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字遇上舞蹈《府城夜話》
11月
18
2020
府城夜話(雞屎藤舞蹈劇場提供/攝影師Ken)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24次瀏覽
何玟珒(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學生)

《府城夜話》是雞屎藤舞蹈劇場於2019年的作品,將府城的「鬼仔古」以舞者的身體語言和(偽)VR直播主盧志杰的台語口白,共同打造了一個未來科技和舊時傳說交互的「紀錄劇場」。今年的重製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和新的表演者,如三牲獻藝的臺式電音等。演出當日遇雨,大雨落在鐵皮倉庫的屋頂上,夜風自開口處吹來,為這齣有關「府城鬼仔古」的舞碼平添了幾分詭異之感,觀眾坐在舞臺兩側,與舞者的距離極近,可以輕易地觀察到舞者的表情,十分考驗舞者「演」的功力。

整齣戲共有三支舞,分別以「陳守娘」、「白馬精寶藏」和「運河奇案〉」為創作主題,在這三支舞當中,舞者各以舞蹈身體演繹了「鬼」、「動物」和「人類」的身體質感:「陳守娘」一段中,舞者以重複、拖著腳走的動作來詮釋女鬼「飄飄」的感覺;在跳「白馬精寶藏」時,舞者以手握拳偽作馬蹄,舞姿也多以躍動、擺頭的方式來演繹馬匹的活潑;至於,「運河奇案」時,舞者則演多於舞,呈現日本時代的藝旦文化。

每個舞蹈段落之中都安排了一些亮點,如:「陳守娘」段落中,女舞者在椅上抽搐、震動,呈現當時陳守娘被婆婆和小姑虐待的情況,加害者被隱匿,觀眾僅能將目光凝眸於受虐者的苦和痛,個人覺得這是個充滿隱喻的處理手法,置放於故事文本脈絡來看,壓迫陳守娘的不僅僅是有形的加害者,同時也象徵了當時無形的父權社會氛圍。在「白馬精寶藏」中的亮點是最末段,化馬匹為石像的接觸即興,少女舞者抓著花布追捕白馬,一旦被布當頭罩下,是演馬匹的舞者就要立即石化,整個演出活潑靈動,一掃前段的哀傷。而在「運河奇案」中則安排了雙人舞,舞者倆倆以頭互相抵著肩膀,慢慢轉圈,纏綿悱惻之中猶有欲說還休的悲哀。

除卻舞蹈以外,此戲另外一個看點是常民臺語達人盧志杰的臺語口白,旁白詼諧有趣,主要是闡述《府城夜話》在創作時進行的田野調查之內容,文字量非常多,甚至有超過舞蹈內容之勢,而多數時候直播主都是待在舞臺一側刻意圍出的直播間中,給觀眾看實況轉播的投影。整場直播以VR闖關遊戲的概念進行,舞碼與舞碼之間的連接是透過演員去拾起某個通關信物而成,這樣的設計個人覺得有些斷裂,好像舞碼的順序就算打亂了也沒有關係,通關遊戲本身有文本脈絡和主線劇情,但在雞屎藤舞蹈劇場所設計的(偽)VR遊戲中,觀者感受不到主要劇情且難以投入,在劇情方面也多拉出了一些與主要敘事無關的分支,分支部分可能與舞團未來的舞作規劃相關,但若都以「鬼魂」、「靈體」相連結,在敘事上有一種太過刻意的感覺。除此之外,直播主在VR鬼屋探險的影片也顯得有些冗長,反覆的驚嚇與重複的台詞帶給觀眾一種觀賞的疲態,有些昏昏欲睡,不過從舞團這樣的安排來看,仍然可以感受到團隊對臺灣文學、臺灣文史推廣的熱情。

雞屎藤舞蹈劇場近年來的舞作越來越倚重影像和話語來輔助故事,甚至是與舞蹈本身產生拉扯、相互角力,文字語言和身體語言在劇場中隱隱產生一種競逐的關係,兩者存在著某一種斷裂,看似相互補充,但其實拿掉或削弱某一部份好像也不會有很嚴重的影響。我相信,這是舞團在嘗試新事物與跨域的過渡期,期待語言和身體能在某一日「對位」,奏響相輔相成的樂章。

《府城夜話》

演出|雞屎藤舞蹈劇場
時間|2020/11/06 19:00
地點|台南永康奔放E倉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現今觀眾或許已不再需要靠鬼故事享受感官刺激(這項功能早已被其他多種娛樂形式所取代),然而故事依然在每一次的述說與扮演中轉生。以跨界合製的觀點來看,無疑藉前人累積的「鬼的文創」延續混搭精神,不再以鬼怪規訓或諷喻,而得以實現不斷翻新的當代豐富敘事可能──只不過,對於民族舞身體語彙的探問,似乎也在這樣的劇烈碰撞中暫且消解。(白斐嵐)
11月
17
2020
《府城夜話》的編創策略與展演方式超越了雞屎藤舞蹈劇場慣用的人物性格與形象模仿,而能更深入的掌握主角的精神狀態。如此入木三分的表演得力於舞蹈動作的產出是由舞者們自己摸索試驗開發,因而得以自然真切地展現。(徐瑋瑩)
1月
15
2019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10月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10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