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抱夢想,然後創造真實的場《新社員》、《台灣有個好萊塢》
1月
30
2020
新社員(再拒劇團提供/攝影王玫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89次瀏覽

黃馨儀(特約評論人)

《新社員》自2014年首演起,已成台灣BL音樂劇經典代表;2019年底(演出週期到2020年初),原班人馬四度重演,並特設「應援場」,可見其特有觀眾群的成形。《台灣有個好萊塢》於2019年七月首演,乘著十二月於金馬獎開幕演出的氣勢,在國家戲劇院重製演出,除原有的影視演員外,再加入博恩跨界同台,擴大話題觸及。2020年初兩檔重演的音樂劇各自激盪雙北劇場,或為時間的偶然與巧合,也有筆者自身的投射詮釋──在總統大選前,兩齣戲恰巧藉風格化演出,打開了暫時遁逃現實的處所,給予批判以外的溫柔,邀請觀者回到原初的夢想。

風格,其中是夢想:撐起兩個世界的位置

劇場只有在象徵的範疇裡才會和現實相關。劇場的表現性讓觀眾在個體的孤獨中,傾向聆聽、分析、開放、富有夢想。【1】──法國導演丹尼爾‧梅古奇(Daniel Mesguich)

《新社員》明快展現日本動漫風格與身聲姿態,而《台灣有個好萊塢》或也承襲早期電視劇的節奏,歌舞與對白都有奇特的停頓拍點,皆使得演出獨具一格,很快切分出與現實世界的差異,讓觀眾進到劇中世界。但兩者的風格化非過度特異與誇張,仍立基於真實與既存的符號性(日本動漫、六零年代風格等),斜移斷裂出部分日常。形式美學如同「九又四分之三月台」【2】的異界節點,這樣的狀態也能使觀者安全進出,並能夠共存於兩個世界。

無論是《新社員》或《台灣有個好萊塢》,當其風格能夠撐起(其所建構的與我們現實存在的)世界,夢想主軸也能安穩其中。後者的是電影人對電影的藍圖,還有角色們對於共同夥伴的需求與情感的嚮往;前者在BL的主題下聚焦於愛情,但仔細檢視愛情如多稜鏡般折射出每個角色對自己的期待、想望,映照出自己完整的模樣,鼓舞青春夢想──成為大明星、場記也可拿到金馬獎、得到熱音比賽冠軍、二次元與三次元通婚等──夢想所向無敵,沒有人應該質疑。也因此劇評人以「純真的美好」總結《新社員》【3】、以「做夢的地方」評《台灣有個好萊塢》【4】,因為,只要巨大的月亮不消逝,陳永華的電影與愛情夢將永遠盈滿;只要學校的頂樓還在,坦承表白的情感就永遠能實現──月亮與頂樓作為永恆的符碼,見證想像的可能。

劇場,還有音樂劇:擴展格局與創造故事的可能

只有那些從沒發生過的事情才永遠不會結束。因為劇場是一個讓沒發生的事情發生的地方,所以劇場永遠不會有終止的一天。【5】──法國導演丹尼爾‧梅古奇(Daniel Mesguich)


新社員(再拒劇團提供/攝影王玫心)

當形式(動漫、電影)與內涵(純真之夢)俱足,「音樂劇」的情感渲染與視覺動感又加強了觀看娛樂性,將情感調撥到最大,搭起通往夢的天梯。如同《新社員》裡的莉莉絲(張念慈飾)所說:「如果不能像漫畫一樣,那就是現實人生的錯。」現實所不可及,我們則在劇場裡完成,甚至藉由音樂與舞蹈更盛大茁壯之。也為了擴展夢的可能,《新社員》將元素擴張豐厚至BL愛好者,《台灣有個好萊塢》則將視野放向影視圈,靠近非傳統劇場觀眾,然後開展觸及的格局。

音樂劇的表演模式給予觀看者情感張力的抒發空間,讓人們在此可以凝聚。簡莉穎明確緊密的文本、《新社員》不變更的重演(然後再添入彩蛋),讓固定觀眾於其間一再對照尋找自身,映見每個階段自己的變化,同時在每一次的閱讀時看清並檢視原初。而修正改編的《台灣有個好萊塢》試圖去完整內在劇作邏輯,雖然仍有不足,卻也好似日本電影《一屍到底》(カメラをとめるな!),相較於成果的缺陷,觀眾所不得見、眾人齊心合力的製作過程,其實才是藝術創作的核心與動人處。所以,當最後藉由虛構的頒獎典禮與演後謝幕一一介紹難以被看見的幕後共作者,展現表演藝術團隊的共同集結與臨場性,人與人的凝結度增高,也豐厚了夢的密度。其實,在這「(造)夢的產業」裡,為的只是那一個跨步,好好完成一個故事與一個遇見,避居現實創造真實的場。

有時候我們不過需要這樣的一個好好的故事,躲藏現實、充電真實,然後再繼續。


註釋

1、摘引自法國導演丹尼爾‧梅古奇(Daniel Mesguich)著,洪儀庭譯:《短暫的永恆》(台北:書林出版,2019年),頁133。

2、九又四分之三月台(Platform Nine and Three-Quarters),是小說《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裡的虛構地點,位於英國倫敦英王十字車站,通往魔法學校霍格華茲特快列車會自此開出,作為連結人類社會與魔法世界的出入口。

3、參考程皖瑄於〈沈浸在BL的歡娛與青春無敵《新社員》〉的結語:「再拒劇團的《新社員》以暢快莞爾的語彙說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打動觀眾的關鍵不只是掌握話題以及娛樂性,而是所有BL漫畫背後告訴我們的真諦:純真的美好。 」評論文章刊載於表演藝術評論台,網址: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13928

4、參考陳佩瑜〈台語片的烏托邦《台灣有個好萊塢》〉:「劇場本就是個做夢的地方,本劇主旋律『夢想是甘中帶苦,生活是苦中帶甘』,已點出追夢主題。 」評論文章刊載於表演藝術評論台,網址: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6096

5、同註釋1,頁14。

《新社員》

演出|再拒劇團
時間|2020/01/03 19:30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

《台灣有個好萊塢》

演出|瘋戲樂工作室
時間|2020/01/08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台灣有個好萊塢」這部戲劇沒有特別豪華的場景,也沒有特別誇張的音效,它全程都用最貼近台灣六〇年代場景的裝飾與服裝設計,以樸素卻精采的劇情吸引了觀眾的目光,貼近生活的合理劇情,也讓觀眾跟著演員的情緒一起起伏,帶給了觀眾難忘的回憶。
1月
06
2023
本劇的電影主題和歷史場景的建構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虛構遂有了取代現實的意圖,但同時又將虛構建立在對於現實的否定和改寫之上。《台灣有個好萊塢》之所以能夠帶動觀眾的情感正是因為它的劇情有多麼遠離現實,角色們越用力想要證明台語電影存在的意義,越是從否定性的意義證明台語電影在歷史主流論述中的邊緣性。(林映先)
8月
28
2020
《台灣有個好萊塢》透過現場拍攝一鏡到底的還原,配上契合六○年代實際境況的道具佈景,用倒退電影歷史足跡的方式論證出了早期台語電影的靈光。直到最後虛擬出的金馬頒獎現場讓觀眾完全地沈浸在平行時空的榮光喜悅中,《台灣有個好萊塢》無疑是用最創新的橋段、最貼近人心的手法來歌頌並傳遞台語電影黃金時代的美好,用最浪漫而不切實際的劇本來達到最陳舊的美學現場性主張。(顏采騰)
8月
17
2020
本劇可能沒有嚴厲的政治批判、沒有深刻分析台語片自身的困境、沒有解決任何一個文創的難題,因為它根本上是一齣不切實際的浪漫劇。(陳佩瑜)
7月
17
2019
事實上,就搬演歷史題材而言,音樂劇可能比起其他戲劇形式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如果忠於歷史仍然是創作考量,那麼除了文本,如何在音樂、舞蹈層面體現出時代感,是編劇、作曲、編舞以及導演所共同面臨的問題。比起創作,其核心可能更接近翻譯,或者駕駛一艘將已逝時間領回當下的渡船。(張敦智)
7月
04
2019
真正的成功,或許不在於創新劇情或顛覆結構,而是以主流音樂劇型態結合次文化題材的展演策略,甚至更重要的,回歸到最根本的音樂敘事。商業音樂劇該有的建構雛形,反倒在這個次文化、黑盒子所表徵的非商業場域裡,得到了實踐,也看到了實驗。(吳政翰)
12月
09
2014
不管是對白或是表演的表現,都讓人有種漫畫直接真人化的錯覺,這齣舞台劇成了另類的跨界組合,表演者運用腐萌節奏讓觀眾走入這個魔幻時刻。(賴妍延)
12月
08
2014
教官和老師的情感糾結,對比於主CP小安和阿廣的青春熱血、不顧一切的戀愛,也正好呼應了夢想與現實交戰的大主題。即使現實人生中有許多錯,《新社員》卻能讓我們重新燃起勇氣。(李佳勳)
12月
05
2014
這是個次文化主導的空間,劇場裡頭虛實倒轉的能量,就像莉莉絲(甯常夏)所說的:「如果不能像漫畫一樣,那就是現實人生的錯。」看似無理,我竟也相信了。對,就是現實人生的錯!(吳岳霖)
12月
03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