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辦桌《寶島辦桌》
9月
19
2019
寶島辦桌(攝影師陳宥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71次瀏覽
蔡孟凱(專案評論人)

由臺灣國樂團和張孟逸、陳振旺等歌仔戲演員連袂演出的《寶島辦桌》,今年受美國密西根人文協會(Michigan Taiwanese American Organization)邀請,將於十月初赴美演出,本月(2019年9月)則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舉辦行前公演。

首演於2016年的《寶島辦桌》,最初是以吹打樂組曲的形式呈現,將廚房用具、鍋碗瓢盆轉化為打擊樂器,結合擊樂競奏和簡單的戲劇呈現。後來則加入四位歌仔戲演員,成為約九十分鐘,結合國樂演奏、擊樂劇場、歌仔戲的複合形式的作品。《寶島辦桌》劇情講述聞名鄉里的辦桌達人總舖師,一生籌措上百場筵席,這回輪到自己一手帶大的女兒玉美即將嫁尪,雖然欣喜於有女初長成的喜悅,卻也難以隱忍將與唯一的掌上明珠分離的悲傷。《寶島辦桌》講述的便是總鋪師在悲喜交雜的複雜情緒中,卻又不吝其力的為愛女擺設一道精彩辦桌的熱鬧場面。除了保留原本趣味橫生的吹打樂段落,擴充後的《寶島辦桌》依循傳統辦桌備宴到婚宴的流程,將演出分為十個章節,猶如宴席中象徵十全十美的十道菜色。透過不同演出形式的穿插,展現辦桌文化特有的人情溫度和豐盛喧嚷。

其中〈水腳〉一段展現了吹打樂合奏在此類音樂劇場(Music theater)中的優勢。打擊樂豐富的肢體與穿透力十足的音響,輔以管樂靈巧的音色和高機動性,讓〈水腳〉成為《寶島辦桌》舞台元素最為豐富的一段展演。拖把、菜刀、乃至於各種大小的鍋碗瓢盆都成為打擊樂器,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國樂團的演奏家們並不只是將一般生活隨處可見的工具當成樂器擊打,更進一步將這些工具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的型態融入在表演裡頭。〈水腳〉這個章節某種程度上致敬了傳統吹打樂合奏特有的競奏形式、肢體編排、陣型變化等元素,在創新的形式中納入傳統的精神。可惜的是,這些暫時轉化為樂器的器物所能創作的聲響和發展的表演畢竟十分有限,即便台上敬業的演奏家們如何在演奏的同時放飛自我、盡情熱舞,樂曲卻難免隨時間的進行而顯露出疲態,難以延續樂曲和表演的熱度。

事實上整齣《寶島辦桌》都給我類似的感受──繁複的演出形式在進入中後段時便逐漸疲勞,反而凸顯出其在文本內涵的匱乏與貧弱。歌仔戲演員之間聲音表現的程度落差和略為粗糙的身段編排,都讓故事的感染力打了不少折扣。即便《寶島辦桌》企圖針對劇中主要角色的情緒與心境多加描寫,卻也多半失之單薄而平面,進而讓全劇最後的情感收束顯得尷尬窘迫而缺乏說服力。可以說,《寶島辦桌》或許成功呈現出台灣辦桌文化的人文景觀,留在觀眾腦海裡的仍然只有空泛的表面意象。

當然,作為一個小品音樂劇場,《寶島辦桌》仍是十分精彩且熱鬧的。近年來主打複合形式的音樂劇場多如過江之鯽,呈現品質卻是良莠不齊。形式繁雜卻忽略平衡、甚至是不同媒材彼此爭奪衝突的跨界製作更是不乏其數。而《寶島辦桌》能從簡單的文化概念出發,在創造形式之外讓作品中的每個元素都能各居其位、各安其所,展現民俗事件自然而然的豐沛熱力,便顯得格外清新和雅致。《寶島辦桌》或許不能說是十全十美的滿漢全席,但確實是一頓值得細細品嘗、實在又溫暖的在地盛宴。

《寶島辦桌》

演出|臺灣國樂團、張孟逸、陳振旺、謝玉如、江亭瑩
時間|2019/09/07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鋼琴手曾增譯流暢的即興、潘查克熱力四射的節奏,以及貝斯手藤井俊充迷人的低音線條,以及蕭裕融出色的吉他演奏,都為整場演出增色不少。他們成功地襯托了潘子爵的演奏,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場景,堪稱本年度流行爵士音樂會的代表作。
11月
01
2024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音樂
319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
在這場音樂會中清晰可見巴赫清唱劇中所存在的手法和素材上的多樣性。更能聽到音樂中存著新教聖詠曲與天主教複音音樂的作曲手法,在音樂形式上也隱含了義大利的協奏(唱)奏鳴曲中的重現段落形式(Ritornello form),以及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中,三個聲部對位線條的處理。
10月
14
2024
此時此刻,誰能說沈默不語的凝神傾聽,就算它是最好的方式,是古典音樂唯一的欣賞方式?
10月
12
2024
北市交今年的年度歌劇自己獨挑大梁,自製的《波希米亞人》讓樂迷得以欣賞該劇的另一個版本,然而新製作最大的挑戰在於導演使否能帶領製作團隊,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針對在地觀眾)的獨到見解讓觀眾有不同的體驗?反之則僅限視覺上的耳目一新。
10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