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再約》
10月
22
2018
再約(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秦大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03次瀏覽
劉俊德(臺北市立大學舞蹈系)

《再約》由嘉義在地阮劇團所搬演,使用劇本農場系列,陳弘洋的劇作。在輕快節奏中,一段段的荒誕,一句句情感的交流,看似誇張的十三角關係,諷刺著我們一部份的人生。方形中心式舞台,一塊圓桌,一盞燈,一群人。劇目開始在昏暗的燈光下,道具的設置,我們知道這是一家熱炒店,在酒促小姐結束通話後,拉開這頓飯局與這群人的序幕。

一頓晚飯的時間,陸陸續續赴約的人,以及突然闖入的客,讓每個角色之間串聯起彼此的關係。在角色對談中清晰讓觀眾去建立對該人物的樣貌,而那些聽似沒有句點的台詞帶出現代人交談的荒涼。劇本除了讓每個角色的達到存在的意義之外,更突顯每個角色的強烈性格與內在觀點,而在四面觀眾的監視下,演員們連背影都散發該角色的特質是不容易的。在劇中的各個擔綱都非常貼近生活,想一想身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人和劇中的角色很相似,無論是個性還是命運,因此觀眾很容易親近,卻又能夠以旁觀者的姿態存在。

每個時間點都有人心碎。劇中談論的話題圍繞在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而角色也都表現出各自的觀點。想必蔡書羽一角在觀眾心中肯定有著深刻記憶,他的個性鮮明、潑辣,為整場戲帶來不少語出驚人的「笑」果,卻又帶出冰冷,令人戰慄的後勁。我也不得不提到趙宇豪一角,每場聚會中都會有位善於炒熱氣氛的人,而在劇中每一次的尷尬發生後卻又於事無補,我想這樣的生命之中,一部份是相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最後,酒促小姐朱怡君的存在更是令我耐人尋味,他串聯這群人的出現,後來才發現原來熱炒店根本沒營業,一切都在他的設計當中,但最終卻跨越不了自己的安排。能把自我的人生片段,投射於角色間,建構出自己與文本的連結;多時候看戲當下都是笑一笑,過了一些日子才憶起自己如同劇中人。

「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這句歌詞被印刷在演出的文宣品中,似乎訕笑這群說「再約」卻不可能「再約」的人。劇中唱的歌「當愛已成往事」再劇情如此尷尬的局面,兩個不相愛的人怎會願意合唱,這樣的荒謬安排,卻流露出令人鼻酸的滋味。而最後一首「牽阮的手」卻也沒有誰能夠牽著彼此走。劇終以黯淡的方式結尾,結束這一道菜都沒有被端上桌的飯局。

在這次國際劇場藝術節中,以「生存遊戲」為題,《再約》是非常開門見山的作品。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課題需要面對,在自我與社會中達到一個生存的平衡。再一次又一次的觀戲後,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生,隨著劇情起起伏伏,有時甚至感覺比自我更真實。那句俗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對我來說正是這樣的貼切。

《再約》

演出|阮劇團、李銘宸
時間|2018/10/13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劇情超展開的同時,精心鋪排的角色背景、誠懇真摯的情感流露、時而出現的尷尬靜默、時而出現的死亡訊息、對菜始終沒來的無止境等待等,皆讓全戲有了重量,未顯得過於虛浮。(吳政翰)
11月
09
2018
有些角色呈現與演員特質過於相像而不太有特色。這些角色的扁平或表演凝聚力的不足,仍需要演員在方法演技的高度磨練,才得以讓肢體與對白刻劃出模擬寫實的能量張力。(杜秀娟)
11月
02
2018
時間的節奏在鬆緩緊弛間,產生張力,彷彿真的是一 頓吃了兩小時的飯局。除了語言產生的節奏,演員表演也是半壓抑的肢體動作,以接近真實的尺幅,丈量身體移動與空間裡的走動。李銘宸用「慢」營造懸疑,用留白啟動觀眾自動腦補真實。(紀慧玲)
10月
23
2018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