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字遇上舞蹈《府城夜話》
11月
18
2020
府城夜話(雞屎藤舞蹈劇場提供/攝影師Ken)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61次瀏覽
何玟珒(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學生)

《府城夜話》是雞屎藤舞蹈劇場於2019年的作品,將府城的「鬼仔古」以舞者的身體語言和(偽)VR直播主盧志杰的台語口白,共同打造了一個未來科技和舊時傳說交互的「紀錄劇場」。今年的重製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和新的表演者,如三牲獻藝的臺式電音等。演出當日遇雨,大雨落在鐵皮倉庫的屋頂上,夜風自開口處吹來,為這齣有關「府城鬼仔古」的舞碼平添了幾分詭異之感,觀眾坐在舞臺兩側,與舞者的距離極近,可以輕易地觀察到舞者的表情,十分考驗舞者「演」的功力。

整齣戲共有三支舞,分別以「陳守娘」、「白馬精寶藏」和「運河奇案〉」為創作主題,在這三支舞當中,舞者各以舞蹈身體演繹了「鬼」、「動物」和「人類」的身體質感:「陳守娘」一段中,舞者以重複、拖著腳走的動作來詮釋女鬼「飄飄」的感覺;在跳「白馬精寶藏」時,舞者以手握拳偽作馬蹄,舞姿也多以躍動、擺頭的方式來演繹馬匹的活潑;至於,「運河奇案」時,舞者則演多於舞,呈現日本時代的藝旦文化。

每個舞蹈段落之中都安排了一些亮點,如:「陳守娘」段落中,女舞者在椅上抽搐、震動,呈現當時陳守娘被婆婆和小姑虐待的情況,加害者被隱匿,觀眾僅能將目光凝眸於受虐者的苦和痛,個人覺得這是個充滿隱喻的處理手法,置放於故事文本脈絡來看,壓迫陳守娘的不僅僅是有形的加害者,同時也象徵了當時無形的父權社會氛圍。在「白馬精寶藏」中的亮點是最末段,化馬匹為石像的接觸即興,少女舞者抓著花布追捕白馬,一旦被布當頭罩下,是演馬匹的舞者就要立即石化,整個演出活潑靈動,一掃前段的哀傷。而在「運河奇案」中則安排了雙人舞,舞者倆倆以頭互相抵著肩膀,慢慢轉圈,纏綿悱惻之中猶有欲說還休的悲哀。

除卻舞蹈以外,此戲另外一個看點是常民臺語達人盧志杰的臺語口白,旁白詼諧有趣,主要是闡述《府城夜話》在創作時進行的田野調查之內容,文字量非常多,甚至有超過舞蹈內容之勢,而多數時候直播主都是待在舞臺一側刻意圍出的直播間中,給觀眾看實況轉播的投影。整場直播以VR闖關遊戲的概念進行,舞碼與舞碼之間的連接是透過演員去拾起某個通關信物而成,這樣的設計個人覺得有些斷裂,好像舞碼的順序就算打亂了也沒有關係,通關遊戲本身有文本脈絡和主線劇情,但在雞屎藤舞蹈劇場所設計的(偽)VR遊戲中,觀者感受不到主要劇情且難以投入,在劇情方面也多拉出了一些與主要敘事無關的分支,分支部分可能與舞團未來的舞作規劃相關,但若都以「鬼魂」、「靈體」相連結,在敘事上有一種太過刻意的感覺。除此之外,直播主在VR鬼屋探險的影片也顯得有些冗長,反覆的驚嚇與重複的台詞帶給觀眾一種觀賞的疲態,有些昏昏欲睡,不過從舞團這樣的安排來看,仍然可以感受到團隊對臺灣文學、臺灣文史推廣的熱情。

雞屎藤舞蹈劇場近年來的舞作越來越倚重影像和話語來輔助故事,甚至是與舞蹈本身產生拉扯、相互角力,文字語言和身體語言在劇場中隱隱產生一種競逐的關係,兩者存在著某一種斷裂,看似相互補充,但其實拿掉或削弱某一部份好像也不會有很嚴重的影響。我相信,這是舞團在嘗試新事物與跨域的過渡期,期待語言和身體能在某一日「對位」,奏響相輔相成的樂章。

《府城夜話》

演出|雞屎藤舞蹈劇場
時間|2020/11/06 19:00
地點|台南永康奔放E倉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現今觀眾或許已不再需要靠鬼故事享受感官刺激(這項功能早已被其他多種娛樂形式所取代),然而故事依然在每一次的述說與扮演中轉生。以跨界合製的觀點來看,無疑藉前人累積的「鬼的文創」延續混搭精神,不再以鬼怪規訓或諷喻,而得以實現不斷翻新的當代豐富敘事可能──只不過,對於民族舞身體語彙的探問,似乎也在這樣的劇烈碰撞中暫且消解。(白斐嵐)
11月
17
2020
《府城夜話》的編創策略與展演方式超越了雞屎藤舞蹈劇場慣用的人物性格與形象模仿,而能更深入的掌握主角的精神狀態。如此入木三分的表演得力於舞蹈動作的產出是由舞者們自己摸索試驗開發,因而得以自然真切地展現。(徐瑋瑩)
1月
15
2019
更重要的,透過空間變體來架構議題時空的同時,TAI身體劇場也以舞蹈肢體加以回應從日治以來不同殖民政體如何改變原住民族的(勞動)身體,更形辯證。
11月
23
2023
透過作品,我們可以在有距離的、安全的狀態下感受真實世界裡正在發生的事,藉由想像,讓人類能夠同理遠方的苦難。
11月
22
2023
在《波》的身體動態上,除保有雲門既有的太極導引骨盆啟動、武術內功的下盤穩固,亦加入了popping、機械舞等街舞的元素,整體動作姿態更為快速、流變,線條更加綿長,沒有收束的動作。
11月
13
2023
莊國鑫住民舞蹈劇場《∞-無限循環》的極簡韻律,其底蘊是由阿美族的精神性概念出發
11月
08
2023
蔡博丞在《深深》裡頭試圖找到一種虛無主義式的破壞,並且重新建立起一個浪漫主義的詩意空間,如同他在前導影片中提及的光、勇氣等名詞,使其反轉《浮花》水平面意象的世界觀,是一種帶有水性與浮力的蔡式深淵。
10月
31
2023
筆者認為《重》的編創動機,基本上就是要為《偽》對於觀眾的底線試探,進行收尾與收拾殘局的。
10月
31
2023
《波》是一種超現實的顯現,還是拉近了人與自然之間那無限的一釐米,創作者恐怕必須給我們一個結論,若否,我們與數位肉身的距離,便是永遠的九分之十,屬於這個時代難解的阿基里斯悖論也未可知。
10月
27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