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住的椅子、關不住的身體《天倫夢覺:無言劇2012》
11月
27
2012
無言劇2012(柳春春劇社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47次瀏覽
鴻鴻

這是一齣人物、情境皆高度象徵化的「寓意劇」。全劇只有兩位演員,兩人的身份多重對照:子與父/母、主與僕、囚犯與獄卒。鄭阿忠置身在水池圍起的巨大座椅上,倚賴身穿畫有紅十字女僕裝的黃大旺餵食。雖然阿忠身坐大位,但吹哨子發號施令的,甚至拿繩索圈圍他的,卻是黃大旺。黃以男身穿著女僕裝,更讓他兼具溫柔母性與威嚴父權的象徵。阿忠一開始便卸下輔助肢障的腳架,明示自身的不良於行,或躺或倚,與大位並不相稱。然而管理者顯然也不稱職──例如他的打掃徒具形式,根本掃帚都沒落到地上。僕人/母親的餵食方式十分粗暴,拿一個漏斗將奶水直灌進阿忠嘴裡。當阿忠逃跑之後,僕人/母親才拿較溫柔的奶瓶給他吸吮,甚至幫他擦汗而後口交安撫──之於劇名的《天倫夢覺》,諷刺不言可喻。

除了權力的對照,身體則述說了更多。相對於直挺挺站立的黃大旺,肢障的阿忠身手卻十分靈活,不時在巨大的椅身上下穿梭,爬進垃圾袋中躲藏,甚至被塞進紙箱中還會破箱而出──他以雙臂支地,將整個包裹身體、只露出頭來的紙箱舉向半空,這悲愴的抗議形象,是全劇最令人難忘的畫面。

權力關係的拮抗與翻轉,是推動這齣戲的重要元素。如果說人民是主人,卻被服侍者(公僕?)管理、宰制。但後來黃大旺反被綑綁在椅上,被反撲的阿忠拿漏斗插進耳中,並朝耳中尖聲吹哨,這殘酷的報復,則達到暴力的顛峰。兩人最後掙脫束縛,僕人/母親坐在椅上,阿忠蜷縮依偎其下,彷彿找到了新的安逸與平衡。但經歷過90分鐘的衝突掙扎,這平衡卻令人極其不安。顯然創作者不想要簡單的解答,也不想用解答消減整齣戲給觀眾的壓力。

雖然全劇的宣傳和相關資料不斷提到戰爭,阿忠長年反以色列軍事入侵巴勒斯坦的站樁行動,也在全劇最初的畫面顯現:他身穿雨衣,胸前掛著反戰標語;然而全劇的發展脈絡,卻更是親密關係裡的暴力,而非外敵的入侵及引起的反抗。戰爭意象更多顯現在音效上──張又升與黃大旺的全場聲音設計,突出了戰亂的聲響與張力。但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戰爭?空中懸掛的一件件衣服,是群眾、還是鬼魂?我真的不知道。觀眾必須從所有符徵釋出的分歧意涵中自行選擇,並勢將解讀出不同的寓意。但無論如何解讀,全劇的身體與意象卻強烈得讓人無法迴避,成為無可取代的體驗。

《天倫夢覺》雖然編導是王墨林,但與柳春春劇社多次演出的前作──阿忠編導的《美麗》,有其精神一脈相通之處,都是以兩位演員之間的關係變化為主軸,也都是無言劇。從中展現的台灣小劇場珍貴的印痕,不在於有別主流劇場以清晰的語言不斷陳述解釋現實的美學,而在於以高度凝練的身體,展現與權力對峙中無法化約的複雜關係,不斷深究的頑抗精神。

《天倫夢覺:無言劇2012》

演出|柳春春劇社
時間|2012/11/21 20:0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個劇場形象與鄭志忠的日常形象是重疊的:多年來他不間斷做他的靜默行動抗議,後來週復一週地前往信義路上的美國在台協會門口舉牌發傳單站樁。他體量很小,長得也不強勢,唯有倔強的神情說明他的強度。(林乃文)
11月
28
2012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