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內在的真實《哎~撒撒》
1月
02
2020
哎~撒撒(蒂摩爾古薪舞集提供/攝影Chen Chang Chin)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07次瀏覽
黃珮綺(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在學生)

蒂摩爾古薪舞集2019年的全新製作《哎~撒撒》以原住民生活中特有的語助詞作為發想,探討生命中平凡又深刻的主題-愛。

編舞家巴魯.瑪迪霖同時也擔任本次服裝、影像及舞台設計,並在演後座談中分享:出現在舞台上的原住民部落中的元素如鐵皮、竹編籃、空酒瓶、植株、舊型電視,甚至是蓋在電視機上的花布,以及掛在牆上的蓑衣等,幾乎都是從編舞家所在的部落直運搬上舞台,呈現出部落真實的樣貌。透過播放長老親自錄製的廣播及部落的新聞影像,引領觀眾情緒,彷彿真的來到了原住民部落,氣氛也因長老的幽默而變得輕鬆,邀請觀眾在演出過程中跟著舞者一起大笑、大哭及歌唱。

編舞者運用先前舞者錄製的四段影片,透過影像與現場舞蹈交替的方式轉換四種不同的情緒段落。影片中酸甜的蘋果、被刀大力剁成塊的生肉、催淚的洋蔥,及最後交疊在一起的大小蘋果,分別代表愛情中的喜、怒、哀、樂四種情緒,每個段落皆有一位舞者豎起雙手食指代表著一對戀人,隨著每段不同的音樂情緒,透過身體質地、動作、及表情的變化,表達出不同愛情階段的狀態。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哀」的段落,影片中舞者一層層剝開洋蔥,流下眼淚卻又淚中帶笑,影片結束後發現舞台上已降下四盞橘色的小光球,高低不一地停留在倒地的四名舞者上方,隨著燈泡一次次的暗亮,舞者在地上轉換著不同姿勢並在燈泡亮起時呈現出靜止的畫面,隨後舞者起舞,四盞燈的微光因著角度將舞者影子放大映在舞台後方的牆上,巨大、模糊的黑影與舞者一同晃動,雜亂又不真實的存在使舞者顯得更加渺小孤單。當情緒堆疊到一定厚度時,一名身穿紅衣的男舞者開始獨自吟唱一首悲戚的歌謠,他的全情投入及滿溢的情感,讓觀眾隨著他悲傷而欲淚,直到現在他充滿真情的歌聲依然縈繞在耳邊揮之不去。

從演出當中可以發現巴魯.瑪迪霖的舞者並不害怕發出聲響,反而被要求依著自身的情緒及習慣發出聲音,在舞台上盡情釋放自己的情緒及精力。他們所追求的並非動作意義上的美,而是由內在情緒自然產生的狀態,舞者們盡情瀟灑自信,此時,觀眾是否覺得好看,彷彿不再是最重要的事,他們專注地將自己內在的情感、情緒狀態及想說的話傳遞給現場的每一個人,顛覆了以往我對於「美」的認知——真實的模樣就是最打動人心的美。這樣的極度真實,不禁讓人產生想上台與舞者們一同釋放、狂歡的念頭。舞者們在舞台上的完全地享受是最令人動容的亮點,也是蒂摩爾古薪舞集獨特的魅力。大量的戲劇互動、舞蹈及影像穿插,使用的法國音樂也與動作間的呼吸完美結合,是一部輕鬆開心、同時又令人深刻的作品。

《哎~撒撒》

演出|蒂摩爾古薪舞集
時間|2019/11/29 19:30
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Ai~ sa sa不依賴尋找原住民或部落的定義,卻又不假裝無視於種種現代、性別、西方與規範,亦不是僅在諧擬中創造替身,而是主動地掌握發言動作、選擇場景,將這個自由的身體,延伸至任何觀視之下⋯⋯(汪俊彥)
8月
31
2021
本屆的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以線上轉型為策略,推出了四檔線上演出,蒂摩爾古薪舞集的《哎~撒撒》為其中一檔,⋯⋯欲觀察與討論的標的在於:「影像媒介」是以何種方式介入並參與作品,對作品的增添與削減又在哪一個部分。(陳佳伶)
8月
25
2021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