達他們對於人民與政權體制互動的思考。
12月
06
2023
然而,本該是烘襯身體表現的媒介技術,卻有種理論大於文本之感,倘若消除停止這些風格鮮明的音像效果,回歸舞蹈本身,究竟會剩下什麼?
12月
06
2023
更重要的,透過空間變體來架構議題時空的同時,TAI身體劇場也以舞蹈肢體加以回應從日治以來不同殖民政體如何改變原住民族的(勞動)身體,更形辯證。
11月
23
2023
透過作品,我們可以在有距離的、安全的狀態下感受真實世界裡正在發生的事,藉由想像,讓人類能夠同理遠方的苦難。
11月
22
2023
在《波》的身體動態上,除保有雲門既有的太極導引骨盆啟動、武術內功的下盤穩固,亦加入了popping、機械舞等街舞的元素,整體動作姿態更為快速、流變,線條更加綿長,沒有收束的動作。
11月
13
2023
莊國鑫住民舞蹈劇場《∞-無限循環》的極簡韻律,其底蘊是由阿美族的精神性概念出發
11月
08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