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總體空間敘事的集合探索《穿越魔幻舊左營》
6月
26
2019
穿越魔幻舊左營(攝影Shawn Liu Studio | 鉉琉工作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93次瀏覽
黃馨儀(專案評論人)

如果有高鐵停靠的「新左營」,那是否有「舊左營」?在鄭成功時期因屯墾而生的左營會是怎樣的地方?從新至舊之間有什麼過渡?作為一個「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中山大學為何選擇了左營,又如何藉此計畫呈現一個舊區域?

《穿越魔幻舊左營》作為中山大學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渡‧左營》的一部分,在「私房食譜」:居民食譜故事、社區劇場《果貿媽媽劇場》、左營「聲景地圖」外,承接並交融前三者「食物」、「聲音」與「人」的元素,結合舊左營特殊空間,以「用劇場探索城市,和社區『交陪』」為概念,【1】藉由戶外移動的方式,實地帶領觀眾穿越舊左營街區;因著劇場的虛實交替,亦拉出了時間的過渡軸線。

從百年郭家古厝開始,跟著舞者穿越巷弄,抵達過往海軍白色恐怖偵訊的茶室對面的咖啡店,再前往左營大戲院、中山堂,《穿越魔幻舊左營》每個段落點都由一組學生設計,依循他們感興趣的在地議題創作。於是,有了串接全程的〈以里,予聲──草本人〉,兩位塗白也著白衣的舞者,作為「草本人」,替在都市水泥與柏油中角落迸發、自找生機植物發言,卻也如城市的鬼魂,飄盪轉移,在也不在、再也不在,並且告別。隨之於穿梭巷弄的觀察與遊走後,突來地進入下一階段的〈著火的記憶〉。悠閒的心情瞬間被打破,無有選擇與預期地根據牌卡被分配了角色,成為嫌疑者(未確切看到角色名)、一等兵、觀察者或是平民,在過往偵訊茶室對面的現代咖啡廳中,再次上演了一次無由端的審訊與刑求──可能是莫名受刑之人、或是得要聽命執行暴力者、又或是即使未涉入,卻也得協助觀察蒐證者──每個人都身陷其中。

然歷經了自由剝奪與暴力壓迫之後,走出場域,卻又是一派輕鬆,剛剛面目猙獰的軍官演員甚至都拿下帽子,好聲好氣地安慰與介紹這裡的歷史。也很快地,我們被熱情有趣的「導遊」接引,進到〈桃醉左營戲夢〉中,品嘗了好喝的楊桃湯、聽取戲院的娛樂與聲色野史。在過往風華伴隨的脂粉八卦中,走過西陵街與不復存在的間間戲院。走過蕭條與消逝後,接續的〈夢醒西陵〉讓舊書店的書說故事在老布店的櫥窗讓展示模特兒活起來,以極手工與陽春的方式,穿戴起小型裝飾拿起樂器,進入五○年代,開啟一場巷弄間的復古趴遊行,也品嘗了傳統的祭祀點心,在舊戲院房舍交替的角落邀請大家一起跳舞──觀眾與表演者實際走過,一同虛構、以想像力拉起了消逝的熱鬧,並創建魔幻。故而,當身障表演者藉著電動輪椅歡快地繞圈跳舞、當一旁的觀者也隨著音樂沉浸地在房舍廢墟旁舞動,在民宅與還大紅漆寫著各劇院名稱的藍牆面前,大家戴著的亮片、吹動的彩色風車、短暫的泡泡,確實拉起了一個異空間──在現在的這裡,我們仍能與當時的舊左營在一起。

兩個小時,觀眾確實跟著演出團隊在身體、空間與感官各方面上,經由劇場的整合一起穿梭了舊左營的前世今身。而即使四個作品的銜接有時略有斷裂,但整體仍不失有趣與流動。尤其〈以里,予聲──草本人〉的前後穿插,確實以其抽象肢體與轉換觀點的語言,串聯起整個舊左營的街區氛圍,展現了城市發展的微物觀點、消逝邊陲的最後奮起。

然而行進間我也在思考,當我們以劇場呈現街區故事,導覽與移動式展演所形塑的實質體感經驗,是不是唯一感知空間記憶的路線與方法?跟隨《穿越魔幻舊左營》,難免也疊合上過去幾個看戲記憶,像是〈桃醉左營戲夢〉與〈夢醒西陵〉對應到花蓮老王《咱溝仔尾ㄟ》亦是街區遊走、移動展演的形式,並在導覽時於巷弄間穿插過往角色,也剛好兩個相同時代的舊街區,都有布店、戲院與茶室的故事。〈以里,予聲──草本人〉的遊走與由耳機中傳遞出的男女聲,亦讓我聯想到Rimini Protokoll的《遙感城市》,只是遙感的是遠端的未來科技想像,但草本人則是城市縫隙的靈魂,是植物的、是手感構築的,如同每段音檔的撥放都要觀眾跟著揮旗cue一起按下。〈著火的記憶〉更是無法不回想到黑眼睛跨劇團《夜長夢多:異境重返之求生計畫》的刑求橋段,企圖以沉浸式經驗,直接打造體感記憶與情緒、撐開思考可能。但也應當小心,這樣過度追求「再現」之下無法再現的疏離、觀眾角色尚未設定清楚的斷裂,尤其當該片段結束之後,表演者又是如此快速地試圖卸角與安撫。

回到對自己的提問,除了導覽與移動式劇場,我現階段也無有其他感受街區的創作方法想像;而關於一個地方,內部所承載的又是如此之多。就如《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中引了環境史學家克羅農(William Cronon):「我們提出的問題,必定向我們顯示了通往小鎮之外的道路──這個孤寂地方與世界其他地方之間的關連──我們唯有行經這些道路,才能將這個幽靈社區與創造它的環境重新連結起來。」【2】

註釋

1、《穿越魔幻舊左營》演出地圖文字。

2、引自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宏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出版,2006年,頁70。

《穿越魔幻舊左營》

演出|國立中山大學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渡‧左營》
時間|2019/06/02 16:00
地點|舊左營街區(以左營郭家古厝為起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