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住的椅子、關不住的身體《天倫夢覺:無言劇2012》
11月
27
2012
無言劇2012(柳春春劇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07次瀏覽
鴻鴻

這是一齣人物、情境皆高度象徵化的「寓意劇」。全劇只有兩位演員,兩人的身份多重對照:子與父/母、主與僕、囚犯與獄卒。鄭阿忠置身在水池圍起的巨大座椅上,倚賴身穿畫有紅十字女僕裝的黃大旺餵食。雖然阿忠身坐大位,但吹哨子發號施令的,甚至拿繩索圈圍他的,卻是黃大旺。黃以男身穿著女僕裝,更讓他兼具溫柔母性與威嚴父權的象徵。阿忠一開始便卸下輔助肢障的腳架,明示自身的不良於行,或躺或倚,與大位並不相稱。然而管理者顯然也不稱職──例如他的打掃徒具形式,根本掃帚都沒落到地上。僕人/母親的餵食方式十分粗暴,拿一個漏斗將奶水直灌進阿忠嘴裡。當阿忠逃跑之後,僕人/母親才拿較溫柔的奶瓶給他吸吮,甚至幫他擦汗而後口交安撫──之於劇名的《天倫夢覺》,諷刺不言可喻。

除了權力的對照,身體則述說了更多。相對於直挺挺站立的黃大旺,肢障的阿忠身手卻十分靈活,不時在巨大的椅身上下穿梭,爬進垃圾袋中躲藏,甚至被塞進紙箱中還會破箱而出──他以雙臂支地,將整個包裹身體、只露出頭來的紙箱舉向半空,這悲愴的抗議形象,是全劇最令人難忘的畫面。

權力關係的拮抗與翻轉,是推動這齣戲的重要元素。如果說人民是主人,卻被服侍者(公僕?)管理、宰制。但後來黃大旺反被綑綁在椅上,被反撲的阿忠拿漏斗插進耳中,並朝耳中尖聲吹哨,這殘酷的報復,則達到暴力的顛峰。兩人最後掙脫束縛,僕人/母親坐在椅上,阿忠蜷縮依偎其下,彷彿找到了新的安逸與平衡。但經歷過90分鐘的衝突掙扎,這平衡卻令人極其不安。顯然創作者不想要簡單的解答,也不想用解答消減整齣戲給觀眾的壓力。

雖然全劇的宣傳和相關資料不斷提到戰爭,阿忠長年反以色列軍事入侵巴勒斯坦的站樁行動,也在全劇最初的畫面顯現:他身穿雨衣,胸前掛著反戰標語;然而全劇的發展脈絡,卻更是親密關係裡的暴力,而非外敵的入侵及引起的反抗。戰爭意象更多顯現在音效上──張又升與黃大旺的全場聲音設計,突出了戰亂的聲響與張力。但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戰爭?空中懸掛的一件件衣服,是群眾、還是鬼魂?我真的不知道。觀眾必須從所有符徵釋出的分歧意涵中自行選擇,並勢將解讀出不同的寓意。但無論如何解讀,全劇的身體與意象卻強烈得讓人無法迴避,成為無可取代的體驗。

《天倫夢覺》雖然編導是王墨林,但與柳春春劇社多次演出的前作──阿忠編導的《美麗》,有其精神一脈相通之處,都是以兩位演員之間的關係變化為主軸,也都是無言劇。從中展現的台灣小劇場珍貴的印痕,不在於有別主流劇場以清晰的語言不斷陳述解釋現實的美學,而在於以高度凝練的身體,展現與權力對峙中無法化約的複雜關係,不斷深究的頑抗精神。

《天倫夢覺:無言劇2012》

演出|柳春春劇社
時間|2012/11/21 20:0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個劇場形象與鄭志忠的日常形象是重疊的:多年來他不間斷做他的靜默行動抗議,後來週復一週地前往信義路上的美國在台協會門口舉牌發傳單站樁。他體量很小,長得也不強勢,唯有倔強的神情說明他的強度。(林乃文)
11月
28
2012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