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音樂表現高盧文化的與眾不同,用卓越的演奏傳承法比技法的榮耀,用謙和的態度見證歷史的奇蹟,再用熱情的投入散播希望的種子,讓更多人感受到音樂的美好。
這一對來自比利時的兄弟檔,哥哥優席夫・伊凡諾夫(Yossif Ivanov,以下稱「優席夫」),這位小提琴家年僅三十出頭,在18歲時成為伊莉莎白皇后大賽銀牌得主,之後就活躍於音樂界,在國際間早已建立一定的知名度,並數次來台,最初是2014年與高雄市立交響樂團,演出拉威爾《吉普賽人》、蕭頌《詩曲》、聖桑斯《序奏與迴旋隨想曲》,之後也於2016年舉行獨奏會,並與台灣絃樂團 (以下簡稱「台絃」) 合作演出,今年暮春時節再續前緣。
弟弟菲利浦・伊凡諾夫(Philippe Ivanov,以下稱「菲利浦」),同樣是樂壇表現優異的佼佼者,履次在重要的國際比賽中脫穎而出,也是音樂界炙手可熱的鋼琴家。這次兄弟聯手出馬,共同詮釋四首經典的小提琴與鋼琴二重奏作品。
這兩位音樂家的演奏風格偏向優雅純淨,就算是拉奏德奧作曲家的作品也不忘奏出圓潤透明的音色。上半場演出莫札特與布拉姆斯的奏鳴曲,皆為充滿感傷悼念的作品,是刻骨銘心的,也是深刻內斂的,因此他們捨棄大起大落的情緒波動,採用黯淡的音色,讓情感節制的表達。所以從整體來看,兩位演奏家的音色處理是層次分明富立體感的,小提琴的平行樂句與鋼琴的垂直和聲,互相連貫、交錯、呼應;從細節窺探,處處皆精雕細琢,並刻劃深沈的情感。雖然在上半場兩首樂曲的一開始,優席夫的運弓穩定度似乎有些力不從心,但與菲利浦合奏,不論是音色及音量的平衡性與互動性是令人驚豔的,展現出絕佳的默契,甚至有些在音色上極致的明暗深淺,竟可演奏的如此細微深刻。
尤其在布拉姆斯的奏鳴曲中有很多綿長的樂句,優席夫小心翼翼的呵護每個弓速的細節,不慍不火、乾淨俐落的控制拉奏的所有力度及每一個發聲位置。第四樂章為激動的急板,菲利浦在序奏一開始就呈現出主題的輪廓,紮實而穩重,小提琴靈巧的運弓,每顆音符皆粒粒分明,聽起來除了表面上的咄咄逼人之外,更感受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般的局促不安,十分引人入勝。
下半場的表現令人連呼嘖嘖,拉威爾奏鳴曲的三個樂章成功的征服了現場觀眾的心,這兩位音樂家除了更加的合作無間外,也溫柔的強化這首樂曲的不協調性來產生聲響上的對稱。譬如說在第一樂章中段小提琴與鋼琴,在全音階與不和諧音程中,你來我往、此起彼落,彷彿身處塞納河畔天南地北的閒聊;第二樂章用雙調性表現藍調風格,小提琴與鋼琴分別模仿薩克斯風與吉他,充滿慵懶的韻味;第三樂章小提琴的快速音群與鋼琴的穩定節奏產生出二元對立等等。這些看似相衝突的音樂元素,竟是如此的互為表裡,毫無違和感。音樂的結構非但沒有四分五裂,反而更緊實完整。
維尼奧夫斯基《原創主題變奏曲》為音樂會的壓軸,這也是伊凡諾夫兄弟向維尼奧夫斯基兄弟【1】「脫帽致敬」。除了優席夫的高超技巧及絕佳的現場演奏能力,掌握和聲架構的菲利浦也不遑多讓,用鋼琴四平八穩的支撐著整首曲子的樑柱。這首曲子一開始就給小提琴家一個無伴奏宣敘式的「下馬威」,但優席夫不論是在大跳音型、跨絃、連續雙音、左手撥絃、長短弓、任何的跳弓、頓弓等等艱難的技巧,皆表現的遊刃有餘、身手不凡。
值得一提的是,主辦單位台絃不定期舉辦一系列的講座,有計劃的培養觀眾對音樂的賞析能力,也定期邀請國外客席音樂家來台參與演出及舉行大師班,與台灣音樂界近距離互動,對於國內絃樂教育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不過由音樂會的曲目來看,這場演出應該為「小提琴與鋼琴的二重奏」,鋼琴與小提琴絕對是同等重要的,所以在海報、節目冊封面及其他各類文宣上,是否被定義為「獨奏會」是很有斟酌的空間。
伊凡諾夫兄弟對於台灣的情感是不言而喻的,除了親自遠赴花蓮演出之外,也參與台絃所發起的「偏鄉巡迴教學計劃」公益活動計劃。所以這場音樂會除了展現兄弟連袂的絕佳默契及技巧外,更增添了幾分暖意,優席夫與台絃的多次跨海合作也為人所津津樂道,由衷感謝這兩位來自遠方的音樂家,以「兄友弟恭」的方式共同為台灣獻上無限的祝福。
註釋
1、哥哥Henryk Wieniawski 是小提琴家,弟弟Józef Wieniawski 是鋼琴家
《比利時小提琴家伊凡諾夫獨奏會》
演出|優席夫・伊凡諾夫(小提琴)、菲利浦・伊凡諾夫(鋼琴)
時間|2018/04/09 19:30
地點|國家演奏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