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淑媚遇見淑媚— 談「舞蹈.南方」《少女須知》+《淑媚》雙舞作的女性主體創作
12月
03
2021
淑媚(看嘸舞蹈劇場提供/攝影陳長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35次瀏覽

張淑媚(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前幾個月,看到網路宣傳嘉義縣民雄鄉表演藝術中心有個「舞蹈・南方」——看嘸舞蹈劇場於嘉義駐地創作的《淑媚》。可能是打死也不敢相信有我名字的舞作,就誤以為網路系統再進化,可以根據閱聽者的名字,即時調整顯示的名稱,經過不同朋友的提醒,我總算真的相信:有齣舞作是完全以我命名的。

就這麼特地提早從高雄回嘉義,前來這場結合《少女須知》與《淑媚》的雙舞作演出。對身為淑媚的我來說,這不只是觀看舞蹈,而是參與其中的一場體驗。


被凝視與被馴化的少女練習

前半段是編舞家蘇品文的獨舞《少女須知》,這是一個用身體發表的讀書心得。蘇品文頭頂著《美的歷史》一書,挺直背脊從容優雅地笑著,展現各種行為舉止:拿出行李箱的每一個物件,將筆電、咖啡杯、充電線、咖啡機、筆、書本一一擺放在適切的位置上,然後細緻地將咖啡豆加以研磨、將咖啡豆放入咖啡機、擺放好咖啡杯、等待咖啡的流出。從頭到尾,她細心完成每個動作,同時,從不忘記以微笑凝視著觀眾,完成自己手中的每一個動作。連蘇品文最後脫掉衣服,還有禮貌地把衣服摺好,放在適切的位置上,繼續以被凝視的裸體,費力而滿是微笑地,不斷擺出眾人認可的美麗體態,確認自己是在優雅的狀態下啜飲著一口又一口的咖啡。作品最後,頭上的書本突然瞬間掉落,少女陷入驚懼害怕,彷彿失去了指引,停頓數秒後,她低身再度撿起了書本,放回頭上,重新獲得安全感的少女此時卻不再笑得優雅,最終結束在無奈而勉強地笑容中。


少女須知(看嘸舞蹈劇場提供/攝影陳長志)

二十來分鐘的演出,我的眼光始終盯緊台上蘇品文的一舉一動。在那每一個被馴化的舉止中,我彷彿看見了自己,連慾望與身體都顯得如此得體、無可挑剔,更看見了很多很多跟我一樣的女孩,我們在長年社會化的薰陶下,早就適應了這世界對女孩道德的、行為的、身體的各種要求,那個奔放的、狂野的感受與身體呢?或許我們早已遺忘,更確切地說,是不習慣;我們更習慣的是教養與儀節。我們更習慣注視別人的眼光,專注在自己完美的形象上,卻往往忘了回歸當下,享受自己的一舉一動與身體感受。

弔詭的是,當限制解除後,我們又急切地找出規範好讓自己安心,彷彿自由與解放從不是少女所渴望的,舞作就在這個無奈中畫下句點。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有個期待少女解放的需求,還未被滿足,不過,從演出後的座談中得知,這是二十分鐘版,期待日後有機會看到完整的四十五分鐘版本。


淑媚們所綻放的女人花

接著,不斷的潺潺流水聲帶觀眾過渡到下一個舞作《淑媚》。淑媚是蘇品文媽媽的名字,也正是我的名字。

九位駐地舞者透過各自母親的意象,集體創造出一個屬於母親共同的生命歷程。舞作由梅艷芳的〈女人花〉和柏霖的〈1974〉兩首歌串聯。一開始,九位舞者在「女人花」的歌聲中,各自獨舞,卻又融為一體,共同綻放出不同的舞姿,我深深感受到女人如花朵般的舞動之艷麗。


淑媚(看嘸舞蹈劇場提供/攝影陳長志)

旁白悠悠傳出,「我的媽媽叫淑媚,我的媽媽是個女人、她是個偉大的女人⋯⋯」,聽到這句話,我就哭了,我真真實實是個女人呀!遠遠大過於母親這角色的女人。身為淑媚我從來不期待偉大,我只期待被理解,我有自己的害怕焦慮、自己的夢想與渴望、自己的慾望與愛戀,我是我,我是一個女人。一開場的女人花舞蹈中,表演者直排站成一列,分別站出來以自己的方式獨舞——起初是每人站著輪流獨舞,後來是每人以低姿態排列成行,依然輪流站出來跳著之前的舞,不論是高站姿還是蹲低姿,每個媽媽的獨舞有著不同的味道,我感受到,這些舞者她們所渴望的媽媽,不是社會期待下揹著沉重的責任,許諾要照顧好每個家人的媽媽,她們更想看到的是,有著自己獨特的喜好、夢想,在任何生命情境中都能綻放自身光彩的母親。九位舞者、九個淑媚母親各自以不同的舞姿展現出女人的豐富多彩,我也跟著被療癒了。

我一直流淚、很爽快地流淚,淚水中滿滿的清理與淨化,我清楚,現在的我已經是個完整的女人了,不只是媽媽了,這些年走過的曲折歷程,我已經為自己的女兒示範如何活出自己想要的精采人生。


從少女到淑媚、從悵然到美麗

深深感謝宇宙安排了這場《淑媚》與我相遇,如果說《少女須知》的結尾留下了束縛與自由相互掙扎的悵然,那麼接下來的《淑媚》留下的是希望與美麗。

從少女到母親,那些潺潺水聲如同生命不斷流動轉化一般,年輕的女孩身體與行為,在外在的凝視中逐漸成形,成為母親後,女人承受更多照顧者形象的規範限制,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女人卻也能在這些規範中,逐步開拓出更大的自我空間,於是女人在規範與解放中發展出自己的平衡舞姿。

從中年以來對死亡有著深切恐懼的我,在這場與《淑媚》的相遇中,重新放下恐懼、再度讓自己浸潤在生之喜悅中,更清楚自己可以帶著快樂與創造力走向自己的老年。

蘇品文身為女性主義藝術家帶領九位嘉義駐地創作的舞者,不只是將女性主義融入身體書寫中,凸顯女性為主體的創作可能,更是將女性的敘事融入舞蹈之中,帶來了豐沛的療癒力。

《少女須知》+《淑媚》

演出|蘇品文、看嘸舞蹈劇場
時間|2021/11/28 14: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四支舞碼循序呈現了一個探索軌跡:從〈撩痕〉的聲音沙洲、〈錯/弱〉的觀看裂縫、〈仍在〉的日常重量,到〈隨从變〉的共在身體,構築從個體經驗到集體生成、從時間感知到主體消解的探索。
9月
12
2025
「他們在幹嘛」似乎根本不重要;若這場辯證之所以顯得「不重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探問從未被完整回應,那麼「他們」的存在價值也會因此被動搖。換言之,這場演出的一切「不重要」,都從「他們」出發,並最終回到「他們」。
9月
05
2025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