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總體空間敘事的集合探索《穿越魔幻舊左營》
6月
26
2019
穿越魔幻舊左營(攝影Shawn Liu Studio | 鉉琉工作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8次瀏覽
黃馨儀(專案評論人)

如果有高鐵停靠的「新左營」,那是否有「舊左營」?在鄭成功時期因屯墾而生的左營會是怎樣的地方?從新至舊之間有什麼過渡?作為一個「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中山大學為何選擇了左營,又如何藉此計畫呈現一個舊區域?

《穿越魔幻舊左營》作為中山大學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渡‧左營》的一部分,在「私房食譜」:居民食譜故事、社區劇場《果貿媽媽劇場》、左營「聲景地圖」外,承接並交融前三者「食物」、「聲音」與「人」的元素,結合舊左營特殊空間,以「用劇場探索城市,和社區『交陪』」為概念,【1】藉由戶外移動的方式,實地帶領觀眾穿越舊左營街區;因著劇場的虛實交替,亦拉出了時間的過渡軸線。

從百年郭家古厝開始,跟著舞者穿越巷弄,抵達過往海軍白色恐怖偵訊的茶室對面的咖啡店,再前往左營大戲院、中山堂,《穿越魔幻舊左營》每個段落點都由一組學生設計,依循他們感興趣的在地議題創作。於是,有了串接全程的〈以里,予聲──草本人〉,兩位塗白也著白衣的舞者,作為「草本人」,替在都市水泥與柏油中角落迸發、自找生機植物發言,卻也如城市的鬼魂,飄盪轉移,在也不在、再也不在,並且告別。隨之於穿梭巷弄的觀察與遊走後,突來地進入下一階段的〈著火的記憶〉。悠閒的心情瞬間被打破,無有選擇與預期地根據牌卡被分配了角色,成為嫌疑者(未確切看到角色名)、一等兵、觀察者或是平民,在過往偵訊茶室對面的現代咖啡廳中,再次上演了一次無由端的審訊與刑求──可能是莫名受刑之人、或是得要聽命執行暴力者、又或是即使未涉入,卻也得協助觀察蒐證者──每個人都身陷其中。

然歷經了自由剝奪與暴力壓迫之後,走出場域,卻又是一派輕鬆,剛剛面目猙獰的軍官演員甚至都拿下帽子,好聲好氣地安慰與介紹這裡的歷史。也很快地,我們被熱情有趣的「導遊」接引,進到〈桃醉左營戲夢〉中,品嘗了好喝的楊桃湯、聽取戲院的娛樂與聲色野史。在過往風華伴隨的脂粉八卦中,走過西陵街與不復存在的間間戲院。走過蕭條與消逝後,接續的〈夢醒西陵〉讓舊書店的書說故事在老布店的櫥窗讓展示模特兒活起來,以極手工與陽春的方式,穿戴起小型裝飾拿起樂器,進入五○年代,開啟一場巷弄間的復古趴遊行,也品嘗了傳統的祭祀點心,在舊戲院房舍交替的角落邀請大家一起跳舞──觀眾與表演者實際走過,一同虛構、以想像力拉起了消逝的熱鬧,並創建魔幻。故而,當身障表演者藉著電動輪椅歡快地繞圈跳舞、當一旁的觀者也隨著音樂沉浸地在房舍廢墟旁舞動,在民宅與還大紅漆寫著各劇院名稱的藍牆面前,大家戴著的亮片、吹動的彩色風車、短暫的泡泡,確實拉起了一個異空間──在現在的這裡,我們仍能與當時的舊左營在一起。

兩個小時,觀眾確實跟著演出團隊在身體、空間與感官各方面上,經由劇場的整合一起穿梭了舊左營的前世今身。而即使四個作品的銜接有時略有斷裂,但整體仍不失有趣與流動。尤其〈以里,予聲──草本人〉的前後穿插,確實以其抽象肢體與轉換觀點的語言,串聯起整個舊左營的街區氛圍,展現了城市發展的微物觀點、消逝邊陲的最後奮起。

然而行進間我也在思考,當我們以劇場呈現街區故事,導覽與移動式展演所形塑的實質體感經驗,是不是唯一感知空間記憶的路線與方法?跟隨《穿越魔幻舊左營》,難免也疊合上過去幾個看戲記憶,像是〈桃醉左營戲夢〉與〈夢醒西陵〉對應到花蓮老王《咱溝仔尾ㄟ》亦是街區遊走、移動展演的形式,並在導覽時於巷弄間穿插過往角色,也剛好兩個相同時代的舊街區,都有布店、戲院與茶室的故事。〈以里,予聲──草本人〉的遊走與由耳機中傳遞出的男女聲,亦讓我聯想到Rimini Protokoll的《遙感城市》,只是遙感的是遠端的未來科技想像,但草本人則是城市縫隙的靈魂,是植物的、是手感構築的,如同每段音檔的撥放都要觀眾跟著揮旗cue一起按下。〈著火的記憶〉更是無法不回想到黑眼睛跨劇團《夜長夢多:異境重返之求生計畫》的刑求橋段,企圖以沉浸式經驗,直接打造體感記憶與情緒、撐開思考可能。但也應當小心,這樣過度追求「再現」之下無法再現的疏離、觀眾角色尚未設定清楚的斷裂,尤其當該片段結束之後,表演者又是如此快速地試圖卸角與安撫。

回到對自己的提問,除了導覽與移動式劇場,我現階段也無有其他感受街區的創作方法想像;而關於一個地方,內部所承載的又是如此之多。就如《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中引了環境史學家克羅農(William Cronon):「我們提出的問題,必定向我們顯示了通往小鎮之外的道路──這個孤寂地方與世界其他地方之間的關連──我們唯有行經這些道路,才能將這個幽靈社區與創造它的環境重新連結起來。」【2】

註釋

1、《穿越魔幻舊左營》演出地圖文字。

2、引自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宏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群學出版,2006年,頁70。

《穿越魔幻舊左營》

演出|國立中山大學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渡‧左營》
時間|2019/06/02 16:00
地點|舊左營街區(以左營郭家古厝為起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